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被日本人帶著玩台北(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下篇前言

上篇連結在這:

google文件版在這



。實際走訪的景點


Day1:

阜杭豆漿(失敗,沒想到星期一沒有營業)→龍山寺外圍→周記肉粥店→剝皮寮歷史街區(營業時間還沒到ㄏㄏ,但只看看建築的模樣也很舒心)→路邊咖啡廳→西本願寺→高等法院→總統府→繼續往台北車站走→唯一一間有在這十點前營業的清心→隨意散步到他和朋友相約的時間把人送回飯店樓下。


總結:雖然有一點點意外然後很耗費腿力不過很有趣,他們是真的很喜歡台灣的巷弄還有剛剛好的奇觀建築,甚至經過總統府那邊似乎碰巧有外賓來訪,維安的強度比平常要高,看到運兵車這件事讓他興奮很久。


Day2:

阜杭豆漿(再次挑戰成功,運氣很好不用多排隊,但算是有點失敗)→路邊星巴克→行天宮(因為我沒有事先跟他確認今天的空餘時間是怎樣,所以就先去行天宮一趟;建築風格一樣有中,但拜拜求籤的過程因為當天在講經所以沒那麼圓滿)→朋友開始掏出他事前拍下的雜誌介紹→大稻埕全家桶走到死套餐→從早上一路走到中午一點多,因為我之前說了下午兩點多有事才收工。


總結:就是在這天被大稻埕幾乎人均n2以上的日文程度震驚,話說回來第一天周記肉粥也有一份很標準的日文菜單是我沒想到的;這邊對日文觀光客真的非常友善尤其是兩邊的審美互相借鑒參考之下誕生的新世代產品我覺得很能獲得認同,真的非常推薦。


周記肉粥店

經典老店,我自己也非常喜歡,本來就會列入考量範圍的店家;紅燒肉與肉粥是絕配,強烈建議跟店家要醬油沾紅燒肉吃,醬油的醇香和平常給的醬是兩種不同的調味方向。


阜杭豆漿

需要特別注意份量,阜杭的量實在非常誇張。雖然這樣說可能太過武斷,但我認為如果需要排隊超過三十分鐘的話阜杭就是一間沒有必要去的店家,東西雖然好吃但要說精緻或者特別到哪還真不至於,甜燒餅可能是最想要特別推薦的品項,但也僅止於此。


我朋友並沒有指名要觀光這間,這是我自己打出的保險手牌——除此之外還有個原因是我高中在這附近,可以作為閒聊話題自然談起;運氣很好那天到的時候不太需要排隊,如果需要排隊的話我覺得可以直接在附近找個評價還可以的永和豆漿或是永和豆漿大王。


根久川味麵點

市場的麵店,我朋友被google上的照片騙進來吃;嚴格說起來並不差,很符合台灣市場麵店的印象,雖然有些市場的麵攤真的是非常非常好吃但這間大概就只是一般及格的水準,可以直接跳過的行程。


你好我好

有趣雜貨店系列之一,我覺得選品的質感都很不錯,價格也並非會讓人倒退三舍的程度,雖然沒有特別「精」,但選得非常「廣」,非常推薦的行程。


Antique Bar 1900

朋友某天晚上的酒吧行程,據說氣氛很好,感覺是日本人很熟悉的厚重傳統酒吧感。


沃森茶酒館 WOSOM / Teahouse & Bar

朋友以為這邊有單賣茶才跑過去,雖然有單賣沒錯不過沒有試喝稍微有些遺憾,再加上當天時間沒那麼充足,如果可以坐下來喝幾杯再選擇應該會有更好的體驗;氣氛挺不錯的店家。


アアアアアア 豆焙所/咖啡豆專賣/無甜點座位

朋友為了購買伴手禮而來,店家服務非常有誠意;不過台北的烘豆店嚴格說起來並不少,如果有需要的話其實順著行程找就可以,更不用說那些具備觀光價值的咖啡廳很多都有在賣咖啡豆,選擇真的很多。


一間印刷行 aletterpress

以活版印刷和手工造紙為賣點的店家,主要以名片展示。


非常有趣但相較雜貨店而言可能要想一下的行程,一間印刷行和底下的日星鑄字行我覺得類別有那麼一點接近,有興趣的人會愛死,沒興趣的人可能就會稍微一頭霧水,我跟我朋友都是喜歡的所以度過了非常愉快的時光——附帶一提,不確定當時顧店的是店主還是店員,但她的日文相當出色,甚至是能以日文解說名片製作流程的驚人程度還有在京都留學的經驗,超級驚喜。


