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文)
(三)德國女高音歌唱家奧爾加·伊莉莎白·弗里德里克·舒瓦茲柯芙女爵士(Dame Olga Maria Elisabeth Frederike Schwarzkopf,1915 ~2006)
奧爾加·伊莉莎白·弗里德里克·舒娃茲柯芙女爵士(Dame Olga Maria Elisabeth Frederike Schwarzkopf,1915年12月9日生-2006年8月3日),德國女高音歌唱家。她被視為20世紀後半葉最知名的抒情女高音之一,尤擅長莫札特和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演繹。她在1953年與華爾特·李格結婚,歸化英國國籍。在2006年8月2日夜晚到3日的凌晨間,於睡眠中過世,享壽90歲。
她演唱" O Mio Babbino Caro"的版本,音色清亮,唱腔精準優雅而穩重,情感上絲絲入扣的詮釋,讓人感受良多,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V_nY2CoqQ
(四) 德國花腔女高音歌劇演唱家 麗塔·史塔里希(Rita Streich,1920 --1987)
她是二次世界大戰戰後最重要的德國花腔女高音歌劇演唱家,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俄國人。小時候她跟隨雙親遷往德國。這就是說她是在雙語環境中長大,這對她日後的演唱生涯意義重大。她的啟蒙恩師有Willy Domgraf-Fassbaender,Erna Berger和Maria Ivogün。
她的首演是1943年在波希米亞奧辛市立劇院,演唱理查·施特勞斯歌劇《阿里阿德涅在奈克索斯》的Zerbinetta。三年後她獲得了柏林德意志歌劇院一個職位,她在那裡一直唱到1952年。
1953年她轉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她曾在拜羅伊特音樂節,薩爾斯堡音樂節,羅馬,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皇家歌劇院,芝加哥等地登台。
1957年她巡演北美洲。自1974年起她就到了埃森魯爾區Folkwang高校和維也納音樂學院教學。
1983年起她在薩爾斯堡音樂節上舉辦了大師班。她的演唱角色有《依多美尼奧》,《女人心》,《後宮誘逃》,《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和《唐璜》的花腔女高音。她的雙語優勢,使得她能不帶任何口音地演唱俄羅斯作曲家尼古拉·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俄文 : Ни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羅馬化:Nikolay Andreyevich Rimskiy-Korsakov,1844 ~1908)的作品。
1968年2月24日 Rita Streich 48歲時在巴黎的演出時演唱的" O mio Bambino caro "的版本, 她的高音明亮而輕巧,演唱深情而幽雅,讓人沉思回味再三,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7WWseWmyU
(五)義大利歌劇女高音歌唱家 蕾娜塔·提芭蒂(Renata Ersilia Clotilde Tebaldi,1922 - 2004 )
被歌劇界譽為她擁有著「天使般的美麗歌喉」,蕾娜塔·提芭蒂(Renata Tebaldi,1922 - 2004 )出生於音樂世家,父親是佩薩羅一所學校的小提琴音樂老師,在1950年代到60年代,她與當時走紅的著名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法蘭克·柯雷里(Franco Corelli, 1921 ~ 2003)被稱為是一對「黃金搭檔」。她常被拿來與同年代的希臘裔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1923 ~ 1977)相比較,被視為是卡拉絲的競爭對手,
她比 Maria Callas 大1 歲,但長壽得多,活到2004年82歲高齡才過世,她的音色相較於卡拉絲更加高亢厚實,所以後輩蒙特賽拉特‧卡芭葉(Montserrat Caballé ,1933 ~ 2018) 一戰成名時,才會被譽為兼有Renata Tebaldi 跟Maria Callas 的剛柔並蓄。
1957年-1958年間,35-36歲時的蕾娜塔·提芭蒂(Renata Ersilia Clotilde Tebaldi,1922 - 2004 )所演唱"O Mio Babbino Caro"版本,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FiQo9k7-1A
