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41018

    2024年10月18日小故事思考

    【烏鴉喝水】

    烏鴉口渴得要命,飛到一個大水罐旁,水罐裡沒有很多水,它想盡了辦法,仍喝不到。

    於是,它就使出全身力氣去推,想把罐推倒,倒出水來,而大水罐卻推也推不動。

    這時,烏鴉想起了它曾經使用的辦法,用口叼唯納著石子投到水罐裡,隨著石子的增多,罐裡的水也就逐漸地升高了。

    最後,烏鴉高興地喝到了水,解了口渴。

    【思考】

    烏鴉會口渴想喝水,其實是非常本能的反應,但同時也可以說是一種慾望的展現,透過自己想要喝水的想法,進一步去思考要怎麼能夠喝到水,滿足想要喝到水的需求。從口渴的生理現象開始發展,引發自己需要喝水的認知,再去尋找解決的方式,這樣一系列的過程,也是一個可以去思考的案例。

    為了喝到水,烏鴉是想盡了辦法,如果沒有因為口渴作為動力,他就沒有這些後續的舉動,也就是說烏鴉在感到口渴之前,是不會做出努力去讓自己喝到水的嘗試的。或許烏鴉在飛行的途中還是會經過大水罐,但他可能並不會停下來而是繼續飛行,更不會去叼石子投進水罐裡,然後去進行喝水的動作。

    所以如果沒有大水罐的存在,或是沒有那些可以讓他叼進水罐的石子,烏鴉就有機會渴死。因為他已經口渴得要命了,才飛到大水罐旁,看起來是處在非常急迫的情況下,因為水罐裡面剛好有水才有辦法讓烏鴉解決燃眉之急的。要是當下大水罐裡面沒有水,那就有可能會產生悲劇,不管烏鴉對那個水罐做出什麼樣的舉動,就是沒有辦法喝到水,因為水罐裡面就是沒有水。

    在根本沒有水的情況下,無論烏鴉怎麼去撞水罐,或是叼石子投進水罐裡面,只要他在還沒渴死前,能夠去到下一個有水可以喝的地方,並且真正的喝到水,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可是要滿足這樣的條件,就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運氣,要是一直找不到水可以喝,或是因為太渴了狀態不好,沒注意到有水的地方,烏鴉就會面臨渴死的下場。

    其實平常還是可以做出一些準備,降低運氣對自己產生的影響,盡可能的避免在自己非常渴的狀態,又因為找不到水而發生憾事。例如說紀錄一下附近河流的流域分佈,了解一下哪邊比較安全,還可以不用叼石子就能輕鬆的喝到水。

    如此一來烏鴉只要口渴了,就可以直接到最近一個平時所勘點過的地方,不需要用盡一切方式就能簡單喝到水。喝水也沒必要搞得像極限運動一樣,不惜一切代價的這麼拼命,反而非常簡單,就是飛到有水的地方,然後去飲用這樣而已,可以說是容易到不值一提。

    但我還是把烏鴉喝水給寫成文章了,並不是說我吃飽太閒,看到一篇短短的故事也在那邊借題發揮,反而是藉由大家可能都看過的簡短故事,仔細的去疏理整個故事變化經過,然後客觀的去思考在看這篇故事的時候,是否因為內容非常簡單,結果就有忽略掉的地方。

    越是簡單的東西,大家就越可能覺得自己都已經懂了,卻其實只是知道表面而非其內在真實含義。在沒有自己去消化之前,所得出來的結論其實不過是在搬別人的話來用而已,不是自己去領悟到的觀點。

    以本篇故事而言,若是讀者在聽到這是烏鴉喝水的故事之後,就馬上說這我知道,或是以前聽過等等,甚至於把整個故事當成小孩子在看的東西,輕視了這篇故事。這樣是對於整個思考沒有幫助的,在看到故事的當下,如果不把故事當一回事,那他是不會對你產生任何作用的。

    看過聽過並不是代表真正的會了,站在學習思考的立場,同樣一篇故事,每個人提出來的思考是都不會完全相同的,而且一個人能夠想到好幾個觀點都是十分正常的。而這些內容都必須是透過腦袋,將故事經由一定時間的萃化,所得出的暫時性結論。

    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是會不斷有新的內容產生的,每一件事情也都不會有絕對的答案,就好像烏鴉喝水一樣,只要能讓他不再繼續口渴,不管用什麼方式都是有可能的。

    在思考的情況之下,應該要一再的去跳脫現有的框架,以上述故事來說,已經不會只是糾結在烏鴉要怎麼喝水而已了,更多的是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去做更多的開枝散葉,讓這個邏輯可以延伸。

