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煩惱的根源——你關注的不是心,而是境

101--煩惱的根源——你關注的不是心,而是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隆波帕默尊者的智慧開示~

🌟 智慧是最絕頂的世間法

在所有的世間法中,智慧是最絕頂的。因此,我們要努力地去累積智慧。

🔍 智慧的本質

智慧就是——正確地明白與正確地領悟。我們想要正確地明白、正確地領悟,就必須如其本來面目地去看到所有的境界

🚫 不干預境界

如果我們進去干預境界的話,就無法正確地知道,因為在覺知的那一剎那,本身就已經錯了。因此,隆波教導大家的就是——要訓練去覺知境界

🌿 境界的本質

那稱之為「境界」的狀態,其實就是色法、名法。所有的色法,所有的名法,都屬於「境界」。

比如,快樂是境界,痛苦也是境界;貪、瞋、痴也是境界,覺性也是境界;禪定、智慧這些全都是境界。所有的境界,大家都已經有了,而且如果我們想要知道,我們也能知道。

raw-image

😠 生氣時的覺知

比如,在我們心生氣的時候,我們知道「心生氣」,那有什麼難的呢?

但為什麼一般人做不到?因為生氣生起的時候,我們只是一直關注那個讓我們生氣的對象。

比如,我們看見這個人,生氣,討厭他、非常討厭他。我們特別討厭誰,就會特別關注。

我們並沒有看到自己在生氣,而是只看到讓我們生氣的人。

👕 生活中的覺知

假設我們買了一件衣服,非常漂亮,也很貴,是名牌。但回家後發現有瑕疵,有一點小破洞,於是我們對自己生氣——為什麼當時沒有仔細看?

想要拿去換,卻說不清了,也許還會被賣家推卸責任,最後只能坐著心痛。


raw-image


👀 覺察情緒的運作

心痛的時候,怎麼辦?那就要常常去觀察。
我們拿這件衣服來看,每一次都會看到那個破洞,而好的部分則完全忽略,這就是瞋心的運作。

因此,什麼事物讓我們生起瞋心的,我們就會直接去關注那個事物;

什麼事物讓我們生起貪心的,我們就會直接關注那個事物;什麼事物讓我們迷失,心就會直接衝到該處去。


🌀 為何無法覺知當下的心?

我們無法知道自己正在貪、正在生氣、正在迷失,因為我們關注的只是那些讓我們貪、讓我們瞋、讓我們迷失的外在事物。

🚦 隆波敦長老的教導

「別把心往外送。」不停地及時知道自己的心,別把心往外送。

raw-image



 🌈記憶小幫手

  • 智慧就是如其本來面目地看到所有的境界。
  • 別把心往外送,煩惱便無法牽引你。



  • 引用出處:




avatar-img
月光下的許願池
7會員
172內容數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的見聞、生活觀察與思考。感謝每位有緣人的造訪,陪伴我走過這段心靈成長的旅程。在這片許願池中,期待能啟發彼此的心靈共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月光下的許願池 的其他內容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但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同理大眾,一切無礙。
向佛偉大的人格致敬, 願己能具備成佛的條件, 也願所有眾生都能發起成佛的大心。
《向雲端》以雲、山、海為意象,描繪人們在迷惘、壓力與自我否定中,尋找希望與夢想的過程。歌詞結合情緒共鳴與實際行動指南,鼓勵人們從生活細節出發,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但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同理大眾,一切無礙。
向佛偉大的人格致敬, 願己能具備成佛的條件, 也願所有眾生都能發起成佛的大心。
《向雲端》以雲、山、海為意象,描繪人們在迷惘、壓力與自我否定中,尋找希望與夢想的過程。歌詞結合情緒共鳴與實際行動指南,鼓勵人們從生活細節出發,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