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寫小說的紫色竹子。寫小說快三年了,說個之前被平台方問到的事情:請問書檔中提到九卷的預購,請問是哪九卷?目前只有五卷,剩下的書檔何時會來?
話說2023年的10月,我在準備上架《原來我早就不需要修煉了:第四卷·危局》時,因為窮困潦倒,收到來自讀者的訊息:「先說好你要寫多長,我要一次預購整套故事。」
就這樣,我在那個月獲得七位讀者、共約七千元的預購匯款,整個大補血!
這筆金額對只有做電子書的我來說,是一筆鉅款,第四卷的〈附錄一、特別感謝名單〉就是指這件事,而且這個名單在接下來的每一卷本傳都有放入。
他們當時並沒有真正認識我,甚至大部分都沒看過前三卷的內容,也沒拿到收據跟發票,只是單純的「支持」或「抖內」,扶持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創作者,讓他能持續走在這條路上。
昨天看到一個比喻,說剛起步的創作者就像幼兒,需要各方扶持才能逐漸長大,最終跟來自四面八方的成人競爭。
選擇「自出版」的作者不少,其中有上述的幼兒,也有所謂的成人,我是前者——非文學系所出身、沒有上過小說課程、人生的前三十年跟文字創作沒什麼關係,自然也非創作比賽的得獎者等等。
《原來我早就不需要修煉了》從幼兒狀態就直接進入電子書市場,面對前後左右、四面八方的暢銷與各國作品,我每一步都跨的很小,因為承受不起跌倒的代價,哪怕只跌一次,都可能導致故事夭折或斷尾,現在也是努力掙扎中。
所以我很感謝這些肯花錢購買正版、甚至是私下預付整套作品費用的讀者跟用戶,真的,看不看或喜不喜歡,那都是其次。
這些即時性的收入,都是下一本書的製作經費來源,能讓我在這部作品投入更多時間或資源,也能逐漸開始回饋讀者。
運氣、貴人和時局變化,是影響一部作品能見度的最大因素,對自出版作者更是如此。
常看到出版業前輩說「新書期」是兩週到一個月,但那只適用於大門大戶,自出版的電子書作品通常更短(有存款可以投入行銷費用的作者不算),很有可能剛上架時賣出了幾本,但一整年都賣沒三千塊錢。
應該會有人這樣想:既然前景這麼慘,為什麼還要做?是要圓夢嗎?
說實在的,如果寫小說要圓夢,最好的方式是存個十幾二十萬,找出版社處理,也就是所謂的「自費出書」。這樣不用礙於市場因素或編輯意見去改變題材,或修改故事劇情、設定,能完整呈現作者最理想的作品狀態,而且是大眾接受度最高的形式。
《原來我早就不需要修煉了》的創作背景,是沉重的現實故事,只是被我用玄幻、架空的方式,變成現在的輕鬆風格,如果有讀者閱讀時會心一笑,就很夠了。
從現在回顧過去那兩年十個月,扣除這部作品,我幾乎一無所有,沒有旅遊經歷、沒有其他成就。
從32歲到35歲的時光,大多都用在這九十多萬字的內容,以及各種衍生設計,很難去細說這究竟是為了什麼,真的純粹因為愛。
霹靂布袋戲曾經有個經典角色柳生劍影,他是東瀛劍聖,一生奉獻給他的「劍道」,是真正的求道者。現實生活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物,有的很知名,有的則是一輩子默默耕耘,不論是哪種,我都很羨慕,也努力向他們看齊。
寫大長篇的作品是很任性的事情,尤其我還是個超素的新人寫作者。所以我很努力推廣、宣傳,如果有獲得一點成績,至少對養我的父母、支持我的讀者們能有些回報或交代;如果被來自各國的作品埋沒,那也很正常,技不如人嘛。
真的很感謝大家的支持,讓我還勉強活著,可以努力把人生第一部作品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