1965年的版本,43歲的蕾娜塔·提芭蒂(Renata Ersilia Clotilde Tebaldi,1922 - 2004 )的中氣依然十分地充足,唱起 "O Mio Babbino Caro",高音來顯得從容自在,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ZUN9E1sjM
1973年的版本,51歲的蕾娜塔·提芭蒂(Renata Ersilia Clotilde Tebaldi,1922 - 2004 )也應邀到東京表演,跟隔年也來東京演唱的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1923 ~ 1977) ,同樣近似的年齡,也因為人生感情際遇不同,對同一首歌"O Mio Babbino Caro"的詮釋已然完全不同。
一身粉紅充滿浪漫氛圍的她,在演唱會安可曲才選唱"O Mio Babbino Caro"(影片從1小時24分30秒開始),她的歌聲還聽得到少女祈求愛情婚姻美滿的幸福感,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1923 ~ 1977) 則讓人感受到少女失去婚姻愛情的憂愁,演唱時她一派輕鬆,簡直到了像在跟老友聚會,而Maria Callas 則是一本正經地詮釋的歌曲,兩人演出的風格真的大不相同,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L0aDjcx2nY&t=4747s
(六) 美籍黑人女高音歌劇唱家瑪麗·薇奧列特·李奧汀·普萊絲(Mary Violet Leontyne Price,1927年2月10日 出生 ~)
再來要介紹的這位著名的美籍黑人女高音歌劇唱家,1927年出生,至今依舊健在,輩分也比蒙特賽拉特‧卡芭葉(Montserrat Caballé ,1933 ~ 2018)略高一點。她是以演繹威爾第的角色而著名,尤其被譽為「擁有」阿依達這個角色達30年之久。
普萊絲成名於1950至60年代之間,在當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還很嚴重,她的出現與崛起,也讓她成為了當時美國反種族歧視的代表人物之一。普萊絲的演繹公立,已成為當代美國歌劇界的最高藝術標準,她在國際上的成就可謂是空前。
這是1981年她54歲時所詮釋的"O Mio Babbino Caro"版本,她的音色圓潤,演唱兼具輕柔與清越高亢,情感內斂恰到好處,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2bLEc6R48I
(七)義大利女高音歌劇唱家 Renata Scotto 雷納塔·史科朵 (1934~ 2023)
小蒙特賽拉特‧卡芭葉(Montserrat Caballé ,1933 ~ 2018)一歲,Renata Scotto 雷納塔·史科朵 (1934~ 2023)是跟她同輩的義大利女高音歌劇唱家,也同樣高壽, 活到2023年才以89歲辭世,生前以其戲劇表演及音樂天賦而聞名於世。
2002年退休而來,史科朵開始從事導演歌劇的工作,並在義大利和紐約建立歌劇學院,並親自授課。1954年在米蘭首次登台表演,在《茶花女》劇中扮演Violetta Valéry 角色。1965年她在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蝴蝶夫人》,扮演Cio-Cio-San 角色。這是1981年,她在47歲的演出版本,音色屬於清亮明媚的類型,她的演出神情極為豐富,眼眸流轉仰首低頭之間充滿戲劇化的張力,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fdd1MGdaY
這是Renata Scotto 雷納塔·史科朵 (1934~ 2023)與阿根廷鋼琴家與指揮家 Armando Krieger(1940 ~ 2023)指揮的捷克國家交響樂團在義大利西西里敘拉古羅馬劇場(The Roman Amphitheatre of Siracuse)的演出,影片上傳年分是2008年,演出年分不確定,但聲音一樣清亮溫柔,影片引用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203I_oBDg
(八)俄籍次女高音歌劇唱家艾蓮娜·瓦西里耶芙娜·奧布拉茨索娃 (Елена Васильевна Образцова,英文翻譯為 Eelena Obraztsova 1939 ~ 2015)
她是20世紀著名俄籍女中音歌劇唱家,1973年曾獲蘇聯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1980年 41歲的艾蓮娜·布拉茨索娃 (Eelena Obraztsova 1939 ~ 2015)在東京的演出,她的音色明亮,嗓音厚實而高亢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LTv2hEZbC8
(九)紐西蘭抒情女高音歌唱家 吉莉·黛·卡娜娃女爵士(Dame Kiri Janette Te Kanawa,1944年 ~ )
