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 淨業法心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20250803 淨業法心要


0726的課程,由於時間因素,沒有把「淨業法」說的太透徹。


這兩天讀到這篇文章,正巧就是「淨業法心要」。


透過故事的敘述,方便大家吸收。


*如果您曾經接受過,我的「淨業法」接引,請您看完以下故事後,回頭review您之前寫來的作業,重新再交一份來,謝謝。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阿彌陀佛


善守護敬上


*******


雪域高原上,一位老喇嘛手捧泛黃的貝葉經卷,目光穿越千年時光。


他說,蓮花生大士留下的教誨如同雪山中的寶藏,表面看似簡單,實則蘊含無上智慧。


在眾多教法中,有關消除業障的指引最為珍貴,卻也最常被誤解。


人們匆忙於各種懺悔儀式,卻往往忽略了蓮花生大士所指的更深層次的省悟。


這份省悟,才是打開心靈枷鎖的真正鑰匙。


*******


在古老的捲軸中,記載著一個關於此道的故事,它改變了無數求道者的命運,也許,今天它也將改變你...


*******


青藏高原的晨曦剛剛躍出雪山峰頂,丹增扎西就已經完成了一百零八遍的大禮拜。


他的額頭因長年累月的頂禮而形成了一塊深色的繭子,這在修行者中是虔誠的象徵。


丹增今年三十二歲,已在寺院修行十五年,是眾人眼中的模範僧人。


每天,他嚴格遵循寺院的作息,除了誦經禮佛,還會花大量時間進行懺悔儀式,希望能消除前世今生的業障。


然而,儘管外表平靜,丹增的內心卻始終不得安寧。


那些懺悔似乎只是表面的形式,無法真正觸及他心靈深處的不安。


夜深人靜時,他常常夢見自己被一團漆黑的濃霧包圍,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掙脫。


“也許我需要更加精進地懺悔,”丹增想,“也許我的懺悔還不夠誠懇。”


這一天,寺院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那是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穿著普通的灰布長袍,沒有任何裝飾,但他的眼神卻異常明亮,似乎能洞察一切。


老者向主持說明來意後,被安排在客房休息。


丹增被主持叫去照顧這位客人。


他端著酥油茶走進客房時,老者正盤坐在窗前,沐浴在晨光中。


“您好,尊敬的客人,我是丹增。”


他恭敬地鞠躬。


老者微笑著接過茶碗,“我聽說你是這裡最勤勉的修行者,每天都進行大量的懺悔儀式。”


丹增謙虛地低下頭,“我只是在盡力而為,希望能夠消除業障。”


消除業障...“老者輕輕啜飲了一口茶,眼神投向遠方,"你認為懺悔是消除業障的核心嗎?”


丹增感到有些困惑,難道不是嗎?


我們的教法不是說,通過真誠的懺悔可以淨化業障嗎?


老者放下茶碗,平靜地說道:


蓮花生大士曾說過:懺悔只是表面的形式,真正消除業障的核心在於一種更深層次的省悟。


丹增感到震驚,他從未聽說過這樣的教導。


作為一名虔誠的信徒,他讀過許多關於蓮花生大士的教法,但似乎從未接觸過這樣的觀點。


“請原諒我的無知,尊敬的長者,能否請您詳細解釋一下這種省悟是什麼?”


丹增急切地問道。


老者看著丹增渴求真理的眼神,微微一笑,“這不是可以用語言簡單描述的。如果你真心想瞭解,明天黎明時分,到寺院後山的蓮花洞來找我,我會給你指引。”


第二天清晨,天還未亮,丹增就起床準備前往蓮花洞。


這個洞穴據說是蓮花生大士曾經閉關修行的地方,但因路途險峻,很少有人前往。


山路崎嶇,丹增走得很吃力。


當他終於到達洞口時,已經氣喘吁吁。


洞內點著一盞油燈,老者靜靜地坐在那裡,彷彿已等候多時。


“你來了!”老者說,“坐下吧,我們開始今天的課程。”


“丹增恭敬地坐在老者對面。”


首先,我想問你一個問題,“老者的聲音平靜而有力,"你每天進行懺悔儀式,是出於什麼動機?”


丹增不假思索地回答:

“為了消除業障,獲得解脫。”


那麼,老者繼續問道,“你認為業障是什麼?”


丹增思索了一下,“業障是我們過去所犯下的錯誤和罪業,它們阻礙我們的修行和解脫。”


老者點點頭,又問:


“那麼,誰在造業?”


誰在懺悔?


誰在獲得解脫?


