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6|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福德、功德與靈魂的角色歷練

    福德、功德與靈魂的角色歷練

     

    關於福德與功德,最有名的當屬六祖壇經中,這段公案。

    公曰:「弟子聞達磨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磨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這些文章的翻譯與闡述在網路很多。簡單的說就是做好事就是福德,修出世的因緣,才是功德。這是佛教的看法,簡單的說會富貴享福的人,多是有做好事才能來人間享福的。但後面想說的,才是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有福德的人,我簡稱有福報好了,那真的是享福嗎?我覺得沒有智慧的人來當人,其實是造業居多?其次,擁有得太多,如果不能放下,其實是很難發現看到自己的內心。因為外在誘惑與忙碌的生活,讓人無法直面內心,去提升心靈。

    後面這就是我想提出的看法,跳出什麼功德、福德的看法。假設一個人如果每輩子都積德行善,而且轉世每輩子都很好命,那他能體會到不同角色的辛苦與為難嗎?所以一個人要在靈魂成長上有不斷的變化與成就,那就是需要不斷的經歷許多不同的角色扮演。

    所以我的看法是福報,不是一個人成長的重點。有福報可能過的比較好,但對於心靈成長的意義並不大。只有你不斷在人間轉換角色,你才會有同理心、慈悲心,才會學習跳脫自己的位子去看待事情。嘴上說要跳脫自己的本位思考,不如讓你演了一輩子不同的角色,那樣的思維會深入你的內心與習性中,那時候你的同理心與慈悲心自然就會流露了。

    所以我認為人來轉世就帶足了足夠的資糧,也就是歷練的金錢財富。有的人有到了好牌,也有人抽到了壞牌,但同樣的只是要你學習要放下,遊戲總是會結束的,手中的牌也始終要放下。

    所以錢不錢從不是我人生考慮的重點,靈性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生活簡單,才能知道自己的缺點,才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才知道自己要什麼?才會懂得自己要過什麼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聽從別人的意見、看法,盲目去跟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