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兩夜的島嶼閃訪:金門,在計畫之外登場
我從沒去過金門,也沒想過自己會在今夏的某個無預警清晨,突然在跟老媽聊天的過程談到出去走走。那時剛結束一段密集工作,正準備好好在回國的期間喘口氣,但旅遊這件事並沒打算太多。
直到一個念頭浮現:「不然去金門好了」出發前正準備登機,我姊傳來一則 LINE:「要下雨了,你們還能出發嗎?」
我回她還沒五分鐘,機場上空立刻變臉,紅燈閃爍、雷聲大作、班機宣布延誤。
我坐在登機門前抬頭望天,只能在心裡默默膜拜——我親愛的姐姐,妳真是諸葛亮轉世,還附天氣技能包。
因為機票和住宿是臨時訂的,行程完全沒有鋪排。第一天傍晚抵達時,天空已擦黑,但機場微涼的風,竟讓我感受到一絲島嶼的靜謐。隔天一早正式開啟探索模式,穿過軍事遺跡與鄉間小路,直到夕陽從老屋後緩緩下沉。第三天的清晨,我站在候機室窗前,隔著玻璃看向島的輪廓——腦袋裡不是風獅爺或砲台的照片,而是一種來不及熟識卻已捨不得離開的年代感。

不是華麗,是回家的感覺
抵達金門尚義機場後,我在出口處取了事先預約的租車,車子乾淨、油也加滿,整個流程順暢到讓人懷疑是不是太幸運。接著直奔今晚的落腳處——馨悅民宿。
這是一間位於金寧鄉的民宿,距離金門大學不遠,生活機能便利,卻又不失寧靜。民宿老闆在我抵達時親自迎接,熱情得像是老朋友重逢。他遞上房間鑰匙後,拿出一張地圖,開始一筆一劃地在上面標記:哪裡有在地人才知道的廣東粥、哪家燒餅值得排隊、哪條路可以直通夕陽最美的海岸。他不是在介紹景點,而是在分享一座島的日常。
以往我習慣住飯店或旅館,講究的是設施與規格。但馨悅民宿給我的,是另一種溫度。房間乾淨明亮,備品齊全,甚至還有廚房、泡茶區、公共休憩空間。早上醒來,窗外是一片高粱田,陽光灑在葉尖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周杰倫的〈稻香〉——雖然毫無關聯,但那種「離開城市」的寧靜感,就是這首歌的氣味。
這裡不是華麗的飯店,但卻像是你旅途中短暫借住的一個「家」。如果你也想在金門找到一個有溫度的落腳點,我真心推薦這裡。
📍 馨悅民宿資訊
- 地址:金門縣金寧鄉環島西路二段90巷2弄26號
- 電話:0921-200-184
- 房型:雙人房、三人房、家庭房皆附陽台與獨立衛浴
- 設施:免費Wi-Fi、機場接駁、租車服務、廚房、泡茶區、公共休憩空間
- 訂房連結:Booking.com 馨悅民宿
- 官方登錄資訊:交通部觀光署旅宿網
樓之鎮魂,勳章為證
趁著夜色還沒完全降臨,我在民宿附近簡單吃了點東西——一碗熱騰騰的廣東粥,配上金門特有的燒餅,暖胃也暖心。吃完便決定出發前往今晚的第一個景點:莒光樓。
開車的路上幾乎沒有路燈,整條環島西路像是被夜色吞沒,只有車頭燈照出前方的輪廓。正當我專注駕駛時,突然一個巨大的身影出現在車道中央——一匹馬,就這樣靜靜地站在路上。那一刻我差點以為自己還在澳洲的鄉間,怎麼金門也有這種野生驚喜?牠沒有奔跑,也沒有驚慌,只是用一種近乎哲學的沉默凝視著我。我放慢車速,牠緩緩走向路邊,像是默許我繼續前行。
抵達莒光樓時,夜色已深,但這座建築在燈光映照下顯得格外莊嚴。莒光樓建於1952年,原為表彰古寧頭戰役中英勇官兵而設,是金門的精神象徵。它融合了中國古典城樓與現代建築基座,三層樓高,每層皆有不同展示主題——從風獅爺與民俗物品,到胡璉將軍的青天白日勳章。
胡璉將軍是古寧頭戰役的關鍵人物,他領軍守護金門,阻止共軍登陸,讓這座島嶼成為臺灣防線的第一道堡壘。這枚勳章象徵著他在國防上的功績,也象徵著金門人心中的守護者。看著這枚星徽,我彷彿聽見半世紀前島嶼上的砲聲與命運搏殺——而今天的金門,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基礎上,慢慢走向靜謐與觀光。
