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荷蘭太陽能發電規則salderingsregelin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荷蘭前幾年非常瘋裝太陽能板,我們家也在2020年的時候裝了。

那時候荷蘭政府在推廣鼓勵民眾裝太陽能板,所以等於減免21%的附加稅。加上疫情開始,以及後面的烏俄戰爭造成能源費用大漲,所以太陽能板在2020到2023年非常熱門,排隊等安裝的人不在少數。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05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許願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荷蘭台灣護理師的沙龍
342會員
351內容數
我在荷蘭擔任研究護理師。土生土長台灣人,2012年與來荷攻讀博士學位的先生移居荷蘭,育有兩個小孩,2016拿到荷蘭護理師執照,先生2024拿到荷蘭大學終身職。 沙龍主要分享在荷蘭生活的點點滴滴,主題包羅萬象,本來分享在Facebook ,但難以控制受眾群體,越寫越沒勁,未來會逐漸把文章移到這裡,與真正有需要的人分享。
2025/04/27
這是最近荷蘭教育部長在下議院備詢時提出的方案。 主要的論點是,教育部花在學生身上的錢,只能用在「教育」、「研究」以及「知識傳播」上面。跟這些沒有直接相關的支出,像是學生健身房優惠、學生餐廳以及學校博物館優惠等,都是用政府的錢在慷學生的慨。 下議會議員覺得學生身心健康及飲食也很重要,所以這筆預算不
2025/04/27
這是最近荷蘭教育部長在下議院備詢時提出的方案。 主要的論點是,教育部花在學生身上的錢,只能用在「教育」、「研究」以及「知識傳播」上面。跟這些沒有直接相關的支出,像是學生健身房優惠、學生餐廳以及學校博物館優惠等,都是用政府的錢在慷學生的慨。 下議會議員覺得學生身心健康及飲食也很重要,所以這筆預算不
2025/04/26
之前有分享過荷蘭贈與免稅額度,今天分享一下荷蘭2025年遺產稅免稅額度。
2025/04/26
之前有分享過荷蘭贈與免稅額度,今天分享一下荷蘭2025年遺產稅免稅額度。
2025/04/25
這是最近房貸顧問Frits這家公司針對6,300名買家做調查得出的結論。 為什麼自備款要增加呢? 主要的原因是房屋買價高於房屋鑑定價格。 荷蘭房貸基本上撇除收入,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鑑定價格。即使收入很高,貸款最高也只能貸到鑑定價格的100%。 最近幾年因為房市非常熱,所以多數房屋出售價格都高
2025/04/25
這是最近房貸顧問Frits這家公司針對6,300名買家做調查得出的結論。 為什麼自備款要增加呢? 主要的原因是房屋買價高於房屋鑑定價格。 荷蘭房貸基本上撇除收入,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鑑定價格。即使收入很高,貸款最高也只能貸到鑑定價格的100%。 最近幾年因為房市非常熱,所以多數房屋出售價格都高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台灣 太陽能板應該是近年來最熱門的產品 也是飽受爭議的產業 那時政府剛推行一個政策 要求用電大戶需增設綠能設備以及儲能設備 我服務的賣場理所當然的被要求了 只是是地主要去承擔建造與合約費用 對 賣場這塊地是用租的 地上建物都是賣場自己另外花錢蓋的 就蓋在頂樓停車場 剛好拿來當作遮
Thumbnail
在台灣 太陽能板應該是近年來最熱門的產品 也是飽受爭議的產業 那時政府剛推行一個政策 要求用電大戶需增設綠能設備以及儲能設備 我服務的賣場理所當然的被要求了 只是是地主要去承擔建造與合約費用 對 賣場這塊地是用租的 地上建物都是賣場自己另外花錢蓋的 就蓋在頂樓停車場 剛好拿來當作遮
Thumbnail
太陽能電池板在壽命結束時的回收和處理方式將成為一個重大問題。目前來看,被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尚不算多,但預計在2032年後將急劇增加。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日本已開始制定對策,如「廢棄等費用預付制度」。
Thumbnail
