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的意義|受五戒是什麼?五戒是哪五戒?

更新 發佈閱讀 24 分鐘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人世間天災人禍很多,戰火烽煙四起,戰爭時百姓逃難、避難,都知道要去躲;颱風來了,也都知道要去躲;那我們的煩惱怎麼躲?生死輪迴怎麼躲?上師指出,我們因為生生死死輪迴不斷,才會煩惱不斷,就是要躲在戒律中、安住在戒律中,所以我們要持守佛戒。


佛陀以一大事因緣降生在娑婆世界,弘化十方傳授三藏十二部九乘甚深法典,其中戒律就是律藏,所以修行人沒有持戒就是外道種性,持戒才是一個正信的佛弟子。慈悲上師也進一步開示,受持三皈依的時候,有皈依的總戒與別戒,顯教傳承的皈依並沒有所謂的「皈依戒」,而金剛乘密續的傳承是由 阿底峽尊者傳承下來殊勝的「皈依總戒」和「別戒」。雖然大乘佛法沒有講皈依的戒律,但是皈依的佛弟子有很多事不能去做、不能去想、不可以去說,為了避免所有的佛弟子與行者以後會混淆不分明,祖師大德把這些具體化制定成「戒律」傳承下來,後世的人獲益無窮。


raw-image



五戒的意義

五戒是「別解脫戒」,受持戒律可得脫離六道輪迴獲得解脫,沒有受戒當然無法得解脫。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持戒的人清淨超勝的地方,就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做,要有善惡取捨,才是一個修行人,才是一個有理智的人。若什麼事都亂做,無法無天,那不是真正的自在,那是無智之輩,會招感無窮的痛苦和業報。所以,學佛修行想成就無上聖道,五戒是不能不持守的。

​受持五戒可使我們蒙受大利益,也是為人的基礎,《五戒表解》將五戒介紹詳盡,受戒者應該熟讀,未受戒者也可以先了解學習。五戒分為殺盜淫妄酒,每條戒律的持守都是上求佛道的學處,持戒精嚴還能令我們生出智慧,故《五戒表解》要常溫習讀誦。

戒律為成佛之本

皈依三寶後,都是當下發心持守五戒,五戒就是向上求佛道的學處,受持五戒後,應再發心受持在家菩薩戒等等殊勝的戒律。《五戒表解》要常溫習讀誦,了解如何持戒,戒律若有違犯虧損,應如何懺悔復戒。

受五戒是什麼?五戒是哪五戒?


raw-image


《楞嚴經》:「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五戒也是三無漏學的根本。五戒包含:

​第一條不殺生戒

上至諸佛聖人、師僧、父母,不以身、口、意起傷害的念頭;下至蜎飛蠕動微細昆蟲,凡有命者,不得故殺。

殺生戒程度區別,依《五戒表解》,違反不殺生戒的犯罪區分如下

一、五逆重罪,殺父母、殺和尚、殺阿闍黎、殺阿羅漢、聖人,失去戒體,墮阿鼻地獄,永無出期。

二、重罪,殺人犯重罪,當下破戒,失去戒體,不通懺悔,在大乘精神,對違反戒律,都是鼓勵盡力懺悔,在小乘的戒律,殺人是不通懺悔的。

三、中罪,殺天龍鬼神。

四、輕罪,殺畜生。

犯中罪及輕罪,可速到上師或出家眾,或傳戒律的法師、戒師前發露懺悔,讓法師引導,還復清淨。

墮胎、自殺同犯殺戒

墮胎就犯殺戒,懷孕四十九天以下,墮胎犯中下品殺罪,可以懺悔;但如果懷孕四十九天以上墮胎,犯上品殺罪,破戒,失戒體,不通懺悔 ;另外自殺,跟殺人的罪一樣,是犯重罪,失戒體,不通懺悔,所以曾經有自殺沒有成功,或引導別人自殺,都是一樣罪很重。

