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後記】社群軟體的出現,強迫所有人開啟能看見別人念頭的超能力|黃丹琪《糟糕!我又吸走別人的念頭了》導演專訪

【採訪後記】社群軟體的出現,強迫所有人開啟能看見別人念頭的超能力|黃丹琪《糟糕!我又吸走別人的念頭了》導演專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從小到大一直是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情感,也容易陷入想討好他人而無下限委屈自己的情緒裡,在職場的溝通上為我帶來不少的困擾。看到公視人生劇展《糟糕!我又吸走別人的念頭了》以「聞到」他人情緒的方式,具象呈現有些人能輕易感受他人的念頭,明明是個奇幻劇,對我來說卻太過寫實!

由於對這個議題實在太有共鳴,當然包含私心想要討教,該怎麼開關自如這個「超能力」,想著想著訪綱啪啪啪就列了一大串,偏偏在採訪當天遇上了颱風假,因此整場採訪改在線上完成。

很感謝導演在採訪事後還提供許多素材讓我能更優化這篇專訪,主演曾少宗甚至翻出了他的私房表演筆記讓我引用。決定離開職場很大的契機就是總是常在當濫好人,不懂得設界線,我常常在檢討自己是不是不夠勇敢,刻意逃避有太多情緒糾葛的場所。

這部電影深深地療癒了我,曾經我也是像男主角一樣,總是接收別人的念頭,想替別人解決他們的課題,我以為這是善意的表現。但實際上,吸走別人的念頭反而是在剝奪讓人與自己的情緒共處的機會,那不是真正的善良。

現在的我慢慢練習,盡可能體貼對方的情緒,但終究還是要把這個情緒還回對方的手上。

專訪文摘

無論體質容不容易與他人的情緒共感,社群軟體的出現,強迫所有人開啟能看見別人念頭的超能力。公視人生劇展《糟糕!我又吸走別人的念頭了》導演黃丹琪提問,「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生活需要看到這麼多別人的心情?也沒有問你要或不要,這些東西就來到你的眼前,你不可能否認它們對你沒有影響。 」正因為如此,當她看到能將念頭任意吸走的奇幻故事時,才會如此深深地被打動。
「人跟人之間沒辦法表達,但又渴望被理解的心情,是我本來就很喜歡的東西。」黃丹琪表示她也容易與人產生共感,到三十歲才逐漸意識到別人的情緒不是自己的責任,「我現在會做兩件事:一是具體把它講出來,承認自己被什麼影響,不要逃避;二是一層一層拆解我的情緒,理解它的來源是什麼。」將感受和想法具象化,搞清楚負面情緒的來龍去脈,不就和栽進念頭裡的劉平匯一樣,得在一團混亂中學會抽絲剝繭,直到吐出平復心情的那一口氣。「透過這部片子,我也對自己面對情緒的方法更有信心了,像是畫下一個總結的句點吧!」《糟糕!我又吸走別人的念頭了》或許就是黃丹琪的念頭迷宮,邀請觀眾一起潛入情緒的大浪裡,不要將紅色氣球當成唯一的浮木,練習放手、換氣呼吸,也能慢慢找到優遊其中的方法。

閱讀報導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avatar-img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 𝓐𝓻𝓽
16會員
104內容數
上班是認真的專訪記者,下班是努力的小畫家。隨筆紀錄喜歡的展覽、空間或作品,分享採訪幕後的細思極恐。即時更新歡迎追蹤 IG @fainjinar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雖然我覺得受訪者像天使,會在一個特別的時間點帶給我有意義的訊息,不如說是在我在某個階段感到迷失時,會自動導航地去捕捉讓自己穩定下來的浮木,而這些浮木就會變成一顆星星,找到自己的位置後就能發光,也成了我在報導中的亮點。
攝影師邀請受訪者就定位拍攝時,他並沒有走到鏡頭前,反而先轉過身來,向攝影師詢問對畫面的想像,「請告訴我你的創意!」他禮貌地請求,希望能明確了解需求,再配合工作。採訪開始後,我發現這其實是他20歲就留到今天的習慣。
容易緊張和焦慮曾是我很討厭自己的性格,於是當受訪者分享自己與緊張共處的心法,我就暗自想好了要怎麼替文章開場。希望能幫助到像我一樣飽受焦慮所苦的芸芸眾生,得到一個自我救贖的解方。
雖然我覺得受訪者像天使,會在一個特別的時間點帶給我有意義的訊息,不如說是在我在某個階段感到迷失時,會自動導航地去捕捉讓自己穩定下來的浮木,而這些浮木就會變成一顆星星,找到自己的位置後就能發光,也成了我在報導中的亮點。
攝影師邀請受訪者就定位拍攝時,他並沒有走到鏡頭前,反而先轉過身來,向攝影師詢問對畫面的想像,「請告訴我你的創意!」他禮貌地請求,希望能明確了解需求,再配合工作。採訪開始後,我發現這其實是他20歲就留到今天的習慣。
容易緊張和焦慮曾是我很討厭自己的性格,於是當受訪者分享自己與緊張共處的心法,我就暗自想好了要怎麼替文章開場。希望能幫助到像我一樣飽受焦慮所苦的芸芸眾生,得到一個自我救贖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