這枚勳章,並不喧嘩,但它提醒著每一位走進莒光樓的旅人:這座樓,不只是一個景點,而是一段承載著信念與榮譽的記憶場域。
登上頂樓,遠眺金城鎮的夜景,海岸線在月光下若隱若現。我站在觀景台,望向對岸的廈門燈火,心裡浮現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這不只是地理上的距離,而是歷史與記憶的交界。
📍 莒光樓資訊
-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賢城路1號
- 開放時間:每日 08:00–22:00
- 電話:08-232-5632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莒光樓
金門式廣東粥與孝節牌樓的晨光指引
隔天一早,我決定照著民宿老闆娘的推薦,去吃金門人心中「一天的開始」——金門式廣東粥配油條。她特別提醒我:「這間店很多人找不到,要先認孝節牌樓,看到那座石坊就對了。」
於是我開車來到金城鎮,遠遠就看見那座氣勢非凡的石牌坊——邱良功母節孝坊,清嘉慶年間所建,是金門唯一的國定古蹟,也是島上最壯觀的牌樓之一。它不只是地標,更像是金門人生活的起點,連早餐都要從這裡開始。
穿過牌坊旁的巷子,我找到那間在地人默默守護的粥店。點了一碗廣東粥、一份油條,坐下來的那一刻,空氣裡都是米香與早晨的安靜。
如果你想在金門吃到最道地的廣東粥,那麼「科記廣東粥」絕對是不能錯過的一站。這間位於金城鎮的老字號粥店,開業超過 60 年,藏身在邱良功母節孝坊旁的巷弄中。
科記的廣東粥特色在於——米粒熬到近乎融化,口感如米漿般滑順,搭配滿滿的配料:肉片、絞肉丸、豬肝、魚丸、雞蛋,再撒上胡椒粉與芹菜末,香氣撲鼻、層次豐富。油條則是標配,外酥內紮實,泡進粥裡吸飽湯汁後入口,鹹香濕潤,堪稱靈魂搭檔。
除了粥品,店內還有蚵仔麵線與花生湯等在地小吃,花生湯選用金門花生慢熬,綿密香甜,是早餐後的完美收尾。
📍 科記廣東粥
-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莒光路一段45號(靠近邱良功母節孝坊)
- 電話:082-327251
- 營業時間:每日 06:00–13:00
- 推薦品項:廣東粥、油條、蚵仔麵線、花生湯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科記廣東粥
📍 邱良功母節孝坊資訊
- 地址:金門縣金城鎮莒光路一段
- 建於:1812年(清嘉慶十七年)
- 特色:四柱三間三層石造牌坊,雕工精緻,為表彰邱良功母親許氏守節撫孤之德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邱良功母節孝坊
風獅爺守望的海岸,烈日下的短暫停留
吃完早餐後,我驅車前往位於金寧鄉的後湖濱海公園。這裡是金門少數能近距離接觸海岸線的景點之一,視野開闊,空氣中帶著鹹鹹的海風。公園不大,但有種「邊境感」的寧靜,像是島嶼的邊緣在向你低語。
最吸引我目光的,是那幾尊由海龍部隊風格的風獅爺。這幾尊前輩坐落在尚義機場跑道西側,面朝東北,獅身高約 210 公分,泥塑造型誇張,門牙外露,色彩鮮明,帶著一種「我不怕你來看,但你最好別靠近」的氣場。這尊風獅爺不只是民俗信仰的象徵,更是金門軍事文化與地景融合的代表。
我拍了幾張照片,站在風獅爺前感受它的守護氣息——但不得不說,金門的太陽真的不是開玩笑的。早上十點不到,陽光已經像是從天上直接灌進皮膚裡,熱得讓人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沙漠。我撐著傘、擦著汗,最後還是決定提早撤退,轉往下一個景點。
📍 後湖濱海公園與風獅爺資訊
- 地址:金門縣金寧鄉后湖村(近尚義機場西側)