第二、不予取,不偷盜戒

不偷盜戒的定義

不偷盜戒,凡是有主之物不與而取,名之為盜,也就是對有主人的物品,不知道是誰的,起盜心,未經主人同意,想方設法去拿,甚至將物品移開原來的地方,盜戒就有違犯或衰損。

犯不偷盜戒程度區別

不偷盜戒具緣成犯,對有主之物生有主物想,起盜心,興方便,想辦法去拿。值五錢以上變重罪。就麻煩了 再來舉離本處。舉離本處就是把它拿走。拿走它原來的地方。這個有極重 、重、輕之別。

一、盜十方僧物,盜現前僧物或十方僧物,重於殺八萬四千父母及「殺父親」、「殺母親」、「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等五逆重罪。

二、盜三寶物、師長父母、發菩提心人之物,罪重。

三、盜國銀公有財物者,罪重。國銀公有財物,是國有財產,屬於全國人民的。

四、盜值五錢者,犯重罪。偷價值五錢以上,變成重罪。五錢以下的,犯中罪、輕罪。犯罪輕重得看被偷的人所生的煩惱,他受苦有多少,如果被偷的人生起很大的苦惱,中風、憂鬱症、家庭生活失去困難等等的,他的最會比較種;如果他覺得沒什麼,罪會比較輕一點,看你傷害到眾生的程度而定。

第三、離欲邪行,不邪淫戒

不邪淫戒的定義

不邪淫戒,淫者男女交媾,以染汙心行穢惡行,名不淨行,與清淨違背是為染行。跟自己合法的夫妻之外,與一切男女、同性等行淫就是「邪淫」。

犯不邪淫戒的要件

犯不邪淫戒的要件為具足五緣成犯

一、是眾生。

二、是正境。

三、有染心。

四、起方便。

五、與境和。

犯不邪淫戒程度區別

俱足邪淫五緣,則得重罪,失戒體,不通懺悔,死墮地獄。發心欲行淫,二身相觸,止而不淫者,犯中方便可悔罪。若欲行淫,身未相觸而即止,犯下可悔罪。若犯手淫,或故意摩觸,皆犯淫戒中輕罪。

第四、離虛誑語,不妄語戒

口是心非,講的跟心裡想的不同。上師開示世界詐騙盛行就是大家說謊成習,光看眼前利益,而忘失良心道德。在現在末法時期,不妄語戒更是要嚴格持守,互相勸勉、提醒,護持彼此的道業。

不妄語戒的定義

不妄語戒,心口相違,心裡想的與嘴巴講的不一樣。包含「諂曲」,講話不實在 ;「妄語」,欺誑他人;「惡口」,以惡毒的話罵人;「兩舌」,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綺語」,輕浮沒有意義,或包含淫意不正當的言詞。

犯不妄語戒的要件

一、是眾生。二、眾生想。三、起欺誑心。四、隱蓋實事。五、言明瞭六、前人領解。

犯不妄語戒程度區別

犯不妄語戒罪業輕重:

一、法說非法,非法說法,及破羯摩僧、破轉法輪僧,犯逆罪。二、妄言證聲聞菩薩果位,犯大妄語,犯重罪,失戒體。三、妄言見鬼見神、有神通、有持戒、有修行,犯大妄語,破戒失戒體。四、小妄語,綺語、惡口、兩舌,犯中罪,可悔罪。五、《薩婆多論》:「向白衣說比丘罪惡,則前人於佛法中無信敬心。」不向俗人說比丘過惡,如果說比丘過惡,就是壞佛的法身,這個罪是很嚴重的,沒有什麼懺悔可言,要下無間地獄。

不妄語戒的特例

大妄語的開緣:

一、增上慢人。二、若說果位不言自證。三、若急言誤說。四、病狂亂說。

小妄語的開緣:

