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荷蘭教育部長提議取消學生健身房、學生餐廳以及學校博物館優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是最近荷蘭教育部長在下議院備詢時提出的方案。

主要的論點是,教育部花在學生身上的錢,只能用在「教育」、「研究」以及「知識傳播」上面。跟這些沒有直接相關的支出,像是學生健身房優惠、學生餐廳以及學校博物館優惠等,都是用政府的錢在慷學生的慨。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3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許願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荷蘭台灣護理師的沙龍
330會員
263內容數
我在荷蘭擔任研究護理師。土生土長台灣人,2012年與來荷攻讀博士學位的先生移居荷蘭,育有兩個小孩,2016拿到荷蘭護理師執照,先生2024拿到荷蘭大學終身職。 沙龍主要分享在荷蘭生活的點點滴滴,主題包羅萬象,本來分享在Facebook ,但難以控制受眾群體,越寫越沒勁,未來會逐漸把文章移到這裡,與真正有需要的人分享。
2025/04/26
之前有分享過荷蘭贈與免稅額度,今天分享一下荷蘭2025年遺產稅免稅額度。
2025/04/26
之前有分享過荷蘭贈與免稅額度,今天分享一下荷蘭2025年遺產稅免稅額度。
2025/04/25
這是最近房貸顧問Frits這家公司針對6,300名買家做調查得出的結論。 為什麼自備款要增加呢? 主要的原因是房屋買價高於房屋鑑定價格。 荷蘭房貸基本上撇除收入,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鑑定價格。即使收入很高,貸款最高也只能貸到鑑定價格的100%。 最近幾年因為房市非常熱,所以多數房屋出售價格都高
2025/04/25
這是最近房貸顧問Frits這家公司針對6,300名買家做調查得出的結論。 為什麼自備款要增加呢? 主要的原因是房屋買價高於房屋鑑定價格。 荷蘭房貸基本上撇除收入,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鑑定價格。即使收入很高,貸款最高也只能貸到鑑定價格的100%。 最近幾年因為房市非常熱,所以多數房屋出售價格都高
2025/04/24
荷蘭的醫療第一線是家庭醫師,基本上所有的轉診都要透過家醫。 不過因應自費市場,現在荷蘭也慢慢出現免轉診「自費」門診。自費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之前已經分享過,現在來分享自費看皮膚科的資訊。
2025/04/24
荷蘭的醫療第一線是家庭醫師,基本上所有的轉診都要透過家醫。 不過因應自費市場,現在荷蘭也慢慢出現免轉診「自費」門診。自費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之前已經分享過,現在來分享自費看皮膚科的資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文中強調國際交流活動的目及參與方式,參加交流計畫對學生學習英文和開拓視野的重要性。
Thumbnail
文中強調國際交流活動的目及參與方式,參加交流計畫對學生學習英文和開拓視野的重要性。
Thumbnail
彰化縣近年面臨裁併校問題,地方教育環境需要更多的重視。裁併校的政策施行,必須減少對學生及社區的負面影響,地方創生無法自外於教育,區域的教育品質如何確實提高,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對話,確保孩子們能夠在求學歷程中,擁有完整的基本權利。
Thumbnail
彰化縣近年面臨裁併校問題,地方教育環境需要更多的重視。裁併校的政策施行,必須減少對學生及社區的負面影響,地方創生無法自外於教育,區域的教育品質如何確實提高,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對話,確保孩子們能夠在求學歷程中,擁有完整的基本權利。
Thumbnail
  從近日某大學校長於某直轄市長政見辯論會之提問,認為大學的任務,是讓畢業生留在在地就業,培養符合城市發展與產業需求的人才。到建中人社班等明星高中之語文、人文社會資優班陸續停招、停辦,及政府近年大力推動資通產業、護國群山等政策。反映的是逐漸就業導向的高等教育,及經費、資源、教育「重就業、輕人
Thumbnail
  從近日某大學校長於某直轄市長政見辯論會之提問,認為大學的任務,是讓畢業生留在在地就業,培養符合城市發展與產業需求的人才。到建中人社班等明星高中之語文、人文社會資優班陸續停招、停辦,及政府近年大力推動資通產業、護國群山等政策。反映的是逐漸就業導向的高等教育,及經費、資源、教育「重就業、輕人
Thumbnail