日星鑄字行

那天有些遺憾不是開放參觀的時間,但這間即使只是介紹也會非常有趣。當然,前提依舊是得有興趣就是了。


伍宗行食品廠(股)

偏向食品雜貨品,店內的烏魚子據說非常有名?很意外有國際配送的服務,但可能迪化街那邊的烏魚子店家或是百貨公司底下也有配送的服務提供。朋友指定這間,冷凍烏魚子應該有一定水準,逛起來挺有意思。


龍山寺

行天宮

有種說到台北不是龍山寺就是行天宮的感覺,而我認為這兩間的參拜體驗也足夠讓人印象深刻,記得解說清楚不要讓對方排隊到奇怪的地方就好。


從歷史建築的美學來說也值得參觀,更不用說行天宮商圈以及大稻埕商圈的綁定套餐行程可以省事不少,真的大推薦。


剝皮寮歷史街區

剛好就在周記肉粥對面,可惜去的那天剛好公休;我很喜歡的街區氛圍感,這種從日治甚至清領時期傳下來的建築自有其歷史沉澱,光是走在那邊就是一種享受。


大稻埕

超級適合的觀光套餐,有趣的店一堆,有特色的店也一堆,迪化街更是逛起來台灣人自己都會覺得有趣的地方,如果安排妥當的話直接吃掉兩天也不是辦不到。



。我的觀察推論以及《&premium》台北特刊


在這段開始之前,我想要先推薦一本雜誌以及為這本雜誌書寫的日本編輯,她真的在用自己的視角及文字很認真地走訪台灣,看到雜誌成品我覺得相當感動。


片倉真理小姐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arikatakura/


她是常駐台灣的作家,受到熱愛台灣的丈夫、同樣也是作家和攝影師片倉佳史先生影響愛上台灣,兩個人在多年來撰寫了相當巨量且深入有關台灣風土民情的介紹和旅遊書籍,詳細程度應該遠超許多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網路上找得到專訪就不多提了,但能憑著這樣的熱愛去理解「台灣」我認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不過先暫時跳過兩位作家前輩的事蹟,我想談談就我看來哪些東西「適合日本觀光客」這件事、還有我認為一些喜好厭惡層面的推論。

這僅僅是我的個人觀察以及推測,一家之言,權作參考即可,畢竟《&premiue》台北特刊剖析的更加透徹。


這部分依照食衣住行的四個面向給出簡單的看法。


-食


台灣人的口味和日本人大致是相通的,但有兩件事需要特別注意:太油、太辣


這裡的油和辣都是相對值,像我朋友就覺得台式早餐的油條吃起來有點過於油膩,畢竟這對日本人來說絕對不是一個習慣的料理方式,即使他們也大量使用了油炸的技法,但日本人的「炸」和台灣相比較為清爽,如果是在日本就習慣外食稍微重油的人還好說,有在自炊的人通常飲食口味都較為清淡


辣就更不用說了,日本的辣偏向於辣與鹹的結合,純粹以辣度來說更是和習慣小吃店都會放上一瓶辣椒醬的台灣人無法相比,在搜羅店家的時候請務必注意這點,或是慢慢提升辣度測試看看對方能接受的程度在哪。


另外一個非戰之罪則是「甜」,雖然日本人自己也挺喜歡甜鹹甜鹹,但兩邊提煉鹹與甜的方式其實並不完全相同,就連台灣自己北中南對於甜的適應度以及理解都不同了,要怎麼期望可能是初次來台灣旅遊的日本朋友也能仔細吃出箇中差異呢?


當然,並不是說不能把你心中認為好吃的東西介紹給日本朋友,但我覺得必須要先有個概念對方並不一定可以和台灣人的味覺同步,偶爾獲得「還好」的評價也不要太氣餒,我認為兩邊的飲食風味是沒有相差太多的。


具體的餐廳選擇邏輯在前文已經提過了,在此不贅述。


然而,有一點必須特別強調所以放在最後說。

請小心「八角」。


這真的是日本人剋星,甚至因為這個東西平常不會出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電視節目也不太會注意到這件事而去拍攝,所以和臭豆腐那種「預先知道對方可能無法接受」是完全不同的情況,台灣人只要滷個東西紅燒個湯就很容易下意識來一發,這對台灣人來說是超級日常的味道,但日本人幾乎全部不行。


盡可能避開相關的菜色或是先點小份讓對方試試看吧。


-衣


這裡特指兩地的氣溫落差


日本人普遍較為耐寒,但台灣北部的「冷」和日本各地的「冷」差別有點巨大,濕冷型的天氣絕對不是抗寒就可以安然度過的,在冬天接待朋友的時候應該還是要提醒一下不要被天氣預報的溫度欺騙。


最需要提醒的,是夏天

台灣的夏天近年來甚至都可以把自己人逼瘋了,從日本來的朋友又怎麼可能適應呢?


