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殺放生 消災延壽

金山活佛 妙善大師歡喜放生
放生是金山活佛 妙善大師生活中的一個經常節目。對於飛禽走獸、魚鱉之類,活佛皆慈悲平等對待,不管他走到那裡,都是歡喜放生。
「你前生多殺生,今生要得多病短壽的果報,一切是自作業、自作報,我雖然暫時把你的病苦減少,可是你前生的殺業未消,恐怕有短命之虞。」
培養慈悲之妙法──戒殺護生
放生,是給即將被宰殺的生靈一次活命的機會。出錢護持放生的人,就是這些生靈再造生命的父母,這些生靈一定是感激涕零。反對放生、不信因果者,此時定要反駁:「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觀音山在慈悲 龍德上師加持下,不知已舉辦過多少場放生,每每於放生時,總是有數不清的奇特事情發生。
在施放海鱺媽媽時,明顯感受到菩薩賜予大加持。我們都知道海鱺是大型魚種,成魚體形少則1~2公尺,重達幾十公斤以上,力氣非常大,一般人沒有辦法捉得住。在進行放生時,海鱺卻十分乖巧地配合拍照,甚至在箱網打開,欲將牠們施放時,所有的魚都依依不捨地徘徊不願離去,在同修們聲聲催促和加持的咒語聲之下,才魚貫地游離箱網。連養魚數十年的魚商都嘖嘖稱奇說:「從來沒有看過打開箱網,魚不爭先恐後立即游走的。」
佛陀金口宣說,戒殺放生要親身力行,放生是既可消除業障,又可長養慈悲心的殊勝法門。六度萬行以布施為首,布施有分為: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而放生最難能可貴的是具備三種布施功德。
花錢買物贖命,是財布施;因為放生前,為生靈皈依,持咒迴向,是法布施;解除物命面臨死亡的掙扎、怨恨的痛苦和恐懼,是無畏布施。因此,放生具足三種布施,功德不可思議。古往今來,無論是漢藏的祖師大德、成就者等,都將放生列為必要的修行。
龍德上師開示:「有慈悲心做放生是一件非常有功德的事,但我們必須要了解,放生不只是單純做『放』這個動作,還須思考日後對施放處的環境、以及當地居民造成的影響,甚至這些生靈在此處是否能快樂地生活。如果這些都能兼顧,才算是圓滿的放生。」
「最好的消業方法,莫過於放生。世界上最大的惡業莫過於殺生害命,反過來說,世界上最大的善業是就是戒殺放生,所以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你能依我的話,趕快量力買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壽的。」(《金山活佛》煮雲法師著)
「我和尚從來與錢無緣,你要供養我,不如買米、買油送到金山寺供養大眾,或買魚鱉放生。」(《金山活佛傳奇錄》樂觀法師著)
擷取自:《好生之德:戒殺放生群疑釋論》/ 法藏文化
長壽無病之法──戒殺護生
世間的天地萬物都是平等的,眾生都有感受,也本具佛性,慈悲看待每一條生命並且尊重珍惜。護生既解救別人生命,將來必能救自己的命。

憨山大師開示放生有十五種功德利益:
一、放生合天心。
二、放生順佛意。
三、放生免三災。
四、放生離九橫。
五、放生壽命長。
六、放生官祿盛。
七、放生子孫昌。
八、放生家門慶。
九、放生無憂惱。
十、放生少疾病。
十一、放生解冤結。
十二、放生罪垢淨。
十三、放生觀音慈。
十四、放生普賢行。
十五、放生結善緣。
保育放流 搶救生命 ──添福壽、健康平安、招善緣

■「放生,就是在成就每一個未來佛!」
世間的天地萬物都是平等的,眾生都有感受,也本具佛性,慈悲看待每一條生命並且尊重珍惜。我們要知道佛的心就是慈悲心,如何與佛相應,成就佛道?當然就是要與佛心相應。
放生可以長養我們的慈悲心,心與佛合,諸佛歡喜,自然容易與佛感應道交,學佛道業自然容易成就。
■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護生既解救別人生命,將來必能救自己的命,長壽無病之法,莫過於戒殺護生。以慈悲心看待世間的一切,從而在生活中戒殺茹素,護生助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臺灣薩迦寺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藏區巴松措湖 護生保育

