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大英博物館獲捐1700件中國瓷器引爭議:歸還還是保存?

大英博物館近日宣布,獲得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捐贈的約1700件中國瓷器,總價值高達10億英鎊。這批瓷器涵蓋自公元3世紀至20世紀的珍貴藏品,其中包括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和元代至正十一年款青花雲龍紋象耳瓶(又稱「大維德花瓶」),對研究中國陶瓷歷史和技術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然而,這一消息在中國引發巨大爭議,輿論要求這些瓷器應「回歸中國」。

捐贈背後的文化與歷史價值

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成立於1952年,由斐西瓦樂·大維德爵士創立,他一生致力於收藏中國陶瓷,並於1964年去世前建立了這一基金會。此次捐贈標誌著基金會將其所有藏品正式交予大英博物館,也是該館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捐贈。博物館館方強調,這批瓷器將成為展現中國文化藝術的重要窗口,有助於全球對中國陶瓷藝術的認識。

基金會負責人對捐贈表示興奮,認為這些藏品能持續激勵後代,並期望它們成為促進文化交流的橋樑。自2009年起,這些藏品便已經在大英博物館展出,吸引了無數觀眾。

中國輿論反彈:呼籲文物歸還

與英國方面的積極表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社會對此事態度激烈。不少中國媒體和網民直指這批瓷器是「國恥」的象徵,應立即歸還中國。有評論指出,大維德爵士的收藏行為發生於戰亂年代,涉嫌「趁火打劫」,這些文物應屬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而非英國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近日還因失竊約2000件藏品的醜聞受到批評,被媒體形容為「賊贓博物館」。此次捐贈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其文物保管能力的質疑。儘管輿論壓力不斷升溫,大英博物館並未表示有意歸還這批瓷器。

文物歸屬問題的法律與外交挑戰

中國政府一直積極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根據中國新版《文物保護法》,國家對因非法流失的文物保留追索權,且不受時效限制。這使得中國有充分的法律依據要求歸還這批瓷器。然而,國際文物歸還的問題一向涉及複雜的法律和外交博弈。

大英博物館過去曾以法律和歷史背景為由,拒絕多國的歸還要求,例如對希臘要求返還埃爾金大理石雕像的訴求,博物館堅稱這些文物是合法取得,並強調其保存文物的專業能力。

專業保護與全球共享的承諾

對於這批瓷器的保存,大英博物館強調已採取最高標準的保護措施,包括專業的溫濕度控制、防震設計的展示櫃以及定期的檢查與維護。博物館表示,這些藏品將以教育和研究為目的,為世界各地的學者和觀眾提供長期價值。

未來走向:歸還與否仍存爭議

儘管捐贈者及博物館方均希望這批瓷器能促進文化交流,但中國輿論的強烈反應預示著此事可能引發更廣泛的法律和外交爭議。專家認為,文物的歸屬問題不僅涉及法律,更關乎歷史與文化認同。

在全球對文物歸還的呼聲愈加高漲的背景下,大英博物館能否找到妥善解決方案,成為這場文化外交博弈中的焦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追蹤我,帶你快速了解世界新鮮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