尤其是又黏又下雨又爆炸熱的時節簡直就是個超大型蒸籠,這幾年全球氣候變遷讓台灣的夏天越來越煩人,如果對方有來台灣旅行的打算我認為真的應該要好好解釋說明一下。


-住


這個應該最沒差,雖然現在台灣住宿的價格簡直不可理喻,但應該還稱不上是一個大問題;唯有一點我認為是可以提醒的:可以根據大眾運輸的位置向朋友推薦合適的住宿點。


以台北為例,台北車站附近當然很方便、東區那邊也是、南京東路也有不少商旅,但其他地方若是捷運可以抵達的話我認為也是可以推薦的,這點也可以根據對方打算遊玩的地帶私下討論。


台北車站一帶雖然有很多飯店但有時候總覺得整棟的形象拼拼湊湊有點微妙,雖然這是我的個人偏見啦,但有些遺留太久的問題沒辦法誕生一間一間規劃好的飯店集群就觀光層面來說確實也是個問題。


-行


請小心照看你的日本朋友,這不是開玩笑的,他們對於行人路權的理解和台灣差異非常大,機車的速度以及刁鑽程度也是在這之前絕對不曾感受過的,特別是你朋友想要拍照的時候,建議即使在安全的路上也要有自覺去當個三角錐。


捷運公車不用多說,你帶著人家走就沒有問題。


另外也很推薦計程車,至少台北市內的車程對日本人來說價位都是挺輕鬆的,尤其帶著人走來走去很需要溫存腳力(日本人真的非常非常非常能走,而且以我所知並非個案而是所有人都很能走,有去京都玩過的人可能稍微可以理解對於每日步數存在根本上的不同理解),只要不在最尖峰的時刻叫車我認為都不算太貴。


-其他


雖然大稻埕有標準答案可以抄,但我覺得也可以思考「日本人想要看什麼體驗什麼」這件事。


「台味」的追求是最正確的答案,問題在於過於日常的東西可能會不經意間被你遺忘

通俗點來說,「我家巷口」就是最合適的回答。


這裡必須擴大「我家巷口」這個概念,可以泛指所有日常的一切生活要素,但也要知道如果想要找到更好的「別人家巷口」該去哪裡,對於這件事我想南港人非常有發言權,因為我們這輩子從來不敢說出什麼我家巷口的某某東西真是好吃到靠杯這種話。


至於文創與雜貨這個大項目,我覺得走一趟松菸走一趟華山走一趟大稻埕應該可以窺知一二,你有了可以充作範本的店家就能夠找到自己心中可以汰換的街口好店。


台灣有許多模仿日本風格的店家,甚至林森北條通根本就是一堆日本人作為主廚作為經營者的店家——但我不認為因為對方是日本人就必須捨棄這些選項,就跟台灣留學生通常都去過日本的鼎泰豐、同間城市的台灣菜餐廳、莫名其妙有夠貴的珍珠奶茶等等。


因為那很有趣。


朋友對歷史文物建築很感興趣,清領時期自不用多說,日治時期的風格在日本本島應該也能找到吧?是的,但「在其他國家找到能與自己出身地共鳴的事物」這個核心依舊很有趣,更何況日本人也不是天天都在霞關附近閒晃、更何況蓋在台灣的東西往往又會有不同的風味。


甚至因為行程順路,我還帶著我朋友在我的高中母校繞了一圈。


人文風土的連結,我認為就在於「你能說出個所以然」。


即使是平常吃習慣的東西也無所謂,即使是平常就看習慣的東西也無所謂,即使是一間小到不行體育館甚至在學期間蓋了三年都還沒蓋完的詭異施工進度也無所謂。


清楚地表達「為什麼我要帶你來這裡」這件事,對日本人來說都很有趣。


當然,因為我個性比較陰險,在思考這些事的同時同樣有先顧慮到我朋友平常的飲食習慣還有生活軌跡,不過人總是喜歡聽故事喜歡被共感的,朝著這方向走通常不會有錯,就連「我也從來沒有去過101」可以是個話題。


