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願力大於業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素華為了替先生傳宗接代,拼命生到第十胎才終於生出香火。素華和先生很疼愛孩子,雖然九胎都是女兒,卻從來沒有送養的念頭,素華說,「嬰兒長到第四個月就很漂亮了,怎麼捨得送人。」雖然養兒育女的壓力讓夫妻倆有點喘不過氣,不過素華的先生從事畜牧養殖業,經濟上還過得去。


當孩子漸漸長大,素華有機緣接觸佛法,知道養殖業是殺生的上游,一心想勸先生轉業,但是那是先生投注一輩子的心血,怎麼說也不可能收掉。素華每天做早課,總是跟菩薩虔誠發願祈求,願意以餘生做公益換先生慧命,早日斷殺業。不知求了多少日子,終於在二○○一年,桃芝颱風助了素華一臂之力。那場風災將素華先生經營的十九甲養殖水池沖得一乾二淨,放眼望去一片汪洋,什麼都沒有了。


畢生心血盡失,素華的先生在善知識慰問關懷下漸漸走出「失業」的低潮,也在低潮期間慢慢投入公益。而投入公益後最大改變就是脾氣和面相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從前身形黝黑精瘦,眼睛又大又凸,發脾氣就像發瘋,人人閃躲。現在的他,皮膚白皙許多,也養胖了,臉頰有肉,眼睛就不顯凸,整個人看起來就一個溫煦和藹的老好人。


還有另外一個故事。有一位先生,婚前就已經菸酒檳榔全都沾,婚後又多加兩樣,那就是情感不忠加上賭博。男人的太太很苦惱,不管用什麼方法都無法讓先生戒掉惡習。因為深愛先生,所以不離不棄,甚至願意出家將修行功德回向先生早日斷離惡緣惡境,不過家裡還有三個孩子要照顧,這位太太最終只能放棄出家念頭,轉了念,一邊做公益,一邊等待先生回頭。這位太太說,她跟菩薩發願做好事將功德回向先生,因為有願力,所以她不再為先生的晚歸起煩惱心,心境越來越清明。


有一天,先生獨自在家看電視,看得有點索然無味便出門找朋友,朋友都在工作沒空陪他,他只好繞到社區活動中心找太太,看太太一個人坐在垃圾堆中埋頭苦幹,心中突然升起一絲愧疚。太太看到先生來了,心裡很激動,便邀他一起做分類,先生心有愧悔,所以沒有拒絕,拉了一把凳子坐下就開始做了。從那天起,先生戒菸,再戒檳榔,最後戒酒,不良習氣全部戒除,而且莫名其妙投入公益,至今十五年。


老智者說,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累劫的深重業力來世間重修,因緣好的人早早修行早早解脫,惡業重大的人就要繞好幾圈才有福緣斷惡修善。老智者也說,當一個人的願力大過業力,才會有機會扭轉乾坤,改變命運的走向,就像上述兩名善女人,真誠的願力上達天聽,覆蓋消泯今生的夫妻共業,解冤釋結。


願力要大過業力,有些人生重病,發願要吃一年的齋換健康,這個小願力跟殺害不可計數的生靈相比,顯得不夠有力。定業不可轉,若轉得動,一定是真誠的心意感動上天,加上願力大到足夠顛覆業力的反噬,總是,願力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人生漫長,凡夫俗子總是好壞摻做,如果我們誠心懺悔且不二過,諸佛菩薩也會念在其情可憫的份上,圓滿我們的願力。