在談論本次主題前,我們先來聊聊特教預算。目前的台灣的特殊教育法,規定每年特殊教育預算,不得少於總教育經費的4.5%,對此教育部每年幾乎都是編於4.53%經費在特教預算上。而當前為了符合法規的微薄經費,有一大部分,是直接透過獎學金的方式發放出去,實質上對於改變特殊教育學生的處境,以及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
Thumbnail
在談論本次主題前,我們先來聊聊特教預算。目前的台灣的特殊教育法,規定每年特殊教育預算,不得少於總教育經費的4.5%,對此教育部每年幾乎都是編於4.53%經費在特教預算上。而當前為了符合法規的微薄經費,有一大部分,是直接透過獎學金的方式發放出去,實質上對於改變特殊教育學生的處境,以及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
Thumbnail
大學生生活,除了四大學分以外,可以規劃或參與更多有趣的方式充實自己的生活。這篇說明國科會科普計畫的經驗,說不定可以成為你的提案。
Thumbnail
大學生生活,除了四大學分以外,可以規劃或參與更多有趣的方式充實自己的生活。這篇說明國科會科普計畫的經驗,說不定可以成為你的提案。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
Thumbnail
自新北某國中校園內發生令人悲痛的割喉案後,教育部看似快馬加鞭制定法規,試圖亡羊補牢化解社會不滿所帶來的政治效應,但從其端出的政策可以看到,教育部只想解決政治問題,再次祭出「輔導」的老招(註1),而沒有真正想解決目前校園內充斥不定時炸彈,為校園帶來人身安全和恐懼的問題……
Thumbnail
在國人喜迎2024新年到來之際,新北卻有名國三生由於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早夭,在校園內慘遭割喉而亡,令人悲慟。 慘案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始作俑者,正是全國教育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因此,唯有教育部願意為孩子制定對的政策,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發生。
Thumbnail
在國人喜迎2024新年到來之際,新北卻有名國三生由於教育部的錯誤政策早夭,在校園內慘遭割喉而亡,令人悲慟。 慘案的發生,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始作俑者,正是全國教育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因此,唯有教育部願意為孩子制定對的政策,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發生。
Thumbnail
記得初到萊登求學的那年秋天,在大學接受荷式教育的文化衝擊,同時還得適應學校和市政廳緩慢的行政效率。鎮日埋首於課堂的文本,往返圖書館與教室,一切都很新奇,也很混亂疲憊。時間來到十月初,市中心廣場倏地出現流動式的遊樂設施和販售糖果玩具的攤位,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為了迎接萊登解放日的到來。
Thumbnail
記得初到萊登求學的那年秋天,在大學接受荷式教育的文化衝擊,同時還得適應學校和市政廳緩慢的行政效率。鎮日埋首於課堂的文本,往返圖書館與教室,一切都很新奇,也很混亂疲憊。時間來到十月初,市中心廣場倏地出現流動式的遊樂設施和販售糖果玩具的攤位,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為了迎接萊登解放日的到來。
Thumbnail
教育制度及學生作息規畫的問題、 學校環境及學生生態的的問題、 校規的問題、 校長的問題、 主任的問題、 老師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家長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同儕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學生本人的問題、 學生友人的問題、 台灣教育界的問題、 台灣社會的問題、 其他問題……
Thumbnail
教育制度及學生作息規畫的問題、 學校環境及學生生態的的問題、 校規的問題、 校長的問題、 主任的問題、 老師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家長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同儕沒有留意而造成的問題、 學生本人的問題、 學生友人的問題、 台灣教育界的問題、 台灣社會的問題、 其他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