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沒有任何央行願意阻止物價通膨

許多公民希望政府加強對經濟的控制,以遏止物價上漲。
它是可以想像的最糟糕的策略。

干預主義政府從不降低消費者價格, 因為它們從通貨膨脹中受益,並以不斷貶值的貨幣來兌現其政治支出承諾。

通貨膨脹是完美的隱性稅。政府透過發行更多單位的法定貨幣來降低貨幣的價值,部分化解實際債務,徵收更多稅收,並透過以越來越不值錢的貨幣提供補貼來解決物價上漲。這就是為什麼社會主義和惡性通貨膨脹齊頭並進的原因。

社會主義拒絕人類行為和經濟計算,並兜售政府可以透過發行更多單位法定貨幣隨意創造財富的虛假形象。顯然,當通貨膨脹到來時,社會主義政府將使用它最喜歡的兩種工具:宣傳和鎮壓。

宣傳指責商店和企業抬高價格,鎮壓則在社會動盪加劇、公民合法地要求政府對稀缺和高價格負責時發生,這是兩種主要策略。

如果你想要更低的價格,你需要給予政府更少的經濟權力,而不是更多。

只有自由市場、競爭和開放經濟才能幫助降低消費者價格。

許多讀者可能認為我們目前擁有一個競爭性和開放經濟的自由市場,但現實是我們生活在日益受到干預和過度監管的國家,中央銀行和政府致力於使不可持續的公共赤字和債務長期存在。因此,他們繼續印更多的錢,導致許多人質疑為什麼家庭收支平衡、買房或小企業發展越來越困難。政府正在慢慢蠶食發行的貨幣。他們稱之為「金錢的社會用途」。


什麼是「金錢的社會用途」?從本質上講,這意味著放棄貨幣的主要特徵之一,即價值儲備,讓政府優先獲得信貸來為其承諾融資。因此,國家可以宣布更大的福利計劃,並增加公共部門相對於經濟的規模,從而創造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國家發行更多的貨幣,這使得人們的錢變得不那麼值錢。公民變得更加依賴國家,他們將要求以國家發行的貨幣支付更多補貼。從本質上講,這是一個透過債務和貨幣貶值進行控制的過程。


當政府和央行談論物價穩定時,這意味著貨幣每年貶值百分之二。總價格平均上漲百分之二很難說是價格穩定,因為它是透過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衡量的,而消費者物價指數是精心設計的一攬子商品和服務,由印鈔的同一個人加權。這就是為什麼政府喜歡將消費者物價指數作為衡量通膨的指標。它未能充分反映貨幣購買力的侵蝕。這就是CPI一籃子計算波動如此頻繁的原因。即使它準確地測量,它也會低估不可替代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因為它會將它們添加到我們每年最多消費一兩次的一籃子物品中。當你把住房、食物、健康和能源與科技和娛樂放在一起時,總是會出現扭曲。

因此,政府和央行永遠不會捍衛物價穩定。如果總價格下降,競爭加劇,公民的實質薪資上漲,存款儲蓄的實際價值增加,他們的工作就會消失。


當像聯準會這樣的央行在四年內通膨累計達到 20.4% 後降息並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它並不是在捍衛物價穩定;而是在捍衛物價穩定。它正在捍衛價格上漲。這項策略旨在掩蓋政府的財務破產狀況。價值不斷貶值的貨幣。


政府透過支出不斷失去購買力的貨幣來製造通貨膨脹,因為國家發行的貨幣多於私部門的需求。沒有任何公司或據稱邪惡的石油生產商能夠使總價格上漲並以較低的速度繼續每年上漲。只有印鈔票的機構,而央行印鈔票並不是因為他們想印鈔票;他們增加貨幣供應量以吸收不斷增加的公共赤字支出。

通貨膨脹是一種隱性稅收,是經濟國有化的緩慢過程,也是在不激怒選民和指責私人企業的情況下增加稅收的完美方式。消費者可能會將更高的價格歸咎於商店或企業,而不是失去購買力的貨幣發行者。

為什麼政府想要更高的價格?因為這給了他們更多的權力。銷毀他們發行的貨幣是一種完美的控制形式。這就是為什麼他們需要更多的債務和更高的稅收。高稅收不是減少債務的工具,而是為不斷上升的公共債務辯護。

您可能已經多次讀到,政府擁有無限的借貸能力,並且可以管理通貨膨脹,讓您過上舒適的生活。這是假的。政府無法發行它想要的所有債務。它有通貨膨脹、經濟和財政限制。

通貨膨脹是貨幣信心下降和購買力喪失的警訊。經濟限制表現為成長放緩、就業減少、實質薪資疲軟、長期停滯以及外國對公共債務的需求下降。

財政限制的證明是,即使利率較低,利息支出卻飆升,每次加稅時收入都會下降,公民和企業離開該國接受更友好的稅收制度,所有這些都加劇了政府支出的不良乘數效應或負乘數效應。

如果你想要更低的價格,你應該給予政府更少的經濟權力,而不是更多。

一個政府告訴你,在經濟成長和收入創紀錄的情況下,它將每年借入2 兆美元,並將繼續增加債務,並在GDP 和收入最樂觀的假設下繼續借貸到2033 年,這就是在告訴你,這會讓你變得更窮。

當政客承諾他或她會降價時,他們總是在撒謊。貨幣貶值是增強政府經濟權力的工具。當你發現的時候,可能已經太晚了。

貨幣是信用,政府債務是法定貨幣。貨幣貶值就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相當於隱性違約。 任何干預主義政府或央行都不希望價格下降,因為通膨允許政府在慢慢違反其貨幣承諾的同時增強其權力。


來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