紐西蘭人,現年66歲,為毛利人及愛爾蘭混血兒,世界第一抒情女高音。卡娜娃女爵集神秘與端莊於一身,其嗓音溫潤柔美,富含母性。男高音魏卡士形容她的歌聲是「一隻飄然的風箏」、指揮家蕭提則贊譽她似「春風裡浮漾的笛音」。
1983年,49 歲的 吉莉·黛·卡娜娃女爵士(Dame Kiri Janette Te Kanawa,1944年 ~ )在英國指揮家約翰·普里查德(Sir john Pritchard, 1921 ~ 1989)指揮下的倫敦交響樂團伴奏下,演唱的" O Mio Babbino Caro "版本,她的演唱別有另一番韻味,溫婉而細膩,很古典的詮釋,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6baace4_o
2006年 62歲的 吉莉·黛·卡娜娃女爵士(Dame Kiri Janette Te Kanawa,1944年 ~ ),在美國洛杉磯演唱演唱的" O Mio Babbino Caro "版本,經過歲月的洗鍊,她的嗓音更見清柔婉約,情感深蘊而綿長悠遠,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Fy-MvNcjE
(十)義大利歌劇女高音演唱家凱蒂亞・瑞卡瑞里( Katia Ricciar ,1946 ~)
1946年出生於義大利 Rovigo的歌劇女高音演唱家 , 現年64歲,家境極為貧寒,1968年在威尼斯學音樂期間,參加歌唱比賽贏得獎項後出道,1969年23歲飾演「波西米亞人」劇中的咪咪一炮而紅,從此展開她的歌唱生涯。
2008年 62歲時的凱蒂亞・瑞卡瑞里( Katia Ricciar ,1946 ~) 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演唱的"O Mio Babbino Caro"版本,她的詮釋輕柔而溫婉,歌聲中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悲傷,讓人聽得感動而沉溺不能自己,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p_e6J0WXj8
(十一) 義大利花腔女高音演唱家盧西亞娜·塞拉( Luciana Serra,1946 ~ )
她與Katia Ricciar 一樣同為1946年出生的義大利女高音,1966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劇院首唱,但一直到1970年24歲時才成名。
1998年 52歲時的 在義大利指揮家法布里奇奧·瑪莉亞·卡米納蒂(Fabrizio Maria Carminati)指揮普利亞大區雷契省西西里管弦樂團(Orchestra Sinfonica della Provincia di Lecce)伴奏下演唱的"O Mio Babbino Caro"版本,她的聲音高亢而富情感,非常明亮而悅耳,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CihTX3ukQ
(十二)黑人歌劇演唱家凱瑟琳·芭特爾 (Kathleen Battle,1948年8月13日-)
介紹第二位黑人歌劇演唱家,小卡那娃女爵士4歲,現年62歲的凱瑟琳·芭特爾 (Kathleen Battle,1948年8月13日-) ,美國著名黑人女高音歌劇唱家,因在1987年受大指揮家卡拉揚所請,成為歷史上首位登上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奏台的獨唱家而聞名於世。
2008年 60歲時的凱瑟琳·芭特爾 (Kathleen Battle,1948年8月13日-)在中國北京國家大劇院與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Seiji Ozawa,1935 ~ 2004) 指揮下的中國交響樂團的合作演出,她所演唱的"O Mio Babbino Caro"版本,竟然還能聽得到少女般甜美的嗓音,洋溢著對愛的饗往,音色甜美而憂傷,讓人一整個驚艷,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qGMa9bxRZU
(十三) 美籍女高音歌唱家芮妮·弗萊明 (Renée Fleming,1959年2月14日-)
著名的美籍女高音歌唱家芮妮·弗萊明 (Renée Fleming,1959年2月14日-)除了主唱歌劇外,偶也演唱爵士樂作品。她被認為是當代最頂尖的抒情女高音,而她的美聲和美貌令她成為各大歌劇院和音樂廳爭相邀請的歌劇唱家。
出身於音樂世家的芮妮·弗萊明 (Renée Fleming,1959年2月14日-),弗萊明的父母都是音樂老師。她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印地安納縣,並在紐約州的羅切斯特長大。她有一位兄弟及一個姊妹,都從事音樂學習。弗萊明在年輕時喜愛流行音樂,並且十分欽佩瓊尼·米歇爾的才華。除標準保留歌劇節目外,她還表演新音樂、百老匯歌舞劇以及其它流行風格音樂。