太陽能電池板在壽命結束時的回收和處理方式將成為一個重大問題。目前來看,被廢棄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尚不算多,但預計在2032年後將急劇增加。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日本已開始制定對策,如「廢棄等費用預付制度」。
Thumbnail
太陽能電池板的廢棄處理原則上由發電業者或解體業者負責,與其他業務一樣。因此,再生能源固定回購價格(FIT)的設定是考慮到廢棄所需成本。雖然這一般不太被人知悉,但這是自FIT制度創立以來一直持續的價格設定理念。 然而,如果在廢棄時業者的資金不足,事業結束後太陽能電池板被遺棄或非法棄置的風險就
Thumbnail
太陽能電池板的廢棄處理原則上由發電業者或解體業者負責,與其他業務一樣。因此,再生能源固定回購價格(FIT)的設定是考慮到廢棄所需成本。雖然這一般不太被人知悉,但這是自FIT制度創立以來一直持續的價格設定理念。 然而,如果在廢棄時業者的資金不足,事業結束後太陽能電池板被遺棄或非法棄置的風險就
Thumbnail
我先講我的看法,除非政府開特別條列、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之法條或大幅增加躉購費率等其他方法(簡單說就是開掛),2025年太陽能設置要達25GW可能難上加難??
Thumbnail
我先講我的看法,除非政府開特別條列、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之法條或大幅增加躉購費率等其他方法(簡單說就是開掛),2025年太陽能設置要達25GW可能難上加難??
Thumbnail
行政院於去年年底(2022年12月)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修正草案(經濟部擬具),其中引發討論的為強制建築物屋頂設置光電板之規定。本文蒐整目前六都對於建築物設置光電板的相關規範並進行分類研析。
Thumbnail
行政院於去年年底(2022年12月)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修正草案(經濟部擬具),其中引發討論的為強制建築物屋頂設置光電板之規定。本文蒐整目前六都對於建築物設置光電板的相關規範並進行分類研析。
Thumbnail
接續我上一篇的文章<缺電限電雖然政府需要負起責任,但你我或許也都是始作俑者>,大家可能多少能了解我們當前的電力使用早已遠遠超出二三十年前的用電量!仔細思考,雖然現代的我們工作生活都相對依賴電力,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又有著多少不必要的電力支出是我們能節省下來的呢?
Thumbnail
接續我上一篇的文章<缺電限電雖然政府需要負起責任,但你我或許也都是始作俑者>,大家可能多少能了解我們當前的電力使用早已遠遠超出二三十年前的用電量!仔細思考,雖然現代的我們工作生活都相對依賴電力,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又有著多少不必要的電力支出是我們能節省下來的呢?
Thumbnail
全球缺電危機,各國都紛紛祭出節電或調漲電價的政策,我們也提供各種能源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大家一起度過缺電危機!
Thumbnail
全球缺電危機,各國都紛紛祭出節電或調漲電價的政策,我們也提供各種能源解決方案,希望能幫助大家一起度過缺電危機!
Thumbnail
在淨零倒數下,使用再生能源的趨勢已蓬勃發展勢不可擋,就像在通膨下房價起飛一樣,在能源危機跟酷熱夏季雙重夾擊,太陽能發電設備也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不止世界各地政府都在鼓勵、民眾也積極裝設,台灣更是從農漁用地、荒廢鹽田、公共設施、停車場到民宅都陸續裝設了太陽能發電板,還有公民電廠集眾人之力一起設置太陽能
Thumbnail
在淨零倒數下,使用再生能源的趨勢已蓬勃發展勢不可擋,就像在通膨下房價起飛一樣,在能源危機跟酷熱夏季雙重夾擊,太陽能發電設備也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不止世界各地政府都在鼓勵、民眾也積極裝設,台灣更是從農漁用地、荒廢鹽田、公共設施、停車場到民宅都陸續裝設了太陽能發電板,還有公民電廠集眾人之力一起設置太陽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