- 特色:泥塑風獅爺、海岸景觀、軍事地景
- 建立背景:1969年因機場擴建導致風害,村民設立風獅爺鎮風止煞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後湖風獅爺
地板下的記憶與撞球桌上的餘光
離開後湖濱海公園後,我來到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洋樓之一——陳景蘭洋樓。這棟建於 1921 年的新加坡僑商宅邸,是金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番仔樓」,融合了巴洛克式拱門與閩南式窗台,外牆潔白、線條優雅,彷彿一座靜靜矗立在時光裡的建築詩。
走進洋樓,最讓我驚訝的不是它的外觀,而是保存文物的方式——有些展示品竟然藏在地板下的透明櫃中。低頭一看,像是踩在歷史之上,卻又不忍太過用力,怕驚擾了那些沉睡的記憶。這種設計讓人不只是「看見」歷史,而是「走進」歷史。
繼續往裡走,我發現一張撞球桌靜靜地擺在房間中央。那不是裝飾,而是真正曾經使用過的軍人休閒設施——這裡曾是金門官兵的休假中心。撞球桌的木紋已被歲月磨得光滑,球桿雖不在,但那種「想敲一桿」的衝動卻突然湧上心頭。我站在桌邊,彷彿聽見當年軍人們在這裡笑鬧、比賽、暫時忘記戰地的緊張。
這棟洋樓不只是建築,更是一段金門現代史的縮影——從私塾、軍醫院、學校到休假中心,它承載了太多角色,也見證了太多轉折。
📍 陳景蘭洋樓資訊
- 地址:金門縣金湖鎮成功村1號
- 開放時間:每日 08:30–17:30,免費參觀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陳景蘭洋樓
涼意之中,歷史悄悄說話
在金門的烈日下,成功坑道簡直像是旅程中的避暑聖地。走進這條由花崗岩盤鑿而成的地下通道,溫度瞬間下降,空氣中帶著潮濕與石壁的氣味,彷彿進入另一個時空。如果閉上眼睛,只聽腳步聲與牆壁滴水的回音,真的能感受到當年軍人駐守時的緊張氣氛——那種「每一步都可能是最後一步」的壓迫感,在這裡被完整保留。
成功坑道建於 1963 年,全長約 560 公尺,位於陳景蘭洋樓前方,曾是金門重要的海防據點。坑道內設有指揮所、戰防砲陣地、高砲陣地、機槍堡、寢室與廚房等設施,模擬人像與戰車碉堡也讓整體氛圍更具臨場感2。這裡不只是軍事遺跡,更是一段「保存戰力於地下、發揚火力於地上」的歷史縮影。
走進成功坑道,第一眼就看到站在小型射口前的軍人模擬像。它穿著深綠色迷彩軍服,頭盔緊扣、眼神直視前方,像是在等待著什麼,也像早已習慣這樣的等待。牆上寫著「小心頭部」的手繪字樣,突兀又真實,一種軍事生活裡的幽默感,在水氣漫布的坑道裡竟然格外有溫度。
我在它面前停留了片刻。石壁渾厚,空氣涼冷,只有腳步聲和天花板上滲水的聲音在耳邊交錯。如果閉上眼,真的能想像那個年代的士兵就在這裡守著,每分每秒都可能迎來警報——但他們不喊、不亂,只是像這個身影一樣,靜靜地站著,守住這個島的邊緣。
走出坑道後,迎面而來的是開闊的成功海灘。沙灘綿延,海風輕拂,與坑道內的陰涼形成強烈對比。這裡曾是反登陸作戰的前線,如今卻成為金門夏季最熱門的戲水景點之一。每年四至六月,還有機會在這裡看到夢幻的藍眼淚現象——海水中微生物因擾動而發光,在夜晚閃爍如星河4。
📍 成功坑道與成功海灘資訊
- 地址:金門縣金湖鎮正義里成功村(鄰近陳景蘭洋樓)
- 開放時間:每日 08:30–17:30
- 電話:082-332-528(金湖鎮公所)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成功坑道
那些房間裡的沉默與故事
走進金湖鎮小徑的特約茶室展示館,我原以為只是參觀一段軍事歷史的延伸場域,卻沒想到,真正讓人停下腳步的,是那些房間裡靜靜掛著的文字——侍應生的敘述、對聯、門聯、還有她們的編號與畫像。不是名字,是編號;不是故事,是沉默。