弗萊明曾在紐約州立大學Potsdam分校的克瑞音樂學院(Crane School of Music)就學。在該校學習時,她參加了一個校外的名為Alger's的爵士樂三重奏樂隊進行演唱表演。該樂隊的薩克斯手Illinois Jacquet邀請她一起進行他的大樂隊(Big band)之旅,但是弗萊明選擇前往伊士曼音樂學院繼續她的研究生學習,並成為聲樂老師Jan DeGaetani的學生。
之後她又前往朱利亞德學院繼續深造。在朱利亞德學院學習期間,她出演了一系列歌劇角色,如賈科莫·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中的Musetta以及Menotti的《Tamu-Tamu》裡的妻子。
2000年,41歲時的芮妮·弗萊明 (Renée Fleming,1959年2月14日-)演唱"O Mio Babbino Caro"的版本,她的音色厚實明亮,情感詮釋比較屬於Maria Callas 一派,抒情而濃烈厚重,戲劇味道十分濃厚,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S9-FhU72HE
(十四) 英國跨界音樂女高音演唱家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1960年8月14日 出生 ~ )
現年50歲,是英國跨界音樂女高音歌手和演員。她在迪斯可初試啼聲,再因為演繹安德魯·洛伊·韋伯的音樂劇而聞名於世。最初她飾演《貓》劇中的白貓傑米瑪,引起了韋伯的注意。創作《歌劇魅影》時,女主角克莉絲汀的音樂就是根據她的音域而作。結果,莎拉布萊曼和飾演魅影的麥可·克勞佛皆一砲而紅。後來莎拉也演唱許多韋伯的歌曲,並收錄到專輯裡。她還在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上與何塞·卡雷拉斯演唱了《永遠的朋友》一曲,並與中國歌手劉歡同唱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You and me),是唯一一位演唱過兩屆夏季奧運會主題曲的歌手。
她的嗓音嘹亮,被譽為天籟之聲,著名的曲目包括《告別的時刻》 (Time to Say Goodbye)、《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這是《歌劇魅影》的主題曲,莎拉先後跟麥可·克勞佛和Steve Harley合唱過不同版本)等。莎拉也演唱過許多原劇中應是男角唱的歌曲,包括歌劇《杜蘭朵公主》中的《公主徹夜未眠》、音樂劇《歌劇魅影》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等。
1997年 37歲時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 Royal Albert Hall )跟英國國家交響樂團( The English National Orchestra )的合作演唱的"O Mio Babbino Caro"版本,她的聲音清幽而夢幻,厚實中又帶著輕柔,獨幟一格的唱腔讓人印象深刻,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wECPto9iQ
(十五)韓國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조수미;曺秀美,Sumi Jo, 1962年11月22日 ~)
曹秀美又譯周淑美、趙秀美、周淑美,日本譯做曹清美,是韓國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出生於首爾,能說六國語言,曾獲得格萊美音樂獎,也是第一位在世界五大歌劇院表演的東方人。
2005 年 43歲時的曹秀美在南韓束草市夏日音樂節(Sokcho Summer Music Festival)演唱的"O Mio Babbino Caro"版本,她的音色清亮,高音技巧十分出色,情感從婉約低迴到高亢澎湃激昂都能駕馭自如,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LI6R5DPo8
(十六)羅馬尼亞著名女高音歌劇歌唱家安琪拉·蓋兒基爾(Angela Gheorghiu,1965年9月7日出生 ~)
安琪拉·蓋兒基爾原名安琪拉·布爾拉庫(Angela Burlacu)羅馬尼亞著名女高音歌劇歌唱家,出生於羅馬尼亞阿德茹德的火車司機家庭。自幼和妹妹伊蓮娜·丹(Elena Dan)一起演唱歌劇選段。 14歲時,基柯基沃進入布加勒斯特音樂學院,師從米亞·巴布(Mia Barbu)學習聲樂。以擅長演繹威爾第和普契尼的作品而著名於世。而她演繹寫實主義歌劇和法語歌劇也廣受好評,另外她也致力推廣故鄉羅馬尼亞的音樂,偶有錄製羅馬尼亞的民歌和東正教的宗教音樂作品,1990年,安琪拉·蓋兒基爾自音樂學院畢業,由於齊奧塞斯庫的共產政權被推翻,所以,基氏得以立即踏足歐洲歌劇界。