一、為了救護眾生的劇苦還有生命。二、為佛法而自無惡心。

​第五、不飲酒戒

酒醉昏迷,眾過依附,所有的過失從喝酒產生出來,有「酒後三十六失」之說,所以不喝酒是盡形壽不喝酒。

不飲酒戒的定義

具酒色、酒香、酒味,飲之能令人昏醉之酒,皆不可飲用。就是有酒精。這個飲料裡面有酒精,食物裡面有酒精,會醉的都不能用,飲之則犯戒。

犯不飲酒戒的要件

犯不飲酒戒的具緣條件:

一、是酒,飲了能醉人。

二、明知是酒。

三、起心貪飲。

四、興方便。

五、酒入口咽犯,喝一口、犯一次戒。

犯不飲酒戒程度區別

酒犯五戒中不飲酒戒,遮戒罪尚輕,自己喝酒罪是比較輕的,釀酒酤酒,賣酒給他人,犯菩薩戒這個是罪重。這個不是自性戒,酒戒是遮戒,佛陀制定的,就是遮止我們不要做的,補充說明不飲酒,是五戒中的遮戒,預防犯罪之戒與前四戒是性戒。本身生起的罪惡不同,所以沒有破戒、失戒體,不通懺悔的問題,都可以懺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四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為「性戒」,自性戒;不飲酒戒則是佛陀制定的「遮戒」,遮止行者不去犯。五戒是一輩子持守,慈悲上師也傳授清淨梵行戒律,梵行優婆塞、梵行優婆夷。

受戒與懺悔

受了戒以後要常常讀誦所受的戒條,或者遇到地方不平安、好像有鬼,就把受的戒唸出來,自然得到護法神的護持。若有悔犯不應覆藏過宿,應於僧前、比丘三人或一人,或傳戒法師前,發露罪相,頂禮懺悔。

持戒精嚴產生智慧

若意業起殺盜淫妄之心,雖身口未犯,亦當即時呵責己心,不應起犯戒惡念。再者,應即轉念念佛,此即責心懺。能使意業清淨,身口不犯,防範未然,久而久之,日久功深,就可以轉識成智。這種會犯戒、造罪造業,會導致六道輪迴的意識心,會轉成智慧心。行者常常熏修,久而久之就有智慧,意識心就轉成智慧了。

熟讀《五戒表解》

受戒的人要常常複習、熟讀《五戒表解》,尤其出家眾、專修專弘,或是梵行的同修,要把《五戒表解》帶在身邊,拿起來翻閱、記誦,可以幫助到很多剛持戒、不知如何修戒,或者修持戒律不精嚴的人。每個受戒的人,都要有一本《五戒表解》,有不清楚之處,就立刻懺悔與請問,把五戒鑽研清楚。

持戒的功德殊勝不可思議!都不犯戒,道業有成指日可待。慈悲上師也開示,持守五戒是要在授戒大典前,自己就要學習持守五戒,都不犯且很自在,並認知:「這是我要的人生」、「我就是要這樣」改好了、持守好了,再來報名持五戒。持戒的心態,也應該是:「我自己要這麼做」、「我可不可以持五戒?」、「諸佛菩薩,我可以受持五戒嗎?」這樣謙卑的心。當進一步修學受持菩薩戒或三昧耶戒時,也是要像這樣串習。

慈悲 龍德上師也勉勵,希望大家以皈依戒、五戒為基址,能常常發大乘菩提心,將來也能持守金剛三昧耶戒。佛弟子以持戒為無上的光榮,這樣會越來越靠近圓成佛道的境界。當什麼戒都沒有持,鬆鬆散散的時候,便是遠離佛道了。

吳居士在2022年受持四皈依後,今年很感恩能再次於慈悲 龍德上師座前領受殊勝在家居士五戒。吳居士表示,在觀音山 道場同修們平日就會常常分享五戒的行持要點,交流持戒心得與觀念,同修間護持著彼此的清淨修行。因此,在每日的修行串習中,早已將五戒融入在日常生活與作息。當得知將舉辦五戒大典時,吳居士馬上報名,並在得知受持五戒有二十五位護法善神守護後,更堅定持戒的信念,也期許自己可以繼續在上師座前,依次第修行,直至圓成菩提。