每間房間都還原了當年的陳設:木板床、化妝台、明星花露水、保溫壺、臉盆、電風扇。牆上貼著當年流行的藝人海報,像是努力用一點色彩遮掩生活的灰。但最讓人難以言喻的,是那些侍應生留下的話語——有的說「不是來談情說愛,只是難免會留下或輕或重的情感」,有的寫著「大丈夫效命沙場磨長槍,小女子獻身家國敞篷門」,橫批是「捨身報國」。
我站在房門口,心裡湧起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不是悲傷,也不是憤怒,而是一種百感交錯的靜默。她們的青春被編號、被制度、被歷史收編成一段「軍中樂園」的註腳,但在這些展示裡,我卻看見了她們努力留下的痕跡——不被遺忘的痕跡。
走出金湖特約茶室展示館,心情還在那些房間與文字裡打轉。正要離開,視線卻被門口一塊手寫木牌吸引——「毛澤東奶茶」與「蔣介石特調」。這種奇妙組合讓我忍不住笑了出來,一種歷史與流行文化撞得剛剛好的反差幽默,讓原本沉靜的心情也輕鬆了些。
或許島嶼的記憶不總是沉重,也可以有一點甜、一點荒誕,正好剛好,當作旅程裡的一顆糖。
這裡不只是歷史展示館,更像是一座記憶的迴廊。你不需要理解全部,只需要走過那些房間,讓心裡的感覺自然浮現。
📍 金湖特約茶室展示館資訊
- 地址:金門縣金湖鎮小徑126號
- 開放時間:每日 08:30–17:00(除夕休館)
- 電話:082-337839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展示館
金門最完整的閩式古厝聚落
如果你想一窺金門最具代表性的閩南建築,那麼山后民俗文化村絕對是必訪之地。這座聚落建於清光緒 26 年(西元 1900 年),由旅日僑商王國珍、王敬祥父子號召族人興建,總共包括 16 棟閩式二進式建築、1 棟學堂與1 座王氏宗祠,合稱「十八間」。
整體建築依山面海,格局工整,融合紅磚、燕尾脊、石雕、磚雕與交陶裝飾,展現出閩南建築的精緻美學。園區內設有多個主題展示空間,如禮儀、喜慶、武館、生活器具等,讓人彷彿走進百年前的金門日常。
我在巷弄間穿梭,欣賞著禮儀、喜慶、武館等主題展示,卻在某個角落被一台鐵製老爺車模型吸引——它靜靜地擺在展示架上,造型復古、線條俐落,像是從另一個時代駛來的記憶。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被它吸住了眼神。沒多想,我就買下了它。那一刻像是命運的暗示:這趟旅程,該有一個可以帶回家的重量。
📍 山后民俗文化村資訊
- 地址:金門縣金沙鎮三山里山后69號
- 開放時間:每日 08:00–17:00,免門票參觀
- 電話:082-355347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山后民俗文化村
意外插曲|車子卡在半空與一位海龍部隊大哥的救援
但命運不只在老爺車上發生。就在離開文化村後,我開車準備前往下一個景點,卻在一個轉角沒注意,車子竟然卡在半空的斜坡邊緣——前輪懸空,後輪無力,整台車像是被困在一場物理的惡作劇裡。
我只好打電話叫吊車。金門吊車不多,據說全島也就幾台,等了一個小時,終於來了一位大哥。他下車時我愣住了——身材壯碩、肌肉線條分明,穿著工作服卻像是從軍事展演走出來的模特兒。後來才知道,他是退役的海龍部隊成員。那種氣場,不誇張,連男生都會忍不住想摸一下。
他熟練地操作吊臂,三兩下就把車子救回地面。我站在旁邊,除了感謝,還有一種「這趟旅程真是什麼都遇得上」的感慨。
🛑 小提醒|陌生地開車,請多一分留心
這次的插曲也提醒我——出門在外,尤其在不熟悉的地方開車,真的要多一分留心。金門的路雖不複雜,但地形起伏、路口設計與都市不同,一個不注意就可能像我一樣卡在半空,等著一位肌肉大哥來救援。