安琪拉·蓋兒基爾首次以專業唱家身分於1990年在羅馬尼亞克盧日 登台,主演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中咪咪。同年她贏得了貝夫得爾國際歌劇大賽的第三名。1992年,安琪拉·蓋兒基爾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演唱《唐·喬望尼》中的澤林娜。 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首演的是多尼采蒂的《愛情靈藥》中的阿迪娜,而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的則是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中咪咪。 1994年,獲著名指揮家喬治·索爾蒂選為倫敦皇家歌劇院新版《茶花女》的主角,薇奧列塔(Violetta),一鳴驚人。
安琪拉·蓋兒基爾過往只專演幾個角色:《茶花女》的薇奧列塔、《波希米亞人》的咪咪、《愛情靈藥》的阿迪娜、《燕子》的馬格達、《羅密歐和茱麗葉》。2003年,她首次主演了雷翁卡瓦洛(Ruggero Leoncavallo)《丑角》和古諾的《浮士德》。基柯基沃的音域寬廣,能唱音色灰暗的角色,也能唱莊嚴女高音(Soprano spinto)的角色,她曾為EMI錄製《托斯卡》和《遊吟詩人》,並在2006年在皇家歌劇院首次出演《托斯卡》。
2005年 40歲時的安琪拉·蓋兒基爾,在紐約林肯中心演唱"O Mio Babbino Caro"的版本,她的音色華麗而莊嚴深情,別有一種對愛情的渴求與控訴,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IR8Y-1j9k
(十七) 奧地利籍俄裔女高音演唱家安娜‧尤利芙娜‧尼特立哥(俄文:Анна Юрьевна Нетребко,英文:Anna Jur'evna Netrebko,1971年9月18日出生 ~)
來自俄羅斯,是世界歌劇界當紅的女高音歌手。她比安琪拉·基柯基沃(Angela Gheorghiu) 年輕6歲,同樣具有華麗嗓音,紮實的基本唱功,與令人艷羨的美貌。她與更因男高音羅蘭度·維拉臣多次成功合作,而和其被並稱為當今歌劇界的「夢幻情侶」, 2006年她在薩爾茲堡取得奧地利國籍。
尼特立哥出生於俄羅斯西南部的克拉斯諾達爾市,後入讀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求學時期,曾在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兼職洗地板的女工。不過後來她在劇院求職面試時,被劇院的藝術總監瓦列里·格吉耶夫發現並十分欣賞其嗓音,也成為她的聲樂精進更上一層樓的指導老師。
1994年,尼特立哥得到首次歌劇演出機會,就是於在格吉耶夫指揮下的馬林斯基劇院出演《費加羅的婚禮》中的蘇姍娜。而尼特立哥還在馬林斯基劇院擔任過《夢遊女》,《魔笛》,《拉美摩爾的露契亞》和《塞維亞的理髮師》當中的女主角。
尼特立哥在1995年首次在美國登台,在舊金山歌劇院飾演《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中的柳德米拉一角,此後她開始在美國各地的巡迴演出,並因對角色準確的理解和藝術形象的塑造,而成為俄語歌劇最有力的代言人。她在《戰爭與和平》,《沙皇的新娘》和《情定修道院》等俄語歌劇的演出,更被奉為經典。而尼特立哥的美聲技巧也毫不遜色。她在《弄臣》,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和《卡普烈特與蒙太奇》中出演的美聲角色也是為人津津樂道。
2002年,尼特立哥出演了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次排演的《戰爭與和平》,並作為自己在該院的首次演出。同年,她首次參與薩爾茨堡音樂節,並擔任了尼古勞斯·哈農庫特指揮的《唐璜》中的女主角。
2003年,尼特立哥發行了第一張唱片《歌劇詠嘆調集》。這張唱片成為了當年最暢銷的經典音樂唱片。
2004年,承接前一年的成功,她與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合作,發行了另一張詠嘆調什錦唱片《向來自由》(Sempre Libera)。
2005年,她與墨西哥籍男高音羅蘭度·維拉臣共同出演了《羅密歐與茱麗葉》和《愛情靈藥》,獲得廣泛好評。同年稍後,她與維拉臣共同主演了薩爾茨堡音樂節重新編排的現代版《茶花女》,更引起轟動。兩人「夢幻情侶」之說,亦由此而興。
2007年底,尼特立哥宣布和烏拉圭男中音埃爾文·施羅特 (Erwin Schrott)訂婚。
2008年2月,尼特立哥宣布自己已經懷孕,同年9月5日,尼特立哥在維也納誕下麟兒,堤雅各·阿魯拉·施羅特(Tiago Aruã Schrott)。
尼特立哥被譽為當今俄羅斯聲樂學派正宗傳人。她的嗓音兼具渾厚清亮、華麗圓潤,因此她既可作為抒情女高音,也可出演莊重女高音的角色,而她的花腔唱段的生命力和穿透力更是一絕。而音域方面,她能毫不費力得唱到降E6甚至E6的高音,她也是我個人覺得年輕一輩中的歌劇家中的佼佼者,先天出色高人一等的天賦與後天的用心努力學習。
她演唱"O Mio Babbino Caro"的版本,音色圓潤而華麗,氣長足與厚實,表情細膩而多變,讓人聽得十分享受,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Kcg7WEJME