⟡慈悲護生、放生保育善行 實修菩薩道
臺灣薩迦寺住持──尊貴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佛教徒常行放生,正是『將心比心』理念的實踐。放生不僅是解救生命的行為,更是一種自我教育──提醒自己尊重一切生命的權利,培養慈悲心與同情心。」
佛教教義中:「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若以此眼光看待一切有情,如何忍心傷害他們?甚至,佛教認為六道輪迴中的眾生可能是我們過去世的親人,當我們真正體認到與眾生的深厚因緣,自然會視眾生如親人,不忍傷害,樂於救護,共同走向覺悟的光明大道。
正因如此,放生不僅是戒殺護生的具體行動,也是落實大乘菩薩行的重要實踐與本分。佛經中記載,一切眾生無不愛命。對於眾生而言,最珍視的莫過於生命,從死亡線上拯救生命,是對眾生最大的恩德,更是圓滿成佛資糧的最大方便。可見戒殺、放生功德之殊勝。
臺灣薩迦寺舉辦護生、放生保育活動,不僅弘揚佛教尊重生命的核心價值,更是引導大眾實修慈悲心與菩薩道、遠離殺業,消弭戰禍、紛爭與病痛,為自身及世界培植善因善果,走向和諧順遂,也能為自己與親友培植百年後往生淨土資糧。
⟡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藏區巴松措湖放生善行、護生保育
巴松措──偉大 蓮師開闢的聖湖,「巴松」藏語指「三巖之地」。據《措宗聖跡指路明燈》記載,藏東工布地區的三巖之地,為三世諸佛金剛應化身──蓮花生大士在八世紀所開闢。相傳偉大 蓮花生大士在藏地弘法時,有個魔力無邊的惡鬼逃往工布的三巖之地,觀世音、金剛手與 文殊菩薩正在三個巖山中修行。當時,蓮師在 文殊菩薩的指點下,調伏盤踞在巴松措湖中的厲鬼,並把湖改名為「巴松措」,此為巴松措的名稱由來。
偉大 蓮師曾開示:「凡我踏過的地方,都是修行的殊勝聖地。」在巴松措湖西北方的沙灘上有 蓮師修行洞,以及 蓮師洗臉的聖泉等。位於湖中島嶼,建有千年寺廟「措宗貢巴寺」,藏語意為「湖中城堡」,為佛教寧瑪派聖地,主尊供奉 蓮花生大士。
每年薩嘎達瓦節千億倍功德增長期間,尤其藏曆四月十五日佛陀入胎、成道、涅槃的重要日子,當地有「轉湖」的祈福儀式,繞行巴松措湖。
臺灣薩迦寺特別在此期間,專人前往巴松措湖,舉辦「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藏區巴松措湖放生善行、護生保育」,以放生殊勝功德善行,紀念偉大的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的誕生、成道與涅槃。
⟡在千年佛教「聖湖」放流 高寒水域原生淡水魚
巴松措湖海拔約3,480米,高山環繞的冰川堰塞湖,如鑲嵌在高山峽谷中的一塊碧玉,水清見底,翠綠靜謐,是著名的佛教「聖湖」,也是許多珍稀物種的棲息地,如野生狼、藏野驢、黑頸鶴、冷水魚等。
在碧綠的湖邊,當地藏民沒有捕魚的習俗,但因為近年外來觀光客逐年增加,出現捕撈與食啖的現象。因此,在進行多次環境評估與生態考量後,為守護聖湖自然生態,將在殊勝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期間,進行「高寒水域原生淡水魚」保育放流。
⟡護生功德利益
護生得福報 戒殺增壽命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放生的功德不僅在於當下的善行,更在於長遠的福報與心靈提升。彌勒菩薩透過偈頌告訴我們:「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這不僅是簡單的因果勸說,更是宇宙生命法則的揭示。
佛經中提到人天七德:「種姓高貴、形色端嚴、長壽、無病、緣分優異、財勢富足和智慧廣大。」其中,長壽和無病的根本因即是放生,而放生也是其餘五德的有力助緣。
世親論師的論述更加明確:「釋放遭殺眾,如是賜生命;斷除害有情,獲得長壽命。護士醫師者,施藥不損眾,即成無病者。」這說明了放生不僅帶來長壽,還能促進健康無病。
佛陀所說八萬四千法蘊的精華是菩提心,而菩提心的本體就是直接或間接利益眾生的心。如 寂天菩薩所言:「僅唯發起饒益心,猶勝供養諸如來。」願眾生皆能理解殺業的嚴重後果,實踐戒殺護生的菩薩行,最終在菩提道上獲得究竟解脫。
⟡放生增福延壽真實感應
杭州有一位以打鳥為業的人,背上突然長瘡,醫生束手無策。他意識到這是殺生的果報,於是發誓不再殺生,並積極放生。此後,他的治療開始見效,病情逐漸好轉。
清朝道光年間,一位身患重病的太守在生命垂危之際,發誓從此饒益一切有情,懺悔業障。當晚,觀世音菩薩在夢中告訴他:「你昔日殺業重,今得短命報,幸好此時能發堅固誓願,惟有放生可以延壽,且可增福祿。」醒後,他帶領全家戒殺放生,最終病體痊癒。
在藏區,許多被醫生診斷為必死的病人,當家人為其放生、念經後,竟然出現了恢復的希望。特別是那些醫生無法診斷的怪病,多與前世或今世的殺業有關,此時放生成為最佳的救治方法。
近年來,藏地爐霍縣有一位牧民,多年患疾,痛苦不堪,多家醫院治療無效。後經一位僧人指點,得知是前世殺生業報,若不放生則短命多病。此後他發心放生,很快便恢復健康。如今,他深信因果,每年都捐款支持放生活動。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在佛法的因果觀中,殺生不僅造成當下的痛苦,更會在未來世帶來嚴重的業力回報。當我們真正理解『將心比心』的道理,並認識到『殺生必將被殺』的輪迴法則,就能更堅定地踐行戒殺護生的生活方式。」
■參加辦法■
˙放流物種、場次依配合單位實際情況為準,不提供指定放流場次,款項將由本寺統籌運用。
˙為確保護生放流之生靈不會再次被捕殺,不公布放流日期,於圓滿後在官網公布訊息。
˙護生慈善款項包含:護生、蔬食推廣結緣、戒殺護生書籍印製、影片製作、相關行政支出等。
˙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或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護持。
˙亦可為所求能滿願而迴向,例:劉福氣做心導管手術順利、曾吉祥車禍受傷骨折之傷勢盡快復原。

臺灣薩迦寺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藏區巴松措湖 護生保育
✦我要護持▸ https://s.sakya.org.tw/liferelease
慈悲護生保育,守護億萬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音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