冷氣開放的歷史堡壘,讓人靜靜走進戰役的回聲
在金門的烈陽下,走進古寧頭戰史館的那一刻,真的有種「終於活下來」的感覺。冷氣迎面而來,空氣瞬間沉靜,像是歷史本身在幫你降溫。這座仿古城堡式建築不只是避暑勝地,更是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戰役紀錄場域——古寧頭戰役,一場決定台海局勢的三天三夜浴血之戰,就在這裡被完整保存與敘述。
館內陳列著13幅大型油畫,重現戰役過程;還有「金門之熊」M5A1 戰車、作戰文件、指揮官照片與武器展示。每一幅畫作都像是時間的切片,隨著你腳步移動,視角也跟著變化,彷彿走進戰場的瞬間。冷氣雖涼,但心裡卻因那些畫面與文字而微微發熱——是敬意,也是感慨。
在古寧頭戰史館的展區裡,我看見那台傳說中的蔣介石閱兵車——深綠色軍用吉普車,兩側掛著備胎,座椅覆著白綠相間的布料,前方立著一塊展示牌,寫著「蔣介石閱兵車 1948年」。車身被紅色繩索圍住,我站在車前,心裡卻忍不住浮現一個念頭:如果可以,我真想坐上去,握住方向盤,感受那段歷史的重量。不是為了模仿誰,而是想知道,那些曾經在戰火中奔馳的車輛,是否也曾載著希望與恐懼並行。
而那些老兵的照片一張張掛在牆上——眼神堅定,有些疲憊,有些憂鬱,但都帶著一種「我曾經為這片土地拚命過」的沉靜榮光。我看著他們,不知為何,心裡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我外公,那位曾經也是海龍部隊的一員,如今還在台灣好好的。
這個念頭讓我有點鼻酸,也有點莫名感恩。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幸運——畢竟歷史的走向從來不是誰能保證的結果。但他還在,真的好好的,在陽光下曬著報紙,在泡茶時沉默不語。而我,在這些曾經的照片中,像是偷偷望見了他的青春,那段他可能不常說出口的故事。
也許旅程不只是看風景,更是在人與時光之間,找回那些被遺忘但仍活著的記憶。
📍 古寧頭戰史館資訊
- 地址:金門縣金寧鄉北山村古寧頭
- 開放時間:每日 08:30–17:00
- 電話:08-231-3274
- 門票:免費參觀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古寧頭戰史館
彈痕之下的南洋記憶與戰地靜默
離開古寧頭戰史館後,我來到村落深處的北山古洋樓。這棟建於 1928 年的雙層洋樓,由三位旅菲僑商兄弟——李金魚、李炎芽、李天祝——返鄉後集資興建,原是為母親安居而造,卻在 1949 年的古寧頭戰役中成為共軍指揮所,歷經激烈巷戰與砲擊,牆面至今仍佈滿彈孔與斑駁痕跡2。
走近建築,你會發現它融合了南洋風格與閩南傳統元素:花瓶欄杆、薔薇泥塑、馬約利卡磁磚,還有「福祿禎祥」的泥塑字樣。但最震撼的,是那面如蜂窩般的牆——每一個彈孔都像是歷史的句點,提醒著我們這裡曾是戰爭的最前線3。
我站在洋樓前,望著那些傷痕,心裡浮現一種奇妙的感受:這不是廢墟,而是一座記憶的堡壘。它見證了金門的戰火,也見證了一個家族的興衰與島嶼的命運。
剛好民宿裡有人正在休息。我拿起手機,卻遲遲沒有按下快門。不是因為畫面不美,而是那種在靜謐中感受到的生活氣息——門半掩、電風扇轉動、茶杯還冒著熱氣——讓我選擇收起鏡頭,只用眼睛記住這段時間。
有時候旅行不是為了拍下所有畫面,而是學會在陌生的地方給予尊重,然後把那些畫面藏進心裡。不拍照的瞬間,反而更清晰。
📍 北山古洋樓資訊
- 地址:金門縣金寧鄉古寧村46-5號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部分區域為民宿,住宿者可入內參觀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北山古洋樓
哨兵、爆炸與一場膽量的試煉
