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自由的烏鴉不屑眷養的白鴿,制度與規矩,在我們接受啟蒙的同時,被詬病為枷鎖、桎梏。囚禁於鳥籠的鳥兒也好,滾輪上原地踏步的倉鼠亦是,這種沉迷於自我困囚的愚蠢,常被視為夸父逐日的駑鈍與盲目;而那隻聞過自由的風聲,試圖逃脫牢籠,在未知天地中尋覓生機的倉鼠,則被眾人冠上「不甘現狀」的勇士桂冠。彷彿逃遁束縛、追尋自由,才是我們的天性,自由革命的先鋒理當值得景仰。
社會讚賞那隻挑戰囹圄的倉鼠是多麼可敬,而我們似乎也有這種本能,聽說過外面的草地多麼遼闊、天多麼藍,那顆叛逆的野心也就蓬勃了起來。每個人都是豢養在寰宇牢籠中的倉鼠,而我們一生的使命,就是翻越藩籬,去成為眾人口中的勇士,那些自由的風聲是我們讀過的壯烈與甜美,我們應該成為那些,紙上讚賞的白色恐怖壓迫下的革命者,當一位不屈現狀的鬥士──那隻冒險的倉鼠。所有人一心追求自由的空氣,但到頭來自由是什麼,我們知道嗎?我們認知中的自由從何而來?無非是書本或傳聞,所有人都聽說過自由甘美,就像倉鼠聞過自由的風聲,就像孩子不甘社會的管教,偶爾出門放風,暫時擺脫大人的控制,便認定了脫離這些拘束就能迎接自由的曙光;叛逆期的青少年離家出走,追求「脫離掌控」繼而「獲得自由」,似乎對我們而言,拋下一切拘束,就能謀得真正的自主。但這些,真的是自由嗎?
生於鳥籠裡的白鴿聽說過飛翔的逍遙,但牠還能用追尋自由的本能,想起如何飛翔嗎?已被馴化、失去謀生能力的倉鼠,在踏出舒適圈後,還能用捕捉自由的天性,在物競天擇中求生嗎?鑽出欄杆後,牠是否能抵禦寒冷,是否還保有為自己覓食的本領?還是牠只是盲目地追求自由,僅因眾口云云,便一股腦兒地想要接近這個理想?真正的自由絕對不是盲目走出舒適圈,卻不需負一點責任,真正的自由,是能在凜冬中抵禦風霜,為自己立足;是在失去一切依賴後,仍有本事行走泥淖,證明夠格接受自由的能力。我們嚮往的自由,也不該只是單純地擺脫束縛,一味地往外衝,人們過度簡化了條件與前提,只告訴我們「衝出去」就是自由,卻未曾想過,在未知的迷霧中,那些逃出牢籠的倉鼠,又該如何自力更生,站穩腳步。
有勇無謀的衝勁談不上自由,倉鼠籠對於那些馴化過的倉鼠而言,雖然是一種囚囿,但無疑是牠們的避風港,無理地拋棄舒適圈,最終只會命喪於自己的無能無知。也許我們該反思的自由,並不是現狀多麼窒息,亟欲擺脫的無理取鬧、盲目追求,而是攢足立身風雨下的處變不驚,迷霧中定位的本領,及控制魯莽的智慧。只有這時,翻過的欄杆才算得上是阻撓我們自由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