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霍格華茲 我的重新開始專題之四:在環境的轉換中找到自己】| 東華學聲2021

【你的霍格華茲 我的重新開始專題之四:在環境的轉換中找到自己】| 東華學聲202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王稚婷


「花蓮太大了,覺得人跟人之間很少交流。」無法適應花蓮大環境的L同學(化名),選擇轉學到截然不同的科系。在東華大學裡,存在著一群努力探索的學生,他們從不同的學校轉來,有的留下了,而L則是離開了。​


| 在不同環境中 不停地探索未來​

東華並不是L的第一間大學,此前他也曾因不喜歡原本的科系,重考指考後分發至東華,友人曾告訴他:「在花蓮要一直幫自己找事情做。」但於他而言,要去哪都很遠。花蓮的地廣人稀,似乎成了每位來自北部的東華學子,初來時需要努力克服的那道坎。​

作為一個喜歡填滿生活的人,他給了自己一個學期去適應,卻依舊無法習慣,再一次,他又回到更喜歡、熟悉的家鄉——臺北。他和其他轉學生的作風不同,只報名了一所北部的學校,「我想回臺北。」​

| 熟悉的家鄉 陌生的校園​

終於回家了,卻依然得面對課程、球隊、社團與人際關係的課題。​

一如每位轉學生會遇到的難題,開學後約莫一個月,總覺得自己尚未融入新的校園、班級或風氣。原本以為自己比較適合實務操作的L,換了一個系所就讀後,才發現自己更喜歡學術,喜歡閱讀、喜歡討論。​談到臺北,似乎太多有趣的地方,太多事等著他去做,「同學好像是為了下課後一起去玩才來上學的。」​

| 帶著對東華的思念 於新校園發揮自我​

在東華原本的系上,上下課主動跟老師互動是常態,將這個習慣帶到新環境的L,卻發現同學都不這麼做,更像是被動的接收者。他更表示,班上同學幾乎不會回答老師課堂中的提問。離開東華前,他曾親筆寫信給原本系上的每位教授,其中某位教授給了他溫暖地回覆,也叮囑他遇到問題時,歡迎回來找老師們討論。​

離開後,他最想念的還是東華的同學及老師,也或許原先的系上人數少,老師與同學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上課氣氛活絡;在新的班級裡,卻沒有這種氛圍。在東華的這一年給了L重大的影響,加上本身主動開朗的性格,使他與新環境多數的學生非常不同,似乎更有辦法去剖析體制,思考結構性因素。​



「久久回來一次,會覺得花蓮真的很美,」他非常清楚自己留戀東華的原因,卻也更義無反顧地離開,即使到了新環境必須面對新的課題,仍舊不後悔當初的決定,「轉回來就不會覺得這裡美了。」在東華的這一年中成為了更好的自己,保持勇敢,向著理想繼續邁進。​


avatar-img
王稚婷作品集 2020-2025
0會員
26內容數
2020-2025作品集,內容涵蓋我所撰稿的報導文學、人物專訪,與純文學小說、極短篇及散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日日的故事揭示了她在艱難環境中成長的過程。 她從小承受家庭的重擔,經歷情感的波折與生活的困苦,最終學會接受自己的過去,並在困難中堅強面對生命的挑戰。
父親因車禍受重傷,隨後逐漸衰弱,記憶和身體功能減退,最終在睡夢中離世。母親面對巨大的照顧壓力,依靠照服員的協助來改善生活品質,卻無法預測父親的突然離去,令全家陷入深深的悲痛與失落之中。
月月面臨壓力與焦慮,曾產生自殺念頭,卻透過朋友的支持和醫療協助重獲生機。他探索自我、尋求生活意義,最終認識到愛與恨的情感交織,促使他努力生活,迎向未來。
日日的故事揭示了她在艱難環境中成長的過程。 她從小承受家庭的重擔,經歷情感的波折與生活的困苦,最終學會接受自己的過去,並在困難中堅強面對生命的挑戰。
父親因車禍受重傷,隨後逐漸衰弱,記憶和身體功能減退,最終在睡夢中離世。母親面對巨大的照顧壓力,依靠照服員的協助來改善生活品質,卻無法預測父親的突然離去,令全家陷入深深的悲痛與失落之中。
月月面臨壓力與焦慮,曾產生自殺念頭,卻透過朋友的支持和醫療協助重獲生機。他探索自我、尋求生活意義,最終認識到愛與恨的情感交織,促使他努力生活,迎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