慈悲龍德上師開示:五戒略講



五戒的殊勝功德

raw-image


在《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中記載過一個故事:遠古時期,一處名為嘎西的地方,有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中有一隻羊角鳥、一隻山兔、一隻猴子,還有一頭大象,牠們彼此和睦相處,互相扶持,在平日生活起居或外出,都長幼有序地相偕。

 

當走到地勢陡峭處,大象就會背起猴子,猴子背山兔,山兔頭頂上站立著羊角鳥。這一幕也是後世藏傳文化中有名的「四和合圖案」,經常出現在寺廟、僧房、牆壁或大門上,代表的即是「敬老 」與 「和諧共處 」。

 

而這四隻動物,同時也發願要行持善法,守持五戒,戒除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過失,也避免食用那些含有令人眩暈陶醉成份的樹葉、果實,並且鼓勵周遭同伴一起嚴守五戒。

 

漸漸地,森林裡所有的動物都能做到互不傷害、平和度日,由於牠們力行善法之功德,整個大地因此五穀豐登、富饒強大,一片祥瑞之景。

 

當時的羊角鳥,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山兔是舍利弗尊者,猴子是目犍連尊者,大象則是阿難尊者。偉大 佛陀即使生於旁生也不忘修行利眾,在這則傳承公案中更是為眾生彰顯了「五戒」的功德。

 

如果以一個具體的例子,來形容五戒的功德,在《校量功德經》中譬喻到:對於四大洲中所有二聖果位的聖人,盡形供養,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受持五戒所得功德。實在是難以想像的超勝!

 

佛門中,戒律是止惡防非、斷惡修善的基礎,如同破洞的水壺無法蓄水,沒有持戒的人自然也無法積聚任何的功德福報;反之一個依照修行次第,受持三皈依,進而上求五戒的人,不只能鞏固自身修行,絕除一切世俗過患,他所招感的種種善報也不僅止於自身,而能霑益周遭的人,乃至村里、國界,甚至是整個世界。

五戒的感應故事

持守不殺生戒的薄拘羅尊者


raw-image


偉大 佛陀住世時,有一位薄拘羅尊者,出生於高貴種姓婆羅門。尊者的一生自幼年起,顯化了非常多不可思議的事蹟。

尊者的後母在祂尚於襁褓時,欲陷害其致死,沒想到尊者因過去精進持守不殺生戒的功德,具足「五害不死」的殊勝福報:大鍋煮不死、猛火燒不焦、墮水不溺沒、魚吞不能消、刀割無所傷。這些看似必死無疑的經歷,都因尊者嚴守不殺生戒的厚德而化消。

薄拘羅尊者長大後,追隨 佛陀出家修行,因機緣成熟,於三日夜中成就阿羅漢,具種種勝德。尊者一生出家八十年來,未曾患身熱、頭痛、患病等等疾苦。又因過去曾施藥供僧之功德,得長壽之福報,享壽一百六十歲。這在當時人均壽命百歲的 佛陀時代,可謂是奇蹟,但這一切都是尊者累世積德、嚴持淨戒的功果。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中開示:「慈心不殺生,從不殺得五福:一者壽命增長,二者身安隱,三者不為兵刃虎狼毒蟲所傷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壽無極,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則長壽。」

持守不殺生戒的人,能得以上種種福,此外,還能斷除一切瞋恚業習,滅除冤結,眾怨自解。這樣的善業於如今「鬥諍堅固」的末法時期,十分難能可貴,現在的世道充斥著朋友絕交、夫妻反目、同事相害等等的劇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幾乎少有情義可言,上一秒相處融洽,下一刻就能因利害衝突而翻臉,這些種種的人際情形,皆是因結怨而來。而最深的怨仇無非是殺生,因此若能一生持守不殺生戒,自然能滅除冤結,眾怨自解,所到之處吉祥和睦。