(十八) 挪威籍女高音演唱家西絲兒 ( Sissel Kyrkjebø,1969年6月24日出生 ~ )
2007年12月6日獲得美國格萊美音樂獎提名。西絲兒被認為是頂尖的跨界(crossover)女高音,從流行歌曲至民歌,到古典聲樂和歌劇詠嘆調。她擁有一個水晶般的嗓音和寬闊的音域。她主要用英語和挪威語演唱,並曾使用瑞典語、丹麥語、冰島語、蓋爾語, 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俄語、毛利語、法羅語、日語和拉丁語演唱。電影《鐵達尼號》插曲除了主題歌《My Heart Will Go On》是席琳·狄翁所唱,其他歌曲都是西絲兒所唱,西絲兒1993年與美國籍丹麥裔喜劇演員兼歌手Eddie Skoller結婚,育有2名女兒。2004年他們離婚。
2007年38 歲時演唱"O Mio Babbino Caro"的版本,她的音色溫暖而優雅,給人一種恆久溫柔的感受,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YKBrUqwIU
(十九)英國威爾斯古典跨界歌手夏洛蒂· 丘奇(Charlotte Church,1986年2月21日出生 ~ )
電視節目主持人。童年時期作為古典流行跨界歌手而聞名世界。2005年起轉向流行音樂。 截至2007年,她已在世界各地售出超過1000萬張唱片,雖然她的前三首古典跨界專輯佔據了她的大部分唱片銷量。
夏洛蒂雖然年輕,但中間有一段年少輕狂的時間,後來和Gavin Henson育有兩個小孩:女兒Ruby Megan(出生於2007年9月20日)及兒子Dexter Lloyd(出生於2009年1月11日),2010年又重新回到音樂的舞台上。她擁有很好的聲音天賦,如果不再荒唐行事,未來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
2001,她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演唱"O Mio Babbino Caro"的版本,音色清亮 ,唱腔中帶著婉約輕柔,也唱出了女主角在親情與愛情中輾轉的無奈,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z7ag6UszJg
(二十) 紐西蘭跨界女高音歌手海莉·迪·薇思特拉(Hayley Dee Westenra,1987年4月10日出生 ~)
最後一位要介紹的海莉·迪·薇思特拉(Hayley Dee Westenra),大家應該耳熟能詳,又譯海莉·韋斯頓,海莉·衛斯頓華,紐西蘭女高音,出生於紐西蘭基督城她跟Charlotte Church 一樣年輕,屬於新生代的女高音,2009曾來台參加高雄世運跟信合唱,在台灣一戰成名,在台灣開過演唱會,當年還跟楊宗緯合唱過。
至今她已成功發行過兩張唱片。第一張《純》(Pure)曾攀升到英國古典音樂榜第一名的位置,並在全世界售出了200萬張副本。在年僅16歲時她就成為了一名國際明星。海莉也是一名慈善家,並在慈善事業上奉獻了許多時間與錢財,比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她的血統來源自愛爾蘭的蒙納根縣,其祖父母上世紀初移民到紐西蘭。現在她大部分時間居住在英國倫敦。2006年8月,海莉加入了愛爾蘭民樂美聲女子組合——凱爾特女人(又名天使女伶、美麗人聲),並出現在了她們的第二張主要DVD/CD大碟 《Celtic Woman - A New Journey: Live at Slane Castle》裡。
2006年海莉·迪·薇思特拉(Hayley Dee Westenra)演唱的"O Mio Babbino Caro"的版本,她的音色輕柔,也許不是華麗厚實,但一樣將那份對愛的嚮往,詮釋的十分動人,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nLKXxzVqTY
聽完海莉·迪·薇思特拉(Hayley Dee Westenra)的演唱,關於「O mio babbino Caro 哦! 我親愛的父親」這首歌的分享就告一段落了,相信在聽完這麼多不同版本的女高音,你會發現,從古典樂到流行歌曲都一樣不變的道理就是,同一首歌可以有著截然不同的詮釋,除了天賦音色與演唱技巧的不同外,同一位歌者隨著她人生不同的人生成長經歷與感情體驗,就會有更深刻的情感詮釋,只要能了解自己的聲音特質,找到最適合自己發揮的方式,一旦觸動了聽眾的心,就是最好的表演,不管膚色、年紀、地域、國籍,因為音樂是超越國際與時間的長河,只要能贏得共鳴,就能一直流傳下去的,而我們何其有幸,從20世紀跨到21世紀,能在浩瀚的聲樂星河中聆聽到這麼多閃閃發光的美聲,撫慰著我們曾經躁動的心靈。
(註): 參考資料來源:
1. 賈科莫·安東尼奧·多米尼科·米歇爾·塞孔多·馬利亞·普契尼(義大利語: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 1858 - 1924 )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9%AE%E5%A5%91%E5%B0%BC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Giacomo_Puccini
