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花蓮女影|潮濕的記憶 電影《春行A Journey in Spring》X 映後座談 王品文導演

《春行》電影

《春行》電影

跛腳男人欽福與妻子相依為命,住在臺北近郊的老房裡。妻子驟然逝世後,欽福隱藏起老伴已死的事實,繼續看似平靜的生活。然而離家多年的兒子與他的新伴侶突然出現,欽福終究必須面對妻子的死亡。帶著對妻子的思念,他在潮濕的春季,開始一段面對生命遺憾的旅程。

劇情介紹 https://www.wmw.org.tw/tw/film/345/2344

我的攝影機像是一種鬼魂般的存在。—王品文導演

電影的開場,是一個連續的長鏡頭:欽福靜靜地坐在瀑布下,水聲嘩啦回響,畫面幾乎靜止,只有時間在緩緩流動(身為活動主辦,真的會緊張以為畫面當機的那種慢)。感覺導演一開始就向觀眾拋出了訊息:這是一部需要放慢腳步去感受細節與氛圍的電影,不是能夠急著翻頁追求劇情發展的那種。

果不其然。

從在公車站牌,欽福焦急不安地等待秀緞回家;在廟宇,秀緞將衣物送給法師祭改,為她珍視的人消災祈福,都可以發現攝影機的視角大多是靜止且保持距離的,像是希望觀眾更專注於氛圍、時間的流動,而不是透過演員的表演或表情(短焦鏡頭)來感知情感(但喜翔真的演得超!好!)。我很喜歡這樣內斂又深刻的畫面呈現,沒有試圖強迫去影響觀眾產生一致的情緒,而是邀請每個人主動去感受和體會不同層次的情感狀態,往往又和自己的生命經驗息息相關。

而《春行》這部電影,導演全片以16毫米底片拍攝,相對於更常見的35毫米,16毫米的影像細節與畫質顯得粗糙(以至於我幾乎認不出張書偉)。電影中也刻意保留了底片的毛片和齒溝,營造出一種復古且懷舊的氛圍,而這些細節也在影像/現實的虛實之間提供了一種提醒,同時也象徵著對生命不完美的呈現(意境真的很美。)

「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 —《2046》王家衛

對我來說,飛流直下的瀑布意象,王家衛的《春光乍洩》還是太深刻了。何寶榮與黎耀輝的一句「不如我們重新來過」愛得轟轟烈烈、生離死別。《春行》中的欽福瞬間失去陪伴一生的伴侶,帶著秀緞的骨灰坐在瀑布前,滿懷惆悵地吹著口琴,好像也是一座滿載著深情道別的瀑布啊。

我想「水」在這部電影不僅是情感的核心主題,更是人物內心情感的具象化表現,同時也象徵著家人之間難以割捨的連結(水,是斷不開的。)水管從一開始就爆裂不止,滴答作響,彷彿暗示著在這個家的日常生活當中,總是有著需要修補的連結(無論是夫妻間,還是父子間)。妻子過世之後,接連的大雨襲來,陰鬱且綿延不斷的思念蔓延到家中的每個角落,甚至都能夠感受到霉味了。告別秀緞之後在殯儀館外的傾盆大雨,成為兩代人之間無法相互理解,卻依然存在著深厚情感羈絆的象徵。

電影最後停留在一塊有著瀑布彩繪花樣的復古磁磚,也是老家廚房原有的磁磚,象徵著對家的一種寄託。—王品文導演

我很喜歡電影中對情感的細膩描繪,不是靠直白的敘述,而是透過畫面傳遞出的氛圍,或人與人之間細微的日常互動。比如,欽福面對秀緞的死亡,始終無法好好放下。與其透過誇張的表演,導演選擇拍攝欽福想把遺體放在冷凍櫃,試圖將她好好保存的思考和行為;而當兒子問「(媽媽過世)為什麼不打電話給我?」時,他卻回應:「你可不可以叫他們不要用刀子割她的身體?」這些細節對話,非常內斂,卻讓人深刻感受到欽福的不捨與執念。

除此之外,導演對於同性伴侶關係的呈現,也很幽微細膩。從一開始欽福提到兒子在大陸(暗示兩人並不常聯絡),到秀緞去找書偉要衣服帶去宮廟祭改(顯示書偉是對秀緞來說很重要的人),再到兒子的前妻提及再婚(暗示離婚),直到最後兒子的出現,再加上他與書偉一同騎上摩托車離去的畫面,這些細節的堆疊,將兩人的伴侶關係逐漸明朗化,可以說和觀眾之間是心照不宣。

語言承載著文化,這部電影如果不是用台語來呈現,感覺就不對了。—王品文導演

正如導演所說,語言承載著文化,這部電影描繪的是一個典型的台灣傳統家庭,男性掌握話語權且不善表達情感,女性則往往是家中的照顧者,既堅韌又順從。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進一步再帶出老一輩對於繁衍後代的期望/失望、世代間的隔閡、同志議題、以及面對生命和死亡的課題。覺得導演的田野調查真的做得非常仔細,因為像這樣的生命經驗和日常軌跡,至少對我而言並不陌生。

像是當遺體準備火化時,我好像才真正看到欽福流下眼淚,但他卻喊不出來,無法對秀緞說出「快走」。我完全能夠理解,這是送別親人的最後一刻。我不禁想起曾經送走阿媽的情景。那時,我跪在殯儀館裡,低著頭,禮儀師告訴我們不能抬頭,然後要大聲喊出「阿媽,火來了,妳快跑。」當我終於激動的喊出聲音,抬頭一看,棺材已經消失,彷彿真的把她送走了,再也無法在這個世界上見到她了。

「媽,火來了,妳快跑。」

電影刻畫的那些,是非常寫實的,因為從那一刻起,真的再也無法見到對方了。

人一出生之後,便是不停地經歷無數次的失去。時間的流逝,青春的消逝,我們的家人、朋友、伴侶都在不同的時刻和我們道別,這些過程在生命中不斷不斷的重演。

每一次的失去,都讓人更加深刻的感覺生命的脆弱與無常。這是一輩子的課題,面對關係的結束、面對死亡,好不容易。可是同時,或許也會越來越理解生命是怎麼一回事吧。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導演選擇的手法、呈現出來的畫面、氛圍和情感,那些「心照不宣」累積的訊息和感受,都很實在的提醒了我,要珍惜每一個當下,學習好好面對失去這件事,就是要更深刻體悟的去愛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