另外雖然有點大叔風格的笑點,但適當穿插說要帶著對方去吉野家和Sukiya、和對方一起數街道上有多少店家是從日本來的我也覺得挺有趣,這種吐槽方式很容易偷偷拉近跟對方內心的距離。


只要不盲目追求日常感把人家帶去7-11或是全家吃午餐應該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premiune》


我是在確定這篇文章的架構之後才想到該把朋友提到的這本雜誌找來一讀,無論是TSUTAYA還是淳久堂書店(附帶一提喜歡日本漫畫動畫的人真的很該去一趟,這裡完全就是把日本當地的書店搬過來,只是受限場地藏書略有不足而已)都擺在相當醒目的位置。


翻開之後強烈感覺到片倉真理小姐對台灣的理解和熱愛,看了有點感動。


即使是台灣人甚至台北本地人我認為都可以從中獲得不少啟發,她介紹的店家又廣又精,相當厲害。


整本書的店家推薦邏輯與編排方式都非常值得一讀,缺點大概就是這本書有點貴,一本要價七百多台幣;不過讀起來真的很有意思,有種熟悉的地方又重新被人解構重組過的全新感受。


雜誌網站也有好幾位特約編輯,一開始只是想要試著找找看有沒有台灣的板塊,沒想到在「travel」這欄甚至可以說是台灣相關的文章佔據了一半,除了片倉真理小姐之外近藤弥生子小姐的文章涉獵也相當驚人,身為一個台灣人很容易在這種地方被感動。


有興趣的話很推薦去看看這邊的文章:https://andpremium.jp/tags/travel/



。結語


都說台日友好,那具體來說到底該怎麼台日友好?


我們去日本玩的時候總是會做好功課,那我們對自己生長的土地又了解多少呢?


我覺得應該有件事是許多留學生會有共感的話題——自己是什麼時候很具體地喜歡上台灣,而不僅僅是口號、不僅僅是一張選票、不僅僅是理念的宣導……這些東西當然沒有問題,可是那個愛的程度我認為有微妙的不同之處。