2. 喔! 親愛的爸爸(O Mio Babbino Caro)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6%AA%E6%84%9B%E7%9A%84%E7%88%B8%E7%88%B8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O_mio_babbino_caro
3. 賈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3%88%E5%B0%BC%C2%B7%E6%96%AF%E5%9F%BA%E5%9F%BA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Gianni_Schicchi
4. 瑪麗亞·德·蒙特賽拉特·薇維安娜·康塞普西翁·卡芭葉-富爾克(Maria de Montserrat Viviana Concepción Caballé i Folc,常被簡稱為Montserrat Caballé , 1933 至今)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tserrat_Caball%C3%A9
5. 瑪麗亞·卡拉絲(英語:Maria Callas;希臘語:Μαρία Κάλλας,1923-1977)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1%AA%E9%BA%97%E4%BA%9E%C2%B7%E5%8D%A1%E6%8B%89%E7%B5%B2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ia_Callas
6. 麗塔·史塔里希(Rita Streich,1920-1987)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BD%E5%A1%94%C2%B7%E5%8F%B2%E5%A1%94%E9%87%8C%E5%B8%8C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Rita_Streich
7.雷納塔·泰巴爾迪(Renata Ersilia Clotilde Tebaldi ,1922 - 2004)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B%B7%E7%BA%B3%E5%A1%94%C2%B7%E6%B3%B0%E5%B7%B4%E5%B0%94%E8%BF%AA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nata_Tebaldi
8.瑪麗·薇奧列特·李奧汀·普萊絲(Mary Violet Leontyne Price, 1927至今)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5%A5%A7%E6%B1%80%C2%B7%E6%99%AE%E8%90%8A%E7%B5%B2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ontyne_Price
9.雷納塔·史科朵 (Renata Scotto,1934年至今)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B%B7%E7%BA%B3%E5%A1%94%C2%B7%E5%8F%B2%E7%A7%91%E6%9C%B5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nata_Scotto
10.艾蓮娜·瓦西里耶芙娜·奧布拉茨索娃 (Елена Васильевна Образцова,1939年7月7日至今),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Elena_Obraztsova
11. 奇里·珍內特·特·卡娜娃女爵士,DBE,ONZ,AC (Dame Kiri Janette Te Kanawa,1944年3月6日至今)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5%87%E9%87%8C%C2%B7%E7%89%B9%C2%B7%E5%8D%A1%E5%A8%9C%E5%A8%83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Kiri_Te_Kanawa
12. Katia Ricciarellie (1946年至今)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Katia_Ricciarelli