戒律,是戒護我們的身口意不致造下墮落的惡業,進而免除因惡業所感招的諸苦。持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則能避開致苦的五大禍患,為自己修得清淨光明的未來。

佛門公案:江神懺罪

明朝崇禎年間,宰相江夏賀出訪民間,一夜,停船在鱘魚嘴這個地方,夢見一神來說,我是九江神宋大王!前生同你和三昧國師同為師兄弟。三昧法師今世做國師,你當宰相,而我卻墮落成江神。來往客商因為要祭拜我,殺了很多豬、羊等牲畜,所以我將來必墮落惡道。三昧法師道行很高,超渡惡道的人很多。明晚他的船會停在這裡,請你暫住一天,替我請三昧法師禮佛懺悔,消除我的罪業。還有,當天是供僧大會,必定有神僧、菩薩大德前來。如果這時候替我供養法師,這功德將是無量。如此我方可累積福德,往生善趣啊!於是,賀宰相答應他的請求。

󠀠

第二天,三昧國師的船果然來了,啟建水陸道場,供佛齋僧。此時,忽然出現一位火頭僧,對村民說,原來的江神因這次供佛齋僧的功德往生西方。新上任的江神,也皈依了佛法,受五戒,從此不受葷腥,以後大眾務必改用素食來祭拜!但是有一人不信,仍用葷酒祭祀。就在祭拜時,這人忽然跌倒在地上,又立刻站起說,我已皈依佛教,不享受血食。前日懶殘禪師已經說過,為什麼又破我的戒?以後不許殺生祭拜我!大眾問,誰是懶殘禪師?有人說是火頭僧,大家想要分頭去找他,但他早已不知去向了。

󠀠

上師開示,人生可以修行的時間短暫,已經依止道場、佛門,如果沒有堅持,到了吃葷食或有邪見的道場,一生的修行恐怕沒有好成就,就連有五通的鬼神皈依佛門,都懂得善護自己的戒律,鬼神若不持戒,將來也會墮到更差的境界;戒律的殊勝在此生報盡時,直接影響來世升墮的問題,所以求受佛戒要有殷重心,時時守護自己的戒律如護眼目一般,時刻提醒自己也勸勉他人。

蒙佛庇佑癌末病人痊癒,卻一朝被蒙蔽而捨戒,兩月亡故!


     今年正月十四,我姨父一癌末病人郭俊福,在哈醫大二院確診為胰腺癌末期。他回家後沉默靜養月餘,就來到自家佛前,毫不隱瞞懺悔他今生造做的所有罪過,並讓我老姨在佛前照著本子為他授三皈五戒(因家離寺極遠),發願不再殺生並清淨素食,念觀音菩薩佛號。懇求佛力加持以除病苦。     

從此天天早晨到佛前邊稱念佛號邊禮拜。再念《白衣大士神咒》若干,喝佛前水,日日不斷。他整天在屋裡念“救苦救難觀音菩薩”。有客來,最多說一句話,然後坐炕上閉眼嘴誦“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晚上躺在炕上,臉朝牆,還一心念 觀音菩薩,念到睡著為止。由於姨父一切放下,一個月內感得菩薩兩次夢中為他治病。     

第一次在他發願念佛後一星期。清清楚楚夢見 觀音菩薩,高高的個頭,頭頂彌陀像,身披白衣,清淨莊嚴又慈祥。菩薩伸手在他長瘤地方抓兩下,他感覺特別疼,就像把心抓掉一樣,硬是疼醒了。醒後伸手摸摸,雞蛋那麼大的瘤居然沒了,怎麼按壓也不疼了。當時他對 觀音菩薩有說不出的感激。為了看看病是不是真好了,他拿起摟柴的“四齒撓子”搭在2米高柴垛上,“蹭”一下躥上去,長瘤地方一點也不疼。他高興得不得了說:「這可真好了!」    