來到烈嶼鄉的地雷展示館,一進門就被左右兩側哨所裡的哨兵雕像嚇了一跳——他們站得太真了,表情嚴肅、姿勢筆挺,彷彿還在執勤。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這裡不只是展示空間,而是一場歷史與心理的臨場體驗。
走進地雷模擬區,地面鋪著碎石,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未知上。閉上眼睛,耳邊傳來模擬爆炸聲響,震耳欲聾。對於沒經歷過爆炸或槍聲的人來說,這裡絕對是一次膽量的試煉。幸好我曾受過模擬訓練,知道如何在聲響中保持冷靜,但那種「一不小心就會踩到」的心理壓力,仍讓人心跳加速。
📍 地雷主題館資訊
- 地址:金門縣烈嶼鄉湖埔路(連接勇士堡與鐵漢堡)
- 開放時間:每日 08:00–17:00
- 電話:082-364510
- 展館特色:地雷展示、模擬爆炸體驗、軍事坑道導覽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地雷主題館
烈嶼三堡中的戰地雙雄
在金門烈嶼鄉的黃厝海岸,有兩座碉堡並肩守望——勇士堡與鐵漢堡,它們不僅是軍事防線的核心,更是金門戰地文化的具象記憶。兩堡透過地下坑道相連,現已整合為地雷主題館,讓旅人能身歷其境地感受當年前線的緊張氛圍。
離開勇士堡,我沿著坑道準備前往相連的鐵漢堡。坑道入口處有微光,但越走越深,黑暗像是緩慢壓下的石門,吞沒了手機的手電筒也吞沒了時間感。我原本想拍幾張照紀錄,但光線太弱,牆面又潮濕,最後只留下心裡的畫面。
走在坑道裡,腳步聲空空地撞上牆壁,像是有人悄悄跟著你走。地下坑道略有高低起伏,轉角處忽然出現一道更深的走廊,感覺每一個角落都可能藏著什麼,不一定是物件,也許是一段被困住的記憶。
那段路不長,卻走得特別慢——不是身體的速度,是心裡的節奏。每一步,都像在穿越歷史的縫隙。走到鐵漢堡門口時,微光重新出現,像是告訴你:你從黑暗裡走出來了,也把一段歷史走進心裡了。
因為隧道實在是太黑了我沒能拍照,只有出坑道後但它與地雷主題館是透過坑道相連的軍事堡壘,曾是金門防線上的重要據點。走在坑道裡,高低起伏、忽明忽暗,彷彿每個轉角都藏著一段未說完的戰地故事。
走出坑道之後,陽光驟然灑下,眼前的景象像是電影畫面切換——戰車與大砲靜靜陳列在草地上,孤立而堅定。我拿起相機拍下它們,不為打卡,而是想捕捉那種「和平下的軍備沉思」。
坦克的外殼已被時間氧化,炮管指向遠方,但那遠方早已不再有敵人。大砲蹲伏在一旁,像是在守著某段過去的寂靜。這些鋼鐵造物,曾是軍人眼中的信賴之物,如今成了旅人相機裡的背景。照片能記下形狀,但真正留住的是氣氛——那種歷史就在身邊的感覺。
而我,在畫面之外靜靜站著,心裡卻拍下了更多:這些武器不再對準敵人,而是在對著我們說「別忘了」。
勇士堡資訊
- 地址:金門縣烈嶼鄉黃厝海岸
- 開放時間:每日 08:00–17:00
- 門票:全票 NT$30,優待票 NT$15,團體票 NT$25
- 電話:082-364510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勇士堡
特色亮點:
- 建於 1949 年,原名「四八高地」,後因軍人英勇事蹟改名為勇士堡。
- 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砲堡、中山室與寢室;下層設有機槍堡、彈藥庫、消防水池與戰車堡。
- 入口設有壕溝與偽裝網,重現戰地防禦工事。
- 地雷展示區模擬爆炸聲響,提供臨場體驗。
鐵漢堡資訊
- 地址:金門縣烈嶼鄉黃厝海岸
- 開放時間:每日 08:00–17:00
- 門票:與勇士堡共用票價
- 電話:082-364500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鐵漢堡
