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INFJ、INTJ)的Se天然地會帶有對Ni視野的探求
不過這並不能成為我們不發展Se的藉口
相反地,Se可以補足我們對真實世界拙劣且粗糙的認知
以前的我不曉得什麼叫關注身體,但現在我發覺身體可以做為我連結世界的橋樑,用以蒐集更多服務於Ni的資訊
(聽在Se優勢的朋友耳裡大概會覺得弔詭😅,為什麼會需要「察覺身體」)
當我的內在有一股即將衝破藩籬的渴望,我會踮起腳尖,舒展雙臂,感受空氣與肢體間的滑動。
為什麼會想跳舞?我受到了誰的召喚?吹笛人在哪?
不管了,就像我終其一生被身體激素綁架的模樣 此刻我只想擺動肢體,是否是源自自我意識? 我已經不在乎。
這應該是人類的共性,也是一種圖騰,從古至今都有著跳舞的文化,這是一種極具身體智慧的文字。
我擅長駕馭文字,但我知道文字不能駕馭一切
所以我並不排斥用文字以外的方式解構世界。
那麼我的吹笛人在哪?也許他就是源自於我靈魂的吟唱。
許多人會抗拒身心靈的成長,我也曾經感到害怕,
因為當我們穿透對物質的渴望,與自己內在的靈魂對話時,
勢必會很難以常人的眼光看懂,勢必會離開虛構的群體,
比如貨幣、國家這類令人安心的故事,
又或者說這類的故事在這個場域已經不是必要的存在。
所以神神叨叨是必然的嗎? 這其中也富含演繹的元素嗎?
該怎麼知道此刻的舞動是源自於吹笛人的召喚,還是只是瘋子的低語?
我想如果我回到孩子的年紀,孩子會自然揮舞雙臂,
靈魂會驅動肉體與世界交流,這也許就是最原初的樣貌,
只是長大後太習慣將思考與現實世界切割,而忘了實際上我的身體就是媒介。
是啊,身體不是靈魂的囚籠,它是靈魂的橋梁。
當我擺動肢體時不是想表達什麼,而是讓內在自己找到通道出來
這已經是通天徹地的儀式。
所以,無論是神神叨叨,還是源於詩意,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孩子早就知道怎麼跳,只是大人忘了,
而我現在想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