  幾天後, 觀音菩薩再次出現在夢中說:「我給你檢查檢查,看還有沒有別的病。」幫他全身檢查一遍,然後說沒了。這麼重的病,真誠懺悔後發心念幾天佛,菩薩就給治好了,我姨父興奮不已。從此他相信真正有佛有菩薩。一句“救苦救難觀音菩薩”更是念念不忘。      第二次夢見菩薩之後的五六天,夢中一位清秀大方的青衣婦女說:「你這人很好,我來伺候你,你好了我就走,不要費錢。」她給我老姨父打“點滴”。只見那瓶裡半瓶藥水的顏色是清清亮亮的,婦人說是營養藥。一天點一次,連點3天,每次半瓶藥。第三天我老姨父說好了,不用再點了,青衣婦女走了,再也沒來。  

   之後姨父病好了,和之前判若兩人。以前胃差,一頓半碗飯,後來飯量大增;體重由100斤增到140斤,精神飽滿。我姨媽說:「他這一生身體從未這樣好過」;又得到從未有的精神呵護。這個親身事實讓姨父對吃素念佛的好,是百分百深信,不再懷疑。佛前發願後,他一支菸不抽,一口酒不喝,一點葷腥不沾,全戒了。且和我姨說,我要早信5年佛,不能得這病。     

到了三月初四,有人請姨父吃飯,他自認病好了,就高興去了,晚上很晚才回來。只見他怒氣沖沖,進屋就沖我姨媽說:「你可真把我坑苦了,讓我信佛!像那個誰就不是這樣,他有吃有喝的,我得學他,若不我病早好了。」然後就頂著雨天去屯中另一患癌人家,打聽人家的治療方法。完全忘記自己的病是怎麼好的。  

   至此之後,姨父不再信佛,開始抽菸喝酒大口吃肉了。一晚,姨父夢見自己坐西朝東不再念佛,而他對面一人卻坐東朝西,合掌念佛。旁邊一位青衣老太太指著兩人間的大元寶對姨父說:「你怎麼不念佛?這個大元寶恐要讓人家奪去了。」  

   姨父醒來若有所思,但是由於他念佛心境全遭破壞,早已念不下去了;隨後他又學人家買烈性湯藥來喝,說可以治病,從此開始天天拉肚子,不久腸胃整個壞了,飯也吃不下了。以前的病又出現了!   

   一個月後,5月24日,他在追悔莫及狀況下去世。從3月4日到5月24日,短短兩個月人就走了。從姨父夢見 觀音菩薩開始的精進念佛49天,他一針沒打,一片藥沒吃,飲食全素,就靠一句“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就讓他體重大幅度增加,紅光滿面,喜笑顏開。

如果不是菩薩威神力為其解除病苦,是找不出第二個解釋的。      因此我老姨媽一再囑咐我,寫這篇文章一定提醒念佛患者和其家人,一定記取這教訓。

莫因為朋友的另類奇特說法,推翻自己親身經歷的奇蹟,由於他信心不夠又不明佛理,偶爾聽人說三道四,便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痊癒產生了疑惑,信心喪失,讓恐怖業力重新控制了他;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開齋改肉食,違背了當初真實懺悔勇於懺改的勇猛精進心。     

為使類似悲劇不再重演,特將此事公佈於世。願大眾轉傳能從中受益而離苦得樂。願老姨父業障除滅,早生西方淨土。      願所有有緣眾生於信佛學佛生出堅定的正信,永不退轉並速證菩提。

文章出處:果林居士

受戒歌、五戒歌


raw-image

\

受戒歌—明  蕅益大師 。

受戒易,守戒難,莫將大事等閑看,浮囊渡海須勤護,一念差池全體殘。

理勝欲,便安瀾,把定從來生死關,任他逆順魔軍箭,凜凜孤懷月影寒。

 

