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台灣房價飛漲的一年,而我換屋搭到這個風潮,差點沒嚇破膽!
老屋是為了孝養母親而買。你們可以想像,老人家都是念舊怕麻煩的。在父親過世後,母親原本要回到屋齡57年的老公寓獨居,被我極力勸阻。當時為了要安頓她,在我原本居住的社區,硬著頭皮買下一戶當時屋齡二十六的電梯大樓。
當時的房價也是高點,但為了媽媽,評估資產變賣後,應該頂得下來。牙一咬,就買了。我為社區刷新了整體價值!(擦汗)
購入後,我請設計師朋友仔細裝修,所有設計依照母親的需求。並且要求他們加強鞏固整體結構,我們家很討厭搬入後還要敲敲打打。
當時,朋友與工班的頭頭,非常慎重地把我拉到一旁:「依照我們的經驗,這一棟建築的建材混到海砂。目前還沒有立即的危險,但十年之後,建議你們能搬就搬。屋子的維護費用會越來越高!」
我聽完,道謝後心裡想:
沒有人屋子買十年就要搬家啦!十年之後,媽媽九十歲,好好在市區度過晚年,搬家這件事離我們很遙遠。
沒有想到與母親能夠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的歲月竟是如此短暫!
八年之後,媽媽過世,covid-19來襲。等到疫情結束,孩子剛上國中,我婆婆也過世,兩邊家族都忙到雞飛狗跳。
我的人生中場,當救援部隊的日子,彷彿沒有終點。
在婆婆的喪事終於告一段落後,我家對面的鄰居突然賣屋了!而準備搬進來的,是一個建設公司的辦公部。
想到未來的日子除了要經歷一段鄰居的敲敲打打,原本寧靜的對門,將成為人來人往的工作地點。
我一向注重環境隱私,看到他們開始搬遷,我的心情就高興不起來。
一天,我在門口遇到負責鄰居賣屋的仲介,他人很客氣,遞來一張名片。
我突然想到十年前朋友告誡我的話,於是我就提問。
「聽說我們這一棟樓的材料混到海砂,這樣的話,房屋還能賣嗎?我希望要透明、正當的交易。」
「可以,只要檢測氯離子在政府公佈的標準之下,並且誠實告知買方,就可以合法交易。」
其實,我們社區一度要走都更的路線。
這個社區一共有五棟連棟大樓,有一棟因為海砂的問題,導致他們漏水嚴重,整修數次都無效。而我居住的那棟是保存狀況最佳的。
第一次召開住戶大會時,社區有九成五以上的出席率。我們請來兩家建築公司、仲介,來幫大家說明都更的方案,當場反應熱烈!現場投票,只有四戶不同意。
但那不同意的四戶,是年齡最高的住戶。
「我不要搬,我不要都更!我活不到都更完成啦,都更要幹嘛?」
在不斷勸說下,那四戶採取消極抵抗。不出席會議,不回應鄰居勸說,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好日子,其他人也莫可奈何。
第二次都更會議召開,建商說明都更要負擔的成本,在不縮小使用權狀的條件下,我們社區都更、每一戶未來可能需要負擔大約兩千萬的工程貸款。
這數字出來後,超過1/3的住戶動搖了。
雖然我們的社區,大家的收入都在均線以上,但要再負擔兩千萬的貸款,幾乎對每個人都是極大的負擔。
我本人原本希望選擇都更。因為市區的土地價值很高,並且取得不易,以投資的眼光來看,只要熬得住,都更穩賺不賠。
我們附近有成功的都更翻建,而且是號稱整合無紛爭、建築速度最快,由國內知名建商營建的類飯店小豪宅。盛飯的同學就住在裡面。
他們等來都更完成,搬進新建築中。權狀約35坪,但屋內的實際使用面積我覺得大概是20出頭,而且鋼樑內壓,我覺得太小很不舒服。
這一戶目前的市價超過台幣五千萬。
但同學等了足足十二年。
都更一定要等那麼久嗎?
我知道老鄰居抗拒都更,但總由人士迫切需要都更呀!我在心裡提出疑問,並且試著找答案。
在住家附近,我又發現了另一個都更完成的例子:它是某大學員工宿舍重建。
在我忙於照顧母親的八年中,它默默興建、完工。而因為是同一個大學的教職員所有,沒有任何阻礙就完成改建。
但它需要八年。
去年年中之後,除了那四戶老鄰居不肯談,其他年長的鄰居也陸續出現狀況:有人中風、有兩位離世,子女繼承後也未必會賣,好幾位是終於等到擁有自己的房子。
社區的都更案,變得更遙遠了。
如果現在就都更,八年對我來說也是漫長的等待,我沒有信心八年後我還活跳跳,而兩千萬的貸款對於中年人來說,蠻沉重的。
所以在二月左右,我簽訂了委託,原本只求交易金額高過我買屋的金額,可以換到安全的屋子就好。
結果在簽訂委託之後,我密切注意房價和找屋,發現房價以一種神奇的速度攀升!
我原本的屋子地段很好,售價也不低,但在這一輪換屋大混戰中,我在台北市買不到任何符合耐震法規的年輕中古屋,只能買邊陲區域四十年的老公寓。那我還換屋幹嘛?
發現這件事後,我主動要求重定合約。
因為我發現,我們面對的不是炒房,而是一次速度很快的通貨膨脹!這一次上升的不只有房地產,社會上包括基本需求的花費、還有反應最慢的薪資,都一齊攀升。
我寧願拉高成交價、房子賣不出去,也不能落得沒有地方可以住的窘境。
結果,我自以為很有龜毛夠堅持,就應該不會售出;沒想到賣家比我們更有底氣,他直接拿現金觸及成交價,我的屋子不到一個月成交售出。
嚇死我了!害我哭了三天。
後來老衙安慰我,我們拿這筆錢,往大台北邊陲移動。鎖定新北市房價尚未飛漲的區域,拿回我們需要的坪數與格局。(但新北市的房價在下半年,也漲到五年前台北市中心的程度,聽說這一輪嘉義、台南、台中的房價也非常離譜 。高雄出現搶預售屋登記,徹夜排隊的畫面。)
既然要往蛋白區移動,自己又無法適應新式建築的空間配置,我鐵了心一定要有足夠的使用空間和格局。
沿著捷運沿線開始找,最後終於在號稱新北市美食最密集的區域,找到一間屋齡5年的中古屋,還讓愛園藝的我,得到了一個約十坪大的露台,我們家終於不用流落街頭了(淚)
舊屋交屋那一天,我與新屋主見面。
我問他為什麼會買我的屋子?他說主要是地段好,他要放著等都更增值。
他等不到,但他的孩子會繼續等,並且完全沒有經濟的壓力。
所以,這世界上的交易,並不能用同一個水平去衡量。
我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決定遷移;
新屋主看中未來的發展性與房價潛能,勇於投資!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經濟能力是完全不同的level。
在年底前終於把家搬到定位,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
但看到投入新青安貸款的年輕人,我覺得心疼。
在我小時候,貸款只有15年、20年、最長是30年。
40年是多難預測的一段漫長時間,我的朋友裡,有人活不到45就走。
背一個40年的貸款,一輩子工作賺的金錢,都是用來填坑。
雖然我不年輕,但依然感到迷惘。
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把盛飯照顧好,希望他成年的時候,負擔不要那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