特色亮點:
- 佔地約 4,500 平方公尺,外牆仿城牆設計,高約 5 公尺,氣勢磅礴。
- 分上下層:地上設有砲堡、中山室、彈藥庫;地下則有機槍堡、寢室、消防水池與戰防砲。
- 地下坑道長達 115 公尺,與勇士堡相連,現為地雷展示館。
- 展示各式地雷與排雷程序,並設有模擬爆炸體驗區。
距離只有幾五公里,記憶卻跨越海峽
剛抵達湖井頭戰史館,手機立刻跳出「國際漫遊」訊息——這裡距離廈門僅約 5,000 公尺,是金門最靠近對岸的前線據點之一。站在館外的瞭望台,透過高倍望遠鏡望向廈門的高樓,心裡湧起一種奇妙的感覺:這麼近,卻又這麼遠。
館內的展示不只是武器與戰史,更有一區特別設置的紅色電話亭。拿起話筒,耳邊傳來的是當年阿兵哥與居民的錄音——有的是生活瑣事,有的是戰時通話,有的甚至是兩岸之間的心戰喊話。那種「彼此都在聽彼此說什麼」的氛圍,讓人不寒而慄,也不禁沉思:語言可以是橋樑,也可以是武器。
我一邊聽著錄音,一邊望向對岸,心裡交錯著好奇與敬畏。這裡不只是展示館,更像是一座聲音的博物館,收藏著那些不能說、卻一直在說的歷史。
📍 湖井頭戰史館資訊
- 地址:金門縣烈嶼鄉湖井頭村
- 開放時間:每日 08:30–17:00
- 電話:08-236-4403
- 展館特色:高倍望遠鏡、紅色電話亭、戰史展示、武器陳列、影音導覽
- 官方介紹:金門觀光旅遊網湖井頭戰史館
炒飯、牛骨湯與金門的最後一口溫度
旅程的尾聲,我來到金門在地人一致推薦的老字號——高坑牛肉食樂苑。原本是為了吃那碗傳說中的牛肉麵而來,結果肚子太餓,改點了牛肉炒飯——一上桌,香氣就先把我打敗了。
炒飯裡的牛肉切得厚實,油香四溢,粒粒分明的米飯吸飽了牛肉的精華,一份不到三百元,卻吃到撐、吃到不捨得停筷。每一口都像是在咀嚼金門的土地與時間,扎實、濃郁、毫不妥協。
旁邊那碗純牛骨湯更是靈魂所在——湯頭清澈卻濃郁,喝起來像是骨頭在水裡慢慢說話。我本來已經飽到不行,卻還是撐著把整碗喝完,因為那種溫潤的滋味,像是在替整趟旅程畫下句點。
📍 高坑牛肉食樂苑資訊
- 地址:金門縣金沙鎮高坑38號
- 電話:082-352-549
- 營業時間:11:00–14:30/17:00–20:30
- 推薦品項:牛肉麵、牛肉炒飯、牛骨湯、牛肉乾伴手禮
- 官方網站:高坑牛肉食樂苑 Kow Kun
島嶼的餘光與未竟的畫面
這趟金門之旅,像是一場被時間雕刻過的散文,每一站都留下了記憶的刻痕。從胡璉將軍的勳章開始,到地板下的文物、坑道裡的靜默、茶室裡的百感交錯,再到那碉堡間的黑暗與坦克旁的沉思,每一段都不只是走過,而是被心裡記住。
原本旅程的最後一站,應該是親自走上金門大橋,感受那座歷時二十年才完工的跨海巨構。但就在前往的途中,卻遇上了突如其來的火燒車事故——車輛爆胎撞上路緣石,火勢竄天,濃煙遮蔽了整座橋面。我只能在驚愕與無奈中趕緊撤離,沒能拍下那座橋的近景。
但也許,這樣的缺憾反而讓我更記得它。從遠方望去,金門大橋像是一條橫越海面的銀龍,在霧氣與夕光中閃爍著不同的表情。有時它像是通往仙境的通道,有時又像是歷史與現代交錯的脊梁。雖然沒能走上去,但那一刻的凝視,已足夠讓它成為我旅程裡最遙遠卻最清晰的風景。
而旅程的最後,我坐在高坑牛肉食樂苑的桌前,吃著牛肉炒飯、喝著牛骨湯,嘴裡是金門的味道,心裡是金門的重量。伴手禮裝進袋子,照片存進記憶卡,但真正的紀念,是那些沒拍下來的瞬間——那些只存在於我心裡的畫面。

金門,不只是戰地與歷史,它是一座會讓你在離開時,還會回憶的島。
雖然很熱就是了...
- #金門旅遊
- #離島小旅行
- #快閃金門
- #說走就走的旅行
- #旅行生活感
- #戰地風光
- #金門景點推薦
- #慢步調旅程
- #生活就是要出走
- #旅行的片刻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