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晚美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建構能支應退休生活所需的財務安全網。
一直以來,「債券」一詞之於晚美小姐而言,一直是個在學校教科書上或在考金融證照考試才會出現的名詞,由於工作的關係,晚美小姐一直能接觸到股權商品(股票、CB、ETF、CBAS…)及期權商品(國內外期貨、選擇權)的交易實務,但對於債券的了解卻一直停留在課本上的知識(如債券價格的計算、存續期間(Duration)之於利率變動對債券價格變動的影響等等),因此對於債券巿場的交易實務仍未有機會接觸。頂多因為工作的關係,知道債券是金融業交易單位中很重要的交易標的及持有部位,但從來不覺得會跟自己的投資會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之後,隨著投資經驗及部位的增加,才開始注意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而「債券」又是資產配置中很重要的一環。
資產配置簡單來說,就是雞蛋不要放到同一個籃子裡,並透過降低持有資產之間價格連動性,建構出低波動(風險)且賺取合理報酬的投資組合。
★「股債配置」
資產配置的類別有股票、債券、不動產、現金與貨幣市場工具及其他。
一般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股債配置」,比如80%股20債或60%股40%債等等。
晚美小姐是用ETF進行股債配置,由於仍在資產累積階段,所以股票ETF首選市值型ETF,如富邦台50ETF(代號006208),再加上全球市值型ETF(代號VWRA);債券型ETF部分,本來是配置美國20年期公債ETF,如永豐美債20年ETF(00857B),然而,自2022年3月起,全球債市受到美國起暴力升息影響,美債20年ETF也呈現大幅波動,價格自升息前高點回檔近40%,雖然當期殖利率也跟著來到近5.5%(=配息/買入價格)。
★「債券ETF的選擇?」
然而,晚美小姐陷入了到底是該繼續加碼(拉高美債20年ETF的持有部位),來賺取5.5%的殖利率,並預期未來美國遲早會降息(債券ETF價格上漲),再賺一波資本利得?還是應該把部位重新調整回到原來的股債配置比例(80%股20%債)?
但若要賺取高殖利率的話,公司債ETF相較於公債ETF會不會是更好的選擇呢?
又,在做股債資產配置時,應該配置哪種債券ETF才對呢?(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年期應該選短期?中期?還是長期?)
帶著這些疑惑,我報名了綠角在12月所開的課程:『全新債券啟示錄』。
上了一整天的課程後,對於我上述的疑惑似乎已完全解開了(YA~)
這邊,我想先跟大家分享我得到的結論(股債資產配置上應該配置那種債券ETF),但對於債券這個商品感到完全陌生的朋友可能會看得有點木煞煞,後續我會再慢慢從債券基本概念作課程分享。
★「股債配置-債券(同債券ETF)的結論」
「股票波動大、獲利主力是資本利得;債券波動小、獲利主力是配息。」
長期來看,股票報酬遠高於債券。
但股票也不會一直漲,有時股票漲(債券跌),有時債券漲(股票跌),故藉由調控股債佔比,可縮小資產組合報酬下跌幅度,達到更低風險及更高報酬。
冒著利率風險,長期債券比中期債券年化報酬率僅多0.2%,惟風險(標準差)卻多達4.5%,故考量風險報酬比,中期債券優於長期債券。
冒著信用風險(血本無歸的風險)公司債比公債年化報酬率僅多0.6%,且公司債與股市連動高,若以股債配置為目的的話,建議配置公債。
相較於新興市場債券,已開發國家債券具有較低的信用風險,首選美國公債。
概念與股市相同,如同股價總是會先行反映市場上任何利多或利空。
2.因為債券報酬具低成長性,沒有單獨投資債券的必要(故不能只投資債券)。
3.統計1926-2023年共26個股市下跌年度,於26個股市下跌年度中短期公債上漲26個年度;中期公債上漲23個年度,長期公債與長期公司債則容易與股票一起齊跌,故以股債配置的資產穩定度來說,配置短期、中期公債有較高的穩定度,再以報酬率比較,中期公債又優於短期公債。
4.因為債券報酬具穩定性,股債搭配,報酬/風險特性更佳(故不能完全不投資債券)。
最後,一個重要原則
不要在矮人國找長人(矮人國的高個子,還是矮的),意即不要在債券市場追求高報酬(即使是高報酬債券,報酬恐怕還是低)
→應該要在股市追求成長(高報酬),在債市追求穩定,以達成資產組合"穩定的成長"。
最後,若你也喜歡這篇文章的內容,歡迎分享給你身邊對這個議題也有興趣的朋友,對什麼主題有興趣或是有想再多了解的主題,也歡迎你留言給我,你的支持鼓勵是晚美小姐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