五戒歌

不殺生,大慈仁,物我一體如長春,蠕動蜎飛佛性等,賢愚貴賤無疏親。

不偷盜,充義奧,正直清廉明節操,心外無法可當情,菩提性具非他造。

不淫欲,梵行篤,身心皎潔如珠玉,泰山喬嶽立清風,等閑超出娑婆嶽。

不妄語,誠相與,廣長舌相昏塗炬,矢口千金敵國欽,九界同歸作洲渚。

不飲酒,離群醜,智慧照明師子吼,衣裡圓珠豈更忘,免得親翁再苦口。

2025年9月20日 護法雲集薈供除障法會

raw-image

■ 法會時間:2025年9月20日(六)

■ 法會地點:臺灣薩迦寺(本場法會無提供直播)

法會功德利益略述

佛陀於《灌頂三皈五戒帶佩護身咒經》中開示:皈依三寶之後,即有三十六位鬼神之王,隨逐護助。如能再受五戒,每持一戒,即有五位護戒天神,隨逐護身。意即受持居士五戒後,會有二十五位護法分秒不離隨身守護我們。


護法守護的是他們自己護持佛法的誓言,為了利益眾生成就佛果而護持佛法。當我們不為私利,一心利益眾生之時,恰恰是護法神會全力以赴護持我們的時候;一旦生出自私自利的念頭,就差不多是護法離我們遠去的時候。護法之所以前來護持,是因為我們所持有的法,他們才來擁護。


《竅訣寶藏海》言:「一切加持的賜予者是自己的根本上師,所有悉地的來源則是本尊,各種事業的根本就是空行和護法神,一切一切的根本是守持密乘的戒律。期望大家時時刻刻祈禱自己的根本上師,也應修持自己的本尊以及念誦本尊心咒。在承辦一切事業處,空行母很重要;遣除違緣方面,則護法神很重要。所以對空行和護法,最好經常供養一些整潔清淨的供品,否則只是口頭上念誦祈禱,就起不到什麼作用。對一切的根本——密乘的戒律,也必須要守持清淨,如此護法神亦會如影隨形般地保護自己。」

什麼是薈供

薈供就是在吉祥時日,由具格金剛上師主法帶領具足清淨戒律的男、女瑜伽行者,一同舉行的上供下施法會,是「祕密道究竟善巧方便」的殊勝法門之一,屬於圓滿次第,具足四種事業(息災、增益、懷攝、降伏)的修法,亦是金剛乘獨有‧最快速累積福報之法。

慈悲的 龍德上師開示:「薈供的修法就包含這一切有所緣的福德資糧修法,和無所緣的智慧資糧修法。」

薈供殊勝功德概述:

❶可延長壽命、祛除壽障。

❷可消除事業或人緣等等的障礙。

❸當有人以誅法或符咒加害時,能回遮無礙。

❹可回遮地基主或天龍八部的加害。

❺作薈供等同供養一切諸佛菩薩。


每月藏曆二十九日,為護法薈供日。佛教護法為修行的助緣,祈求護法對財富積聚及遣除求財之障礙皆有幫助。在遇到種種危難或障礙時,可藉著修護法而快速得到幫助,使家庭圓滿、事業順利,吉祥順遂。而供養護法在世間法方面,能增長福德資糧與世間財富,於出世間法方面,則對修行人遣除修行違緣、增加修行資糧,具極大助力。