丹增感到這些問題越來越深奧,他有些猶豫地回答:


“是...我?”


我的心?


“很好!”老者說,“現在閉上眼睛,告訴我,你能找到這個'我'嗎?”


丹增閉上眼睛,試圖在內心尋找那個"我"。


他感受到自己的呼吸,感受到身體的感覺,感受到各種念頭的生起和消失,但當他試圖抓住那個"我"時,卻發現它似乎無處可尋。


過了很久,丹增睜開眼睛,困惑地搖搖頭,"我找不到..."


老者慈祥地微笑著,"這就是蓮花生大士所說的省悟的開始。


業障的本質不在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你對'我'的執著。


真正的懺悔,不是為了消除某些行為的後果,而是要認識到造業者的本性是空的。


丹增感到一絲領悟,但還是有很多疑惑,“但是,如果沒有'我',那麼誰在經歷苦樂?

誰在修行?

誰在解脫?


“老者拿起一塊石頭,放在丹增面前,"看著這塊石頭,告訴我,它是什麼?”


“這是一塊石頭。”


丹增回答。


是的,從世俗諦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塊石頭。


但從勝義諦的角度來看,它是什麼?


丹增回憶起自己學過的空性教法,“從勝義諦來看,它沒有固有的本質,是因緣和合而成,本性是空的。”


“正是如此,”老者說,“同樣,'我'也是如此。”


在世俗諦中,有一個經歷苦樂、修行和解脫的'我',但在勝義諦中,這個'我'是空性的,沒有固有的實體。


老者繼續解釋道:

“當你執著於'我'是實有的,你就會不斷地造業。


當你執著於業障是實有的,你就會陷入懺悔的循環而無法真正解脫。


真正的懺悔,是認識到造業者和業障本身都是空性的。


這就是蓮花生大士所說的那種被眾生忽視的省悟。”


丹增感到一些理解,但仍有困惑,“但是,如果一切都是空性的,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修行?


為什麼還要關注善惡因果?


老者拿起茶碗,輕輕旋轉,“看!這茶水在旋轉,但茶碗沒有動。


同樣,在空性的茶碗中,因果的茶水依然旋轉。


理解空性不是否定因果,而是更深層次地理解因果的本質。”


連續幾天,丹增都前往蓮花洞向老者學習。


每一次交談都讓他對自己多年的修行有了新的認識。


他開始明白,自己過去的懺悔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而沒有觸及更深層的實相。


一天,當丹增再次來到蓮花洞時,發現洞內空無一人。


他四處尋找,卻沒有找到老者的蹤跡。


正當他疑惑之際,洞內的一塊石壁上出現了一行字跡:


“若欲消除業障,須知業障本空。

懺悔非為消業,而為認識心性。”


丹增震驚地看著這行字跡,突然明白了老者的身份。


傳說中,蓮花生大士離開西藏時曾預言,當時機成熟,他會以各種形式回來指引有緣人。


難道...


就在這時,洞外突然刮起一陣強風,一片雲霧籠罩了整個山洞。


當雲霧散去,丹增發現自己手中多了一個小小的水晶瓶,裡面裝著某種神秘的液體...


這個水晶瓶究竟是什麼?


它與蓮花生大士所說的“消除業障的核心不在懺悔!”有何關聯?


那位神秘老者留下的最後啓示,又隱藏著怎樣震撼心靈的真相?


丹增在接下來的修行之路上,將面臨怎樣的轉變與覺醒?


一場關於心性本質的奇妙旅程,即將揭開神秘的面紗...


丹增小心翼翼地捧著水晶瓶,瓶中液體在陽光下呈現出七彩光芒,彷彿活物一般流轉。


他回到寺院,將這段經歷告訴了主持。


主持聽後,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這是阿加達甘露,傳說中蓮花生大士留下的心性明鏡藥。


它不是普通的藥物,而是一面能照見心性本質的明鏡。


“我應該如何使用它?”


丹增問道。


主持沈思片刻,“將一滴甘露置於舌尖,然後進入禪定。


但請記住,它只是工具,真正的覺醒來自於你自己的心。”


當晚,丹增按照指示,將一滴甘露置於舌尖。


剎那間,一股清涼感從舌尖擴散至全身,隨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輕盈感。


他進入禪定狀態,意識開始穿越時空的界限。


在這奇妙的意識旅程中,丹增看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


他看到自己曾是一位商人,為了利益欺騙他人;

他曾是一位戰士,在戰場上奪取他人生命;

他也曾是一位修行者,卻因驕傲而墮落...

