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價值是取決於自由市場的流動性。以現在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採取的是浮動匯率制,24小時皆可做外匯交易,而幣值的升貶,則是跟隨這個自由市場的流動來做浮動的變化。
除非,政府主動採取特殊行動去干預貨幣的升貶。例如,1985年的廣場協議,美國為了讓美元貶值,而邀請日、英、法、德等國家,請他們把自己的美元外匯儲備存底,拋售出來。那到底,為什麼拋售美元可以讓美元貶值呢?
簡單的說法是,貨幣在市場上的數量變多,則貨幣的價值就下降。這個現象可以直接解釋通貨膨脹的基本原則。在單一的市場中,如果不加入其他的變數,只以貨幣的數量和市場上的資源去做相應。在原市場上,以貨幣數量與資源已經平衡為基礎,市場上的貨幣數量若變多,則購買相同商品就需要更多的貨幣,這樣的結果就會表現在購買的人,覺得物價變貴了,我需要用比原來更多的錢才能購買到原來的商品,意即每個貨幣所能取得資源的價值就變小,而這個現象則我們稱之為通貨膨脹。貨幣的購買力下降。
反之,若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變少,則可以用比原來更少的貨幣數量去買到的相同商品,結果表現在物價變便宜了,意即每個貨幣所能標示的價值變高,這個現象則是通貨緊縮。貨幣的購買力上升。
以上兩個現象是單指就改變貨幣數量來看貨幣的價值是升值亦或貶值。
而國與國之間,因為使用的貨幣不同,進而跳脫出單一市場狀態,進而衍生出在不同市場下,貨幣之間的相比價值標準。所謂的貨幣升值與貶值,指的就是不同幣值間相對價值的提升或降低。
用通貨膨脹與緊縮來看,意即由原本的貨幣對物資的概念,轉而使用在各國貨幣上,其匯率也是以在市場上的貨幣流通數量數,不斷的在做浮動調整。如果貨幣流通的數量愈少,則會升值,反之,流通數愈多,則會貶值。這就是為什麼,當初廣場協議時,美國請大家把自家的美元儲備金拋售出來,以造成美元貶值的原因。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俄烏兩國皆為全球重要的原物料生產國,如石油、天然氣、金屬、鋼鐵等,戰爭爆發後俄國受到經濟制裁,全球因物料供應短缺而造成通貨膨脹、經濟衰退、GDP下滑。
這次通貨膨脹的原因,並不是我們一開始談到的,貨幣在市場的流通數量變多,而是相反過來,市場上所能提供的物資變少了。因為物資變少的關係,原本流動的貨幣在相對上就是變多,進而造成通貨膨脹。
其實從戰爭尚未爆發前,2021年4月之後就開始快速上升,但美國央行並沒有採取任何具體措施,可能想在等看看。殊不知2022年初爆發戰爭,通貨膨脹一發不可收拾。
美聯儲(美國央行)為改善高通膨,一直到2022/3戰爭爆發後才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升息行動。
為什麼升息可以調整高通膨呢?因為升息可以減少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數量。簡單明白的原因是升息表示銀行給你存款與借款的利率提高。存錢在銀行裡的利息增加了,就會想多存錢。而另一方面,跟銀行借錢之後要繳的利息變多了,也就會控制借錢的金額、降低借錢的慾望。如此一來,便可以達到減少市場上流通性貨幣的數量。
貨幣數量的減少,除了帶來降低通貨膨脹的第一個目標以外,也會帶來另外一件事,就是幣值的升值。因為美元的數量少了,若其他國家沒有跟進去減少貨幣數量的話(跟進升息或是其他手段),那就會造成本國貨幣的貶值。
日圓因為一直採取貨幣寬鬆政策的關係,利率一直保持不變,也就因此造成走貶的幅度非常之大。從2022年原本的1美元換114日圓,一路貶值到2024年6月,1美元兌換160日圓。貶值幅度高達28.6%。
升息和降息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政策,但卻可以造成很大的效應。而這個效應,並不是立馬發生,不是說今天一升息,明天市場上的貨幣立馬少一半,通貨膨脹立刻解決。而是需要一段時間,讓這個自由市場去運作、去發酵,在未來的時間內得到預期的成果。我們看2022/3開始升息,一步步調升,而物價指數則是一直上升到6月到達最高點,才開始下降。
通貨膨脹指的是貨幣對應於物資的關係,而匯率則是對於國與國幣值價值之間的關係。基本上是各自結果的呈現,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如果我們想要讓台幣能夠升值,不要相對於美元這麼「貶」,除了可以一起升息,創造市場上的貨幣流動量降低,也還有其他手段可以達到貨幣數量減少的效果。
但是我們有必要升息嗎??一來,我們的物價指數並沒有像美國那麼高,二來是台幣貶值其實是有利於出口,達到更高的貿易金額。因為台幣貶值,代表別的國家要來買台灣製的產品,可以用比原來還要少的貨幣來換取台幣,台幣貶值,台灣製品變便宜了,自然有利於出口貿易。
如果我們是一個倚賴出口甚於倚賴進口的國家,這樣其實是對我們很有利的。
而貨幣政策,包括調節利率、公開市場交易等等,都會牽一髮動全身,錯誤的貨幣政策所造成的漣漪效應非常巨大,需要審慎為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在下方給我一顆愛心,你的小小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