#願力大於業力

#至誠可驚天地泣鬼神

#共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9會員
1.9K內容數
修養躁動不安的心
吳柳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明月十四歲就當美髮學徒,十九歲時與大自己二十歲的先生結婚,為了幫忙家計,明月開設家庭理髮廳,一開始生意普普通通,明月得以在家務和理髮店之間游刃有餘,孩子陸續報到,這個家庭擁有幾年的幸福快樂。 後來,理髮廳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個月有十幾萬營業額,客人一個接一個,剃完五個,轉身一看還有七八個在等,明
Thumbnail
2025/04/29
明月十四歲就當美髮學徒,十九歲時與大自己二十歲的先生結婚,為了幫忙家計,明月開設家庭理髮廳,一開始生意普普通通,明月得以在家務和理髮店之間游刃有餘,孩子陸續報到,這個家庭擁有幾年的幸福快樂。 後來,理髮廳的生意越來越好,一個月有十幾萬營業額,客人一個接一個,剃完五個,轉身一看還有七八個在等,明
Thumbnail
2025/04/29
吳桃阿嬤穿著一條卡通睡褲、袖套,戴著荷葉邊的帽子踩著腳踏車就出門做資源回收了,在一般人眼中,那不是一條適合穿出門的褲子,但是在吳桃阿嬤的心裡,那是一條四季皆宜的二手惜福褲。 早年的吳桃阿嬤因為先生嗜酒天天醉不養家,為了三個孩子的將來,毅然決然將孩子帶出去自食其力。吳桃阿嬤在工廠做事,天天都有班
Thumbnail
2025/04/29
吳桃阿嬤穿著一條卡通睡褲、袖套,戴著荷葉邊的帽子踩著腳踏車就出門做資源回收了,在一般人眼中,那不是一條適合穿出門的褲子,但是在吳桃阿嬤的心裡,那是一條四季皆宜的二手惜福褲。 早年的吳桃阿嬤因為先生嗜酒天天醉不養家,為了三個孩子的將來,毅然決然將孩子帶出去自食其力。吳桃阿嬤在工廠做事,天天都有班
Thumbnail
2025/04/29
玉卿每天凌晨三點半騎腳踏車出門,騎出巷口,已經有兩位鄰居在邊上等著,三個人相偕到環保站做事,一直做到早上七點、十點才回家。玉卿負責掃廁所,其他兩位負責掃地,玉卿掃了大半年廁所,越掃越「堵爛」,忍不住心想,為什麼總是有人無法對準,難道他們在自己家上廁所也都這樣「隨性 」嗎。 有一天,玉卿實在掃不
Thumbnail
2025/04/29
玉卿每天凌晨三點半騎腳踏車出門,騎出巷口,已經有兩位鄰居在邊上等著,三個人相偕到環保站做事,一直做到早上七點、十點才回家。玉卿負責掃廁所,其他兩位負責掃地,玉卿掃了大半年廁所,越掃越「堵爛」,忍不住心想,為什麼總是有人無法對準,難道他們在自己家上廁所也都這樣「隨性 」嗎。 有一天,玉卿實在掃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人,唯有在遭逢變故時,才能看見真感情。 一對沒有太多情感基礎的夫妻,有時比相戀許久而步入婚姻的戀人⋯更懂珍惜包容。 ——— (年初) 「老玄啊~我女兒出生後你好像都還沒有給你看過齁。」郝哥爽朗的笑聲從電話中傳來,言語中都是數不盡的開心。 「我只有算過她名字,怎樣?又有事情囉?」老玄我講也不
Thumbnail
人,唯有在遭逢變故時,才能看見真感情。 一對沒有太多情感基礎的夫妻,有時比相戀許久而步入婚姻的戀人⋯更懂珍惜包容。 ——— (年初) 「老玄啊~我女兒出生後你好像都還沒有給你看過齁。」郝哥爽朗的笑聲從電話中傳來,言語中都是數不盡的開心。 「我只有算過她名字,怎樣?又有事情囉?」老玄我講也不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如果保護大人成長,就會停留在原地,孩子保護的太好,也會讓成長停留在原地,也等於走向滅亡 [母慈子滅]如果將[母慈]與[子滅]分開看,母親慈祥對孩子是好事,但未何最後是子滅呢?  [子滅]的[子]看成女人的孩子,而不是兒子;[減]看成災難、毀壞、滅亡...
Thumbnail
如果保護大人成長,就會停留在原地,孩子保護的太好,也會讓成長停留在原地,也等於走向滅亡 [母慈子滅]如果將[母慈]與[子滅]分開看,母親慈祥對孩子是好事,但未何最後是子滅呢?  [子滅]的[子]看成女人的孩子,而不是兒子;[減]看成災難、毀壞、滅亡...
Thumbnail
求子,其實不是一個家庭的故事,而是二至三位夫婦的求子事件揉在一起的故事,故,可以獨立閱讀亦可連載劇情。 一直苦於無法生育的尚先生及佟小姐,他們一直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但奈何命運捉弄人,既上次迎請嬰靈孩子回去之後,雖然過程相處融洽卻跟這孩子始終有緣無分,最終只能選擇讓嬰靈投胎並祝福他,我始終覺得
Thumbnail
求子,其實不是一個家庭的故事,而是二至三位夫婦的求子事件揉在一起的故事,故,可以獨立閱讀亦可連載劇情。 一直苦於無法生育的尚先生及佟小姐,他們一直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但奈何命運捉弄人,既上次迎請嬰靈孩子回去之後,雖然過程相處融洽卻跟這孩子始終有緣無分,最終只能選擇讓嬰靈投胎並祝福他,我始終覺得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