這些畫面如走馬燈般在心中閃過,但奇怪的是,丹增並沒有感到往常那種懺悔時的羞愧和痛苦。


相反,他感到一種超然的覺知,彷彿在觀察一部與自己無關的電影。


忽然,所有畫面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無邊的光明。


在這光明中,丹增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覺知狀態。


在這種狀態中,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我",沒有"他",只有純粹的存在。


當丹增從禪定中醒來時,天已經亮了。


他感到自己的內心發生了某種根本性的變化。


那些曾經困擾他的內疚、焦慮和不安,如同晨霧般消散。


接下來的日子裡,丹增繼續他的日常修行,但方式卻完全不同了。


他不再機械地進行懺悔儀式,而是將注意力放在每一個當下的覺知上。


他開始觀察自己的念頭如何生起,如何停留,又如何消失,而所有這些過程中,有一個恆常的覺知一直存在。


一個月後,丹增再次來到蓮花洞。


這次,他不是來尋找老者,而是來感謝和致敬。


當他坐在洞中禪修時,他再次體驗到那種純粹的覺知狀態。


在這種狀態中,他似乎聽到了蓮花生大士的聲音:


“業障的本質是執著,

執著的根源是無明。


無明使眾生看不到心性的本來面目,因而產生二元對立的分別心,進而產生貪嗔痴等煩惱,最終導致造業。


真正的懺悔,不是為了消除某些行為的後果,而是要認識到造業者的本性是空的,業障的本性也是空的。


這種認識,就是那被眾生最常忽視的省悟。”


丹增恍然大悟。


多年來,他一直認為懺悔是消除業障的核心,卻沒有認識到,真正的懺悔是對心性本質的覺醒。


只有當我們認識到"我"的本性是空的,才能真正超越業障的束縛。


回到寺院後,丹增開始以新的方式教導其他僧人。


他不再強調外在的儀式和形式,而是引導他們關注內在的覺知和對心性本質的探索。


“懺悔不是為了抹去過去,”他告訴年輕的僧人們,“而是為了在當下完全地覺醒。


當你認識到造業者本身是空性的,你就自然而然地從業障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很多僧人起初難以理解這種教導,他們習慣了傳統的懺悔方式。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體驗到這種內在覺醒的力量。


寺院的氣氛逐漸改變了。


僧人們不再僅僅關注外在的儀式和規則,而是更加註重內在的覺知和智慧的培養。


修行不再是一種負擔或義務,而成為一種喜悅和自發的探索。


幾年後,丹增成為了寺院的主持。


在他的帶領下,寺院成為了藏區著名的修行聖地,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求道者。


然而,丹增從不將自己視為導師或權威。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修行者,”他常常說,“我唯一的特殊之處,就是有幸得到了蓮花生大士的指引,認識到了那被眾生最常忽視的省悟。”


在丹增六十歲那年,一位來自遙遠東方的學者來到寺院,希望記錄藏傳佛教的修行方法。


當他問丹增消除業障的核心是什麼時,丹增笑著回答:


“許多人認為懺悔是消除業障的核心,但蓮花生大士教導我們,真正的核心是對心性本質的省悟。


當你認識到造業者和業障本身都是空性的,你就自然而然地從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這種省悟,不是通過思維或理論獲得的,而是通過直接的體驗。”


學者離開後,丹增感到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


他開始準備閉關,希望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本性的探索中。


在閉關的前一天晚上,丹增做了一個夢。


在夢中,他看到自己站在一片無邊的光明之中,那位曾經指導他的老者就站在面前,微笑著看著他。


你已經完成了我交給你的任務,老者說,“你已經將那被眾生最常忽視的省悟傳遞給了需要的人。”


丹增在夢中向老者頂禮,“這一切都是您的教導的功勞。”


老者搖搖頭,“我只是指引了方向,真正的覺醒是你自己實現的。


記住,每個人都有能力直接認識自己的心性,不需要依賴外在的權威或傳統。


這就是蓮花生大士最深刻的教導。”


夢醒之後,丹增感到一種深深的平靜和滿足。


第二天,他帶著輕鬆的心情進入了閉關室。


三年後,當寺院的僧人們打開閉關室的門時,他們驚訝地發現,丹增的身體保持著禪定的姿勢,沒有任何腐敗的跡象,臉上帶著平靜的微笑,彷彿只是在深度睡眠中。


更令人驚訝的是,閉關室內瀰漫著一種奇特的香氣,牆壁上不知何時刻滿了蓮花生大士的教言,其中最醒目的一句是:


消除業障的真諦,不在懺悔,而在這被忽視的覺醒。


這個故事很快傳遍了整個藏區,成為修行者口耳相傳的教言。


人們開始重新思考懺悔的意義,開始更加關注對心性本質的探索和體驗。


而那位東方學者,在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將這些教導編纂成書,取名為《心性明鏡:蓮花生大士的隱秘教言》。


這本書幫助無數人重新理解了業障和懺悔的本質,引導他們走向內在的覺醒之路。


書中最核心的一段話是這樣的:

“業障的本質不在於行為本身,而在於執著。


當你執著於'我'是實有的,你就會不斷地造業。


當你執著於業障是實有的,你就會陷入懺悔的循環而無法真正解脫。


真正的懺悔,是認識到造業者和業障本身都是空性的。


這種認識,就是蓮花生大士所說的那種被眾生最常忽視的省悟。”


多年後,有人說在喜馬拉雅山深處的某個山洞里,看到一位鶴發童顏的老者正在教導一群求道者。


老者的教導與丹增當年的經歷驚人地相似。


當被問及身份時,老者只是微笑,不置可否。


又有人說,在某些特定的滿月之夜,如果你帶著真誠的心來到蓮花洞,靜心等待,或許能聽到一個平靜而有力的聲音,重復著那句千古不變的教誨:

“懺悔非為消業,

而為認識心性。”


這就是蓮花生大士留給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一種被眾生最常忽視,卻能帶來真正解脫的省悟。


蓮花生大士的教誨提醒我們,真正的懺悔不是為了消除外在的業障,而是為了認識心性的本質。


當我們明白造業者與業障本身都是空性的,我們就能從根本上超越二元對立,獲得真正的解脫。


這種內在的覺醒,才是修行的核心所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剛兄弟的對話 - 善守護的沙龍
36會員
1.5K內容數
2025/07/31
20250801 一句口訣 有一句口訣: 眼見而心相應,是凡夫境界; 心觀而眼相應,是菩薩境界。 如果您看到這句,有爆炸的感覺,請來找我。 我當為您接引。 阿彌陀佛 善守護敬上 *補上202508 中觀堂六地藏主祈收據
Thumbnail
2025/07/31
20250801 一句口訣 有一句口訣: 眼見而心相應,是凡夫境界; 心觀而眼相應,是菩薩境界。 如果您看到這句,有爆炸的感覺,請來找我。 我當為您接引。 阿彌陀佛 善守護敬上 *補上202508 中觀堂六地藏主祈收據
Thumbnail
2025/07/29
20250730 有關空行母 同學問:你有認識空行母嗎? 我:有一位蒙古歌手,叫做「黛青塔娜」,我認得她。 她是空行母。 您可以聽聽她的歌。 但是,不要常聽。 同學:為什麼? 我:裡面有太濃的思念與哀傷,情緒容易被影響,偶爾感受一下就好。 同學問:還
Thumbnail
2025/07/29
20250730 有關空行母 同學問:你有認識空行母嗎? 我:有一位蒙古歌手,叫做「黛青塔娜」,我認得她。 她是空行母。 您可以聽聽她的歌。 但是,不要常聽。 同學:為什麼? 我:裡面有太濃的思念與哀傷,情緒容易被影響,偶爾感受一下就好。 同學問:還
Thumbnail
2025/07/28
20250816   < 護法總說 > 現場  &  線上課程 我有三位好朋友: 小白。 小銀。 小藍。 ( 寫在這裡:20240311  我與你同行 - 大白傘蓋佛母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GC7yqarJt/ 寫在這裡:2
Thumbnail
2025/07/28
20250816   < 護法總說 > 現場  &  線上課程 我有三位好朋友: 小白。 小銀。 小藍。 ( 寫在這裡:20240311  我與你同行 - 大白傘蓋佛母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GC7yqarJt/ 寫在這裡:2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一心觀禮,壽命無量,光明無量,菩薩弟子,聲聞天人,壽命悉皆無量,國土名字,都勝十方,無衰無變,建立常然,殊勝希有,阿彌陀佛。
Thumbnail
淨土法門乃一乘了義、三根普被、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之不可思議法門,印光大師所謂「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而其中之《無量壽經》乃淨土法門之總綱,淨土群經之首。現在大家是各種都在忙,《淨修捷要》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
Thumbnail
淨土法門乃一乘了義、三根普被、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之不可思議法門,印光大師所謂「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而其中之《無量壽經》乃淨土法門之總綱,淨土群經之首。現在大家是各種都在忙,《淨修捷要》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Thumbnail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