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一般散戶來說,光是理解「認知」這件事,就已經非常困難了。
什麼是認知?簡單說,就是你到底知不知道金融市場是怎麼運作的?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其實在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就踏入了市場?很多人買賣股票沒有依據、沒有原則,只是盲目地聽信「明牌」、追消息,對於利多與利空的解讀也是捕風捉影,亂猜一通。
教真正的初學者並不難,因為他們還沒有建立錯誤的觀念;但最難教的,是那些已經在股市摸索一段時間的投資人。這些人學了一些K線、技術指標,卻誤以為自己「會了」。
K線和技術指標確實會說話,但要真正「看懂」,其實包含很多層次:知道、學過、學會、會用、熟練、精通,最後,還要能夠相信。你學的技術分析正確嗎?學得透徹嗎?使用的經驗夠不夠?大多數人只能說是「學過」,之後就停在那裡,似懂非懂。離真正理解、精熟運用、累積實戰經驗,甚至提高勝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再說基本面、產業面、消息面——這些其實都是「故事」。故事說得動聽,市場認同,資金買盤就會進來,股價自然上漲。那麼你可以聽故事嗎?當然可以。但你要知道,這些故事不該是你買或不買股票的唯一依據。
很多剛接觸我課程的同學,會覺得有些不習慣。因為我的教學,某種程度上是逆著市場主流在走。市場主流總是認為,有利多消息,股價就應該漲。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長期習慣接收新聞、媒體資訊,但從來沒思考過:到底是因為基本面好,所以股價才漲?還是因為大家「相信」基本面好,所以股價才漲?到底誰是因,誰是果?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不過,我相信上過我課的同學,應該都已經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