還記得好幾年前我看過一部網路小說,為了表示主角在某段時間經歷的貧窮描述了「那段時間他三餐都靠泡麵過生活」,並且描述主角吃到最後都吃膩了、看見泡麵就想吐,甚至連泡麵的香氣都聞不得。
本來作者的文筆也還不錯,將主角的刻苦在短短幾頁描寫得挺透徹,但似乎有哪邊讓人覺得不對勁。
我翻看那一章的留言,找到了關鍵點:
有讀者吐槽:泡麵很貴啊!你去菜市場買個掛麵,配上一把青菜都比泡麵便宜,一把青菜還可以分兩三餐吃,真的餓了再去買一顆雞蛋,我以前大學生活省錢就是這麼過的。
看到那則留言我彷彿找到了光(笑)。
不得不說,突然想到小時候都還流行著「吃泡麵會變成木乃伊」這樣的都市傳說,並且稍長以後也不乏聽見窮得只能吃泡麵的哏,這時候回想起來,對於「貧窮只能吃泡麵」的這個概念是不是就變成一種刻板印象(或者段子)而非真實情況?
而這個段子在那部作品當中因為不貼合現實的緣故,就變得「好像有哪邊不對勁」了。
貼近現實的寫作更能引起共鳴。
雖則小說是虛構的,但小說的虛構也是基於寫實的。
以前聽一位作家的演講,他說:小說需要「離地十公分」,意思大抵是如此。
你不那麼寫實、又似乎很寫實。
或許「窮得只能吃泡麵」是單純的一句玩笑,或者他是對標平常有肉有菜、還能來幾碗白飯的消費水準,而不是相對於真的節約到極致的狀態。
試著回想那部作品,「主角窮得只能吃泡麵」的那段刻苦時間是主角先蹲低再跳躍成功的過程,若能再憑藉著更為寫實情景而「蹲得更低」,再往後跳躍通往成功之路時,是不是會更具幾分韻味呢?
成功後的主角回想起自己吃泡麵的歷程,口中滋味千百種;
成功後的主角回想起自己吃青菜掛麵的過程,口中寡淡的滋味似乎一直在舌尖盤旋;
你覺得後者這種更貼合現實的方式更具滋味嗎?或者你覺得這樣的橋段能讓人領會意思就好?
歡迎告訴我你的感想~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在我發布的平臺上追蹤我、分享我的文章,也歡迎拜訪下列網站:
個人網站(穆如清風):https://www.deardeer.name
粉絲專頁( 圓糰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3744204457
文章首發連結:https://www.deardeer.name/archives/5637
期待你的留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