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 陳以恆
因為寫這篇文章,聽了不少以恆的訪談,感覺師大附中對他的影響很深。師大附中時期的以恆,加入了吉他社,也組了樂團,甚至發表多首作品。到早稻田讀大學後的生活,在這張新專輯中,也聽得見。
回台後的以恆,於2019年發行了個人首張創作EP《但係我袂驚惶》。靠著這張專輯,就直接入圍第31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並獲得新加坡Freshmusic Awards 第13 屆「年度EP」。專輯聽感
我想要寫這張專輯的音樂書寫很久了,但聽了很多遍,都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一開始,其實沒有很喜歡這張專輯,覺得很浮,沒有實際落到心裡的感覺。然而,在拿到《罐頭塔》摩敬歌詞網的註釋之後,認真聆聽歌詞、曲子與編曲的細節,才發現每一個罐頭都代表著失去或者離開。
當然,用罐頭塔是沈重了點,專輯內也處理了生死的議題。然而,失去不一定是生死的別離,也包括一段親密(友情)關係的結束、甚至是一段記憶的再生產或消失。雖然以恆說是用三幕劇的結構來完成這張作品,分成離別、回想和釋然,但這三分也確實沒那麼緊密,反而更貼近他個人的經驗和生活。
上一張讓我感同深刻,在講人際關係的專輯是戴佩妮的《被動的觀眾》,那張專輯繾綣的讓我每次聽到就陷進去。而以恆這張專輯,或許是以他擅長的 Neo Soul、Soul Funk、R&B等具有律動感的曲風鋪陳,讓那些散盡的關係,聽起來不再那麼疼痛,甚至可以遊走於批判、自省之間。
雖然,談的是關係,但如何面對處理這些關係的自我,也是相當關鍵。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以恆的罐頭塔中,尋找那些能讓我們放過自己,放過離別的痛苦,重新尋找愛的罐頭。
單曲 聽感

十二春
若準是寂寞的時 敢會當閣徛一站?
不少專輯會用效果器作序曲,而陳以恆選擇以專輯中的重點歌曲 #十二春 ,將人聲以聲碼器處理過後呈現出與專輯其他歌曲,不同的特質,但如此堆疊的人聲,反倒營造出有些濕潤的聽感,又與後面的歌曲符合,挺微妙的。
我台語很差,查看了一下罐頭塔專輯附贈的「摩敬歌詞網 」。歌詞裡面寫了不少冬天或者離別相關的詞彙,卻只有最後幾句話反覆唱著十二春,還在琢磨這是什麼意思。看了一下文案,好像是台語計算年的單位是「冬」。一年的最終,總會是離開最好的時候。
每年到冬天,閒晃在鄉間,就會看到不少喪禮正在舉辦,但冬天結束後,春天就會來,一切都會新生的。

OH I THOUGHT THAT WE CARED
塑膠袋仔 無 攏掺佇你的茶內底 猶毋閣無要緊 只要保庇阮大趁錢
十二春和這首歌沒有巧妙連結有些可惜,而且淡入的做法,更加強了這兩首歌的分割感。另外一種想法是,陳以恆從這首歌開始,要展開他的唯批判組曲。這也是一首律動感相當強的歌曲,透過編曲巧妙將批評黨國主義的力道降低,是值得玩味的歌曲。
不過陳以恆要批判起來也是滿狠的,「忠孝 仁愛 信義 中正 是路名?鱸鰻?」「Mister Mister Confucius All you did is confuse us」路名/鱸鰻 ;Confucius/confuse 用兩種語言玩起諧音梗。甚至還玩到了「人之初 性本善 OH 恭喜發財」,既挑釁卻又幽默的歌曲。