13. Luciana Serra(1946年至今)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Luciana_SerraLuciana Serra
14.凱瑟琳·芭特爾 (Kathleen Battle,1948年8月13日至今)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7%B1%E7%91%9F%E7%90%B3%C2%B7%E8%8A%AD%E7%89%B9%E7%88%BE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Kathleen_Battle
15. 芮妮·弗萊明 (Renée Fleming,1959年2月14日至今)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A%AE%E5%A6%AE%C2%B7%E5%BC%97%E8%90%8A%E6%98%8E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n%C3%A9e_Fleming
16. 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1960年8月14日至今)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E%8E%E6%8B%89%C2%B7%E5%B8%83%E8%90%8A%E6%9B%BC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rah_Brightman
17. 曹秀美(조수미;曺秀美,1962年11月22日至今)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B%B9%E7%A7%80%E7%BE%8E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mi_Jo
18. 安琪拉·基柯基沃(Angela Gheorghiu,1965年9月7日至今)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E%89%E7%90%AA%E6%8B%89%C2%B7%E5%9F%BA%E6%9F%AF%E5%9F%BA%E6%B2%83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gela_Gheorghiu
19. 安娜‧尤利芙娜‧尼特立哥(俄文:Анна Юрьевна Нетребко,英文:Anna Jur'evna Netrebko,1971年9月18日至今)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E%89%E5%A8%9C%C2%B7%E5%A5%88%E7%91%9E%E8%B4%9D%E7%A7%91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na_Netrebko
20. 西絲兒(Sissel Kyrkjebø (Norwegian pronunciation: [sɪsəl çʏrçəbø],1969年6月24日出生)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5%BF%E4%B8%9D%E5%84%BF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Sissel_Kyrkjeb%C3%B8
21. Charlotte Church 夏洛蒂·澈奇(Charlotte Church,又譯夏洛特·丘奇;1986年2月21日出生)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4%8F%E6%B4%9B%E8%92%82%C2%B7%E6%BE%88%E5%A5%87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otte_Church
22. 海莉·迪·薇思特拉(Hayley Dee Westenra,1987年4月10日出生)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5%B7%E8%8E%89%C2%B7%E8%96%87%E6%80%9D%E7%89%B9%E6%8B%89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yley_Westenra
23. 本篇圖文部分,除了引用維基百科關於歌唱家的基本簡介外,關於聆聽不同歌手與演奏者詮釋彈奏或演唱的歌曲感受,皆為SJKen 個人原創,版權歸屬SJKen 輕煙飄過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轉載分享或下載引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