    就比如說除了烏鴉、石頭、水三個基本的元素之外,還要刺激自己對每個句子,裡面用了什麼樣的詞語,究竟有什麼用意。去研究每個字詞的堆疊都有什麼獨特的含義,再從原本的含義去找到更多相對應的內容,最後再自己去做處理,並且演變出屬於自己的見解。

    這樣整個流程也不過是思考的其中一種方式,而且許多更詳細的細節也沒有描繪的很清楚,因為思考是可以非常廣的,不會只是在套公式去做。如果每次思考只是像計算機一樣,丟個條件然後就給出答案,這樣制式化的思考是比電腦還不如。

    思考也不一定說會有既定的答案,甚至於會不會根本沒有答案,這個目前我是沒有辦法去求證的。像是烏鴉為什麼會看到大水罐,可能性太多了,也可能沒什麼特別原因,他就是看到了,我們去想為什麼反而有點鑽牛角尖了。

    但也不要去害怕鑽牛角尖,這都是思考可以經歷的過程之一,鑽牛角尖可能會讓人想到卡住,也或許可以讓你想到別人從來沒想到的全新觀點,在豁然開朗的時候得到全新的收穫,都不是沒有可能的。就好比正在撞水罐的烏鴉,水罐也是有可能被他撞出水來的,雖然故事裡沒發生,但我們也不應該去扼殺其存在的可能性。

    或許這些方法這次失敗了,但並不代表以後這些方法不會成功,要是烏鴉遇到的水罐裡面水很多,那他直接就可以喝到水了,也不用透過那麼多的方式,費盡心思的去嘗試。要是因為一次沒辦法直接喝到水,以後在做其他努力之前,就不先試試看是不是能直接喝到水,就有可能多走了一大圈的冤枉路。

    當然也並不是說同時只能存在一種喝到水的方式,用其他方法去喝水都是走冤枉路,或許有些方式可能比較麻煩,但無論這些努力去喝水的方法成功與否,只要這些方法存在,背後都是有可以思考的構成條件,可以讓每個人去研究參考的。

    在要去思考的時候,腦袋裡面就不需要先認定只會有一個答案,也不需要去把想法做不必要的定義,像是覺得這樣去想很蠢,或是覺得這樣的思考邏輯太簡單,就因此把他忽略掉了。

    在我看來這樣都是非常可惜的,思考不應該去努力在怎麼言簡意賅,反而是可以先想辦法鉅細靡遺的紀錄下來,再去慢慢的做整理。不用怕麻煩而是愈仔細愈好,這樣做可以看到更多平常被自己忽視的東西,讓整個邏輯變得更完整。

    即使是這樣做也沒辦法做到絕對的完整,不過卻可以使人對自己的思考歷程更為清晰,也許有些想法把他扔掉可以更好,但在沒把他丟棄以前,都是可以先把這些紀錄下來的。

    如果比較不擅長用文字做紀錄,也是有方法可以解決的,先把想到的錄音錄下來或者有些人擅於畫圖,也是可以透過把想法畫下來再去做思考,最後再慢慢轉成文字都是不錯的選擇。

    思考應該要是非常靈活的,思考練習的非常好的話,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從容的去應變。就像故事中的烏鴉一樣,不斷的用自己想到的方式去做實驗,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自己腦海中浮現的方法。即使自己喝到水,也不會因此去否定先前做過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經驗都是使自己成長的養分,都是讓自己更加茁壯的可貴教材。

    讓自己喝到水絕對不可能是終點,學習思考無需去預設終點,每一點都可以是全新的起點。學習思考之路十分廣闊,就算過程中停下來,也可以是深蹲讓自己跳更遠的機會。醒著思考的時候如果累了,還有睡著在夢裡思考的機會,有時候做個夢反而讓自己變得更加清醒,可以思考得更透徹。

    雖然懈怠會一直想休息,但我們也可以認為休息不一定代表懈怠,反而是一種促進學習的基礎。如果一直過度的強迫自己朝某個方向前進,反而失去了更多可以發展的空間。烏鴉喝水也可以把他當作一種休息,在休息的當下還能成長,休息完了心情好還能飛得更遠,也不是一件壞事。

    學習思考是被允許去推翻以往既有觀點的,不要一提到休息就跟懈怠放上等號,認定這就是事實了。不如去想想什麼算休息,休息對學習思考可以產生什麼作用,該如何去發揮這件事的作用,讓他對自己產生幫助,最後皆大歡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