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一出爐,市場瞬間炸鍋,簡直是「通膨開外掛」。數字直接把分析師的預測踩在腳下,年增率飆到 3.3%,不僅高過預期的 2.5%,還是今年 2 月以來最高;月增率更是暴衝 0.9%,創下三年以來最大漲幅。

PPI數據
分析這波突襲數據成因?主要是服務業成本猛漲 1.1%,刷新自 2022 年 3 月以來的紀錄。批發零售利潤率大跳 2%,全靠機械設備批發撐場;能源價格也追隨油價一路加速往上衝。核心 PPI 同樣火熱朝天,年增 3.7%、月增 0.9%,雙雙創下兩年多來新高。
數據公布後,那指、標普、道指週四期貨齊刷刷往下滑,美元指數短線拉升,現貨黃金掉頭向下,華爾街降息夢瞬間被澆了桶冰水。

CME顯示降息機率約92% 昨天是99%
更糟的是,這場「通膨復活」還牽動聯準會內部的降息派與謹慎派激烈交鋒。
舊金山聯準總裁戴莉直接潑冷水,反對 9 月一次降 50 個基點 (2碼);芝加哥聯準總裁古爾斯比警告別急著鬆手;另一邊,理事鮑曼與華勒先前已按捺不住,覺得 7 月就該動刀。
一句話:7 月這波 PPI,不只是數據超乎預期的火熱,更像是給聯準會加了一道「選擇題」,9 月利率路線該怎麼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