2025年9月20日 護法雲集薈供除障法會<登記詳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音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如風自由的沙龍
10會員
149內容數
如風自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1
讀誦〈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咒〉,消災解厄,增福延壽。本文介紹此咒語的功德利益、臺灣薩迦寺八大佛塔裝藏此咒的因緣,並說明助印《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與《犍陀國王經》的功德。
Thumbnail
2025/06/01
讀誦〈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咒〉,消災解厄,增福延壽。本文介紹此咒語的功德利益、臺灣薩迦寺八大佛塔裝藏此咒的因緣,並說明助印《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與《犍陀國王經》的功德。
Thumbnail
2025/06/01
這篇文章探討龍王信仰與皮膚病等疾病的關聯,以及透過供養龍族以祈求健康、財富與福祉的方法。並說明人類破壞環境如何激怒龍族,導致疾病和災害。供養龍王的具體方法,例如修持《龍王煙供法》,以及參與龍王供養法會。並列舉了供養龍族的功德利益,例如財富增長、事業順利、免受疾病侵害等,供養龍王消災解厄的理念。
Thumbnail
2025/06/01
這篇文章探討龍王信仰與皮膚病等疾病的關聯,以及透過供養龍族以祈求健康、財富與福祉的方法。並說明人類破壞環境如何激怒龍族,導致疾病和災害。供養龍王的具體方法,例如修持《龍王煙供法》,以及參與龍王供養法會。並列舉了供養龍族的功德利益,例如財富增長、事業順利、免受疾病侵害等,供養龍王消災解厄的理念。
Thumbnail
2025/05/30
讓布施功德倍增的心法 《大丈夫論.施勝品》:「為己施一切,得報如芥子;救一厄難人,勝餘一切施。」為什麼同樣的布施,功德卻有大小差異?這完全取決於虔誠心與發心,例如:雖然只是一百塊錢的布施,有人帶著傲慢心做布施,有的人卻是恭敬歡喜的布施;有錢人布施一百塊跟依靠撿廢紙回收維生的人所布施的一百塊。
Thumbnail
2025/05/30
讓布施功德倍增的心法 《大丈夫論.施勝品》:「為己施一切,得報如芥子;救一厄難人,勝餘一切施。」為什麼同樣的布施,功德卻有大小差異?這完全取決於虔誠心與發心,例如:雖然只是一百塊錢的布施,有人帶著傲慢心做布施,有的人卻是恭敬歡喜的布施;有錢人布施一百塊跟依靠撿廢紙回收維生的人所布施的一百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戒行常存時省身 慎思明辨自清心 恐無常一旦現前 懼其無備災禍臨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一位有緣人來電請示,以下為整理後的請示內容:   我剛進入修行,但因為犯了一個戒,結果被師父趕出來,是否有干擾?我適合在此修行嗎?還是另擇他地?(以上為請示內容,已刪除所有當事人相關資料)   佛菩薩明示:目前被沖犯到,須以五色符處理。並且不適合在此修行......   後來有緣人又來電
Thumbnail
  一位有緣人來電請示,以下為整理後的請示內容:   我剛進入修行,但因為犯了一個戒,結果被師父趕出來,是否有干擾?我適合在此修行嗎?還是另擇他地?(以上為請示內容,已刪除所有當事人相關資料)   佛菩薩明示:目前被沖犯到,須以五色符處理。並且不適合在此修行......   後來有緣人又來電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此處的「齋」並非吃素,而是指反省自身、節制貪慾,進求更高層次的生活。 齋戒的種類 1.祭祀前的齋戒:祭典前三日停止食用葷食(亦不食蔥韮薤蒜等辛菜),停止飲酒,停止房事,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音樂。 2.還願的齋戒:許願應驗後的回饋行為。 3.戒律的齋戒:例如.佛教徒所持的長期守
Thumbnail
此處的「齋」並非吃素,而是指反省自身、節制貪慾,進求更高層次的生活。 齋戒的種類 1.祭祀前的齋戒:祭典前三日停止食用葷食(亦不食蔥韮薤蒜等辛菜),停止飲酒,停止房事,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音樂。 2.還願的齋戒:許願應驗後的回饋行為。 3.戒律的齋戒:例如.佛教徒所持的長期守
Thumbnail
一介光頭,二介看醫,三介血,四介理髮,五介算數,六介店用餐,六介童欺親餵孔雀,八介胡總結。
Thumbnail
一介光頭,二介看醫,三介血,四介理髮,五介算數,六介店用餐,六介童欺親餵孔雀,八介胡總結。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