引水人 ( I Want You Here )
若有欲出帆 我會綴 噷噷走的水路 毋甘你按呢去
相當喜歡這首歌的前奏,在效果器營造的水下朦朧感下,鼓組像是引水人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般,牽引著聽者前進。這首歌的編曲相當細緻,透過不斷的重複、新進與疊加,讓聽者像是在不同高度深淺的水中。
引水人是港邊的一個特殊職業,因為台灣海岸有時不太穩定,變需要經驗老道且熟悉當地水文氣候的船長,帶領船隻平安入港。而陳以恆以引水人這個詞彙引申為他的啟蒙者。雖然沒有說是誰,卻能感受到以恆對引水人離開無奈的惆悵感。
不過歌曲裡加的「噷噷 走的 水路 毋甘 你 按呢 去」,水路除了有引水人走的路,也有靜脈注射之意,不知道是否為了與下一首服毒有所連結? 而歌詞會讓我想到做工的人,最後一段柯叔元決定注射安非他命而死那一幕。
服毒 Child
有當時仔 難免會穢著歹物仔 毋免驚 共我咯ㄆㄨㄧˋ 共戽出去
#服毒 這個歌名實在是有點黑暗,沒想到是如此輕鬆的爵士。不過我還是不太懂這意思,我會一直想到之前有一首歌叫「霧都」,或是去年滿受推薦的馬來西亞電影「富都青年」。不過整首歌大概是希望聽者,要注意那些有毒關係,不然就像服毒一樣,會陷在那,出不來。
服毒裡用的台語也是滿有趣的,像是「我聽你咧放煙火」(意指人吹牛、說大話)、嫌東嫌西的「摵仔麵」(輕浮不穩重的人)、空喙哺舌的「風神鬼」(愛出風頭的人)。真的,我都沒聽過這些講法,雖然我台語真的很爛。
(+886)266045020
這首一連串看起來像假電話的歌名,是專輯中場的Interlude。開頭有告別式的環境音,而後接著十九世紀法國作曲家 艾瑞克.薩堤(Erik Satie)所做的古典樂曲,以及陳以恆以台語唸的語音留言,為專輯下半場拉開了期待。
玻璃心
隨在就予人看破 原來是半桶師 喔我這粒玻璃心 早破甲規塗跤
第二幕開始,陳以恆從社會批判的視角,轉為對自己的反省。看到玻璃心這首歌,就下意識認為會與中國有關,我想我太敏感了。 #玻璃心 剛看歌詞,我原本以為是在講那些囂張的人,而陳以恆以 「半桶師」來指稱他。
沒想到是在討論冒牌者症候群,剛好我也有這個症頭,懂了之後就心有戚戚焉,或許可以跟以恆組個冒牌者症候群互助會。整首歌是Neosoul的風格,這種律動laidback的風格,如果編舞也是滿有趣的嘗試。
Nakano Secret Spot ( 中野シークレットスポット)
帶有 City Pop的 #Nakano Secret Spot 應該是專輯裡,最明亮且帶有青春色調的歌曲。因為我是(東)南亞小王子,對日本不太熟。查了一下,Nakano 應該是指東京的中野區。而這首歌則是描繪以恆在早稻田讀書時,與那些東京好友的那些回憶,讓我想起了 《青春末世物語》這部電影。

七桃蜜
伊的面有小可你的味 喔𨑨迌物 敢閣會赴做你的翁(尪)?
專輯中偏後,才出現專輯內唯一的民謠歌曲。挺耳目一新,也能聽到陳以恆的唱功,而不會被繁華的編曲吃掉,覺得挺不錯的。這讓我想起最近看完的一部中國劇《以美之名》,裡面看似反派的女三,最後在對手戲的男生,還給她那隻玩偶後,卸下了她所有的武裝,也是那一段讓我爆淚。
而陳以恆這首歌的敘事其實有些類似,也符合當代愛情的敘事。我們可能只是因為寂寞,在交友軟體或者任何場合找了一個玩具陪伴我們,結果卻真的愛上了這個玩具,甚至想要提出「敢閣會赴做你的翁(ang,丈夫)」的邀約。
我不信
我毋信 這世間會干焦我一個 我相信 風和海最後會結做伙
來到帶有些惆悵感的第三幕,這首歌雖然叫我不信,但歌詞滿滿都是我相信。相較專輯前半段較為悲傷的作詞,這首反而是從負面的詞彙來負負得正。而這首歌也貢獻了,我覺得整張專輯裡最值得玩味的作詞「生活的韻跤是用拆散鬥句」。
大家可以細細品味這句,我的理解是生活的韻腳不是都成句子,如果把詩想成生活,生活是用離別、拆散才組成一句,而有美感。也符合歌詞裡的其中一段日文,会うは別れの始め。
有影有影有影有影
有影真實不虛的真實不虛的 有影 有影 有影 咱的世間無永遠的疼痛 有影 有影 有影 有影思念無蓋長 一世人爾爾
爵士風格的韻律感重新喚起聽感,這首歌從前面的合聲後,以恆的聲音像是被虛化。有種朦朧感,再配上爵士編曲,更讓影子這件事虛虛實實的存在。聽說這首歌做了不少版本,而有影和we are又玩了英文和台語雙關,個體與影子,連結歌詞中「你若是念起我 就照照鏡 若佇夢中揣無人 會記得你永遠攏有我的一半」,大概就懂了。

山海之中我上佮意你
散戲百齣我是上放你袂落去 千轉萬回猶是閣 牽念綿綿 尋尋覓覓佇我 離鄉的日子 山海之中 我上佮意你
專輯後半有如七逃蜜一樣的小情歌,也有〈山海之中我上佮意你〉這種復古的電子琴聲帶人走進目眩神迷的隧道中,在記憶裡尋找生命中最愛的那個人。我其實挺意外會在這張專輯聽到這種情歌,可以對標同樣入圍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的 FunkyMo 的〈大山大海〉。
我很喜歡以恆唱 我上佮意你 的鋼鐵柔情,可以試著聽看看兩位男歌手的不同癡情表現。

送客 (What a Beautiful Way to Go)
Safe flight….. Sleep tight tonight 順行…. 我的愛人啊
從十二春開始,以恆一一打開了罐頭塔,我們也從歌曲中,聆聽他對生命分合的感悟。而最後這首 #送客 ,是去年發行的專輯中,我最欣賞的收尾曲,大氣又有電影配樂感。他不說再見(因為離別後可能沒機會碰見),反而用了送客,直指這些客人在
最後使用了疑似招魂的響鈴〈送客〉,彷彿在山林間的反覆吟唱,回音環饒,送上在迷霧之中的最美的一程。對了,聽訪談說,這首歌吉他solo的那段是十二的副歌,讓整專輯不僅概念上連結,連細節上都巧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