台灣並不是一個完全完美的國家,但我們可以對這塊土地更加喜歡一點、更了解一點。


——直到與異鄉的朋友交陪時能夠坦然說出「帶你去這間我很喜歡的店」的時候。


伴手禮又是一個分類所以跳過不提,不過除了那幾間知名牌子之外我自己想在最後推一間。


台中的無框架甜點


文章至此結束,感謝你的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冷菸沒有賴打
240會員
362內容數
記錄吃過的,記錄看過的,記錄去過的。 食記遊記雜記閱讀心得之外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異色情慾小說以及輕小說創作,雖然字數很多廢話很多但我想是個不太無聊的地方。
冷菸沒有賴打的其他內容
2025/03/19
捷運市政府站,信義區的餐酒館TIPSY Sparrow。 是間看起來過於精緻網美但吃起來卻是份量與味道都很扎實的餐廳,適合下班後小約會小聚餐。
Thumbnail
2025/03/19
捷運市政府站,信義區的餐酒館TIPSY Sparrow。 是間看起來過於精緻網美但吃起來卻是份量與味道都很扎實的餐廳,適合下班後小約會小聚餐。
Thumbnail
2025/03/12
台北東區忠孝敦化站的漢堡店,Fa Burger敦化店的食記。 吃肉的好選擇!
Thumbnail
2025/03/12
台北東區忠孝敦化站的漢堡店,Fa Burger敦化店的食記。 吃肉的好選擇!
Thumbnail
2025/02/21
捷運市政府站附近的TSUKUMI鶿克米,提供各式各樣的日式定食,以信義區一帶來說是安定且安心的好選擇。
Thumbnail
2025/02/21
捷運市政府站附近的TSUKUMI鶿克米,提供各式各樣的日式定食,以信義區一帶來說是安定且安心的好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很多華人很愛去日本 因為總覺得他們高大尚 身為世界四大經濟體大國 但那霸機場及關西機場 對獨旅非常不友善 甚至找碴 世界如此大 不需要花錢找氣受 而且 他們的住宿比台灣 小破舊 我都找二星以上 真的不覺得他們的住宿費有多便宜 至少該提供備品都有 但不像台灣
Thumbnail
很多華人很愛去日本 因為總覺得他們高大尚 身為世界四大經濟體大國 但那霸機場及關西機場 對獨旅非常不友善 甚至找碴 世界如此大 不需要花錢找氣受 而且 他們的住宿比台灣 小破舊 我都找二星以上 真的不覺得他們的住宿費有多便宜 至少該提供備品都有 但不像台灣
Thumbnail
去日本京都,七天四萬臺幣的行程,景點排得很少,但對我來說一點都不虧。 本文中,我會分享三個主題:深度體驗水族館(大鯢、企鵝八點檔關係圖)、重新定義觀光價值(隨便看看也很賺),以及街頭日常觀察的啟示。 透過這些視角,或許能幫助你重新思考:旅行,到底值不值得?
Thumbnail
去日本京都,七天四萬臺幣的行程,景點排得很少,但對我來說一點都不虧。 本文中,我會分享三個主題:深度體驗水族館(大鯢、企鵝八點檔關係圖)、重新定義觀光價值(隨便看看也很賺),以及街頭日常觀察的啟示。 透過這些視角,或許能幫助你重新思考:旅行,到底值不值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和竹竿先生在2024年11月的花蓮三天兩夜旅行行程,分享了來自花蓮的美食、景點和住宿。無論是美味的餐廳、自然景觀,還是當地的夜市,本次行程都讓我們感受到東部的獨特魅力和放鬆的氛圍,適合任何想要逃離煩囂的旅客。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制定自己的花蓮旅行計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和竹竿先生在2024年11月的花蓮三天兩夜旅行行程,分享了來自花蓮的美食、景點和住宿。無論是美味的餐廳、自然景觀,還是當地的夜市,本次行程都讓我們感受到東部的獨特魅力和放鬆的氛圍,適合任何想要逃離煩囂的旅客。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制定自己的花蓮旅行計劃。
Thumbnail
想旅行想遊玩又不想走太遠,那香港周邊有哪些城市或國家值得一去呢?Guyguide推薦了好幾個地方,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台北 喜歡美食的你一定不要錯過台北!很多港人週末都喜歡到台北旅遊,因為只需要2小時左右的航程就能到達! 台北有很多很多的美食,是很多美食達人都喜歡來的地方,台北的牛肉麵
Thumbnail
想旅行想遊玩又不想走太遠,那香港周邊有哪些城市或國家值得一去呢?Guyguide推薦了好幾個地方,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台北 喜歡美食的你一定不要錯過台北!很多港人週末都喜歡到台北旅遊,因為只需要2小時左右的航程就能到達! 台北有很多很多的美食,是很多美食達人都喜歡來的地方,台北的牛肉麵
Thumbnail
加上這次,今年應該是第三次造訪台北了,這樣便利的都市雖然都是在台灣,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對我這種鄉下俗來說,總有一種神祕的感覺...
Thumbnail
加上這次,今年應該是第三次造訪台北了,這樣便利的都市雖然都是在台灣,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對我這種鄉下俗來說,總有一種神祕的感覺...
Thumbnail
本來想要卯起來一次讀四本,不過,沒想到我只讀了春季遊的前言就整個愛上作者柏井壽的超!京都導覽,讀的好過癮,他的文章實在太有深度,不單只有該到哪邊玩,或者該吃什麼等這麼簡單,更多的是在地文化與人文。
Thumbnail
本來想要卯起來一次讀四本,不過,沒想到我只讀了春季遊的前言就整個愛上作者柏井壽的超!京都導覽,讀的好過癮,他的文章實在太有深度,不單只有該到哪邊玩,或者該吃什麼等這麼簡單,更多的是在地文化與人文。
Thumbnail
別人活膩的地方 話說上個月某天去一個北回歸線以南的國家出差阿,還順便帶了個女人,公器私用,兩不耽誤。 感想是:第一好熱、第二好貴。 好熱不用說,好貴是相對的概念,東南亞相對於台北的確是便宜很多,而我是全部報帳,也就是實際花銷為零。 然而,這錢若讓我自己出,我會想來這個地方嗎? 亦即我願意花
Thumbnail
別人活膩的地方 話說上個月某天去一個北回歸線以南的國家出差阿,還順便帶了個女人,公器私用,兩不耽誤。 感想是:第一好熱、第二好貴。 好熱不用說,好貴是相對的概念,東南亞相對於台北的確是便宜很多,而我是全部報帳,也就是實際花銷為零。 然而,這錢若讓我自己出,我會想來這個地方嗎? 亦即我願意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