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三藏-相應部 11.16 💠 Yajamāna-suttaṃ(祭祀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王舍城(Rājagaha)附近的鷲峰(Gijjhakūṭa,讀音:吉佳古搭,傳統譯名:靈鷲山)山頂。 那時,天神之王薩迦(=帝釋天)來到佛堂身邊,向佛陀禮敬之後,站在一旁,以偈言問道: Yajamānānaṁ manussānaṁ 舉行祭祀的人們 puññapekkhāna pāṇinaṁ 祈求能獲得福德 Karotaṁ opadhikaṁ puññaṁ 作為輪迴的助緣 kattha dinnaṁ mahapphalan 佈施誰得大果報 佛陀以偈言回答:

佛陀法語 | 關於佈施

佛陀法語 | 關於佈施

Cattāro ca paṭipannā 四種行於正道者 cattāro ca phale ṭhitā 以及四種已熟果 Esa saṅgho ujubhūto 這就是正直僧團 paññāsīlasamāhito 勤修戒定慧三學 Yajamānānaṁ manussānaṁ 舉行祭祀的人們 Puññapekkhāna pāṇinaṁ 祈求能獲得福德 Karotaṁ opadhikaṁ puññaṁ 作為輪迴的助緣 Saṅghe dinnaṁ mahapphalan 佈施僧得大果報​ ----

佈施,是佛陀所教導的善業的第一條,目的在訓練我們的心願意『捨』 願意『捨』的時候,救贖開始鬆開輪迴的繩結的時候。 因為一切的「生」來自於「貪愛」、因貪愛而產生「追求和慾望」、這代表了「有」了行動目標和動力,接著就是為了這個目標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在此過程之中,就會有樂愁悲苦憂惱,然而當一切滅去後,又因為貪愛和執著,又產生了新的一輪。 願意「捨」,代表已經知道問題的癥結在於「想要」或「保有」的執取欲望,也就是是貪與瞋(因為無法保有,於是產生不滿)。 而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捨去透過身體可感知的物質、一部分是捨去心中的「我」。 當然最治根的方法,是捨棄「我」,達到「無我」 但是這並不容易,因為這是數不清的輪迴以來的習慣傾向,就像是一輛失速列車,沒有辦法一下子就煞車得了。 所以從「身外之物」開始學習能捨的心,是比較合理的方法。 此外,捨也是一種與他人分享的善意,可以消除「我」,以及因為「我」而產生的「你/他」概念,進而達到真正的無我和無他,一切平等的境界。 這是因為從最根本的組成分子來說,每個生命,都來自緣起,來自其他的條件支持而存在,沒有任何一種生命形態是不需要其他條件而產生、而持續。 這也可以訓練我們要知足與感恩。 佈施,是一個可大可小的話題。 在許多經典中都可以看到佛陀以不同方式和比喻來教導,可見其重要性!

----

順道一提,最近剛好適逢傳統習俗稱之的「鬼月」。南傳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中,沒有「普渡」的說法,因為佛陀所說的鬼界眾生,只有少數成為『他施餓鬼』(Paradattūpa-jīvika-peta,意譯:依靠他人施捨的物品而存活的鬼)但是,他們想要的是『功德』,而非『物質、供品』。 而人們認為的普渡求財,在巴利三藏中,也是不完全合理的狀況,因為絕大部分的鬼界眾生,是因業報而活,其業報的優劣差距極大,有過得很好的鬼、有些可能還是有鬼僕、鬼妻、有宮殿、有超能力的夜叉,也有只能靠吃廢棄物維生、或根本永遠吃不飽的尖嘴餓鬼... 或許因為果報成熟,某些人類剛好在普渡時,許願發財、且因緣成熟,所以有發財好事發生。 但若是沒有看清楚因果關係,就妄自做出錯誤的等號連結,還以此宣傳、徹底奉行錯誤的做法,那麼便是一種不明緣起的愚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陀的智慧寶庫
3會員
49內容數
透過學習巴利三藏的經藏、律藏、論藏,累積波羅蜜、藉佛法僧三寶之力,願早日解脫輪迴之苦。
佛陀的智慧寶庫的其他內容
2025/08/28
在祇園(Jeta-vana,Jeta為人名,讀音:傑達,傳統音譯為「祇陀」;vana是樹林)附近。 天神之王薩迦(=帝釋天)來到佛陀所在處,他向佛陀禮敬後,站在一旁,問:
Thumbnail
2025/08/28
在祇園(Jeta-vana,Jeta為人名,讀音:傑達,傳統音譯為「祇陀」;vana是樹林)附近。 天神之王薩迦(=帝釋天)來到佛陀所在處,他向佛陀禮敬後,站在一旁,問:
Thumbnail
2025/08/27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王舍城(Rājagaha,讀音:拉 久嘎哈)附近的的「竹林 松樹餵食園」(veḷuvane kalandakanivā) 佛陀在那裡召集了比庫僧團,並為他們開示以下的法
Thumbnail
2025/08/27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王舍城(Rājagaha,讀音:拉 久嘎哈)附近的的「竹林 松樹餵食園」(veḷuvane kalandakanivā) 佛陀在那裡召集了比庫僧團,並為他們開示以下的法
Thumbnail
2025/08/26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座落於維薩璃(Vesālī,傳統譯名:毘舍離)附近的大樹林中的一間尖頂廳堂(mahāvane kūṭāgārasālā,傳統譯名為:大林重閣講堂)。 那時,名叫馬哈里(Mahāli)的利恰威(Licchavi,傳統譯名:離車族)青年,來到佛陀身邊坐下,並問道: 「尊者,請問您見過
Thumbnail
2025/08/26
有段時間,佛陀住在座落於維薩璃(Vesālī,傳統譯名:毘舍離)附近的大樹林中的一間尖頂廳堂(mahāvane kūṭāgārasālā,傳統譯名為:大林重閣講堂)。 那時,名叫馬哈里(Mahāli)的利恰威(Licchavi,傳統譯名:離車族)青年,來到佛陀身邊坐下,並問道: 「尊者,請問您見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2024年7月30日(二)欣逢藏曆出龍日,觀音山 禮請臺灣薩迦寺僧團舉辦「龍王供養祈福、招財、除障、祛病法會」。法會壇城依據密續如理設置,特別製作大型的龍王多瑪,準備各種鮮潔豐富、如法契應的供品等,每一環節都用心備辦,務求符合儀軌,極盡慎重及嚴謹。
Thumbnail
2024年7月30日(二)欣逢藏曆出龍日,觀音山 禮請臺灣薩迦寺僧團舉辦「龍王供養祈福、招財、除障、祛病法會」。法會壇城依據密續如理設置,特別製作大型的龍王多瑪,準備各種鮮潔豐富、如法契應的供品等,每一環節都用心備辦,務求符合儀軌,極盡慎重及嚴謹。
Thumbnail
《阿毘達磨》論藏中所載:龍族非常富裕,資食豐足,倘能令彼歡悅,則可令人財福具足、人丁旺盛、風調雨順、瘟疫不起,否則將會導致常遇逆障惡緣。供養龍族之功德利益:財富資財得顯著增長,具足權貴,人所敬愛。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家安泰,免受疾病、瘟疫,怪病等侵害。事業順利。
Thumbnail
《阿毘達磨》論藏中所載:龍族非常富裕,資食豐足,倘能令彼歡悅,則可令人財福具足、人丁旺盛、風調雨順、瘟疫不起,否則將會導致常遇逆障惡緣。供養龍族之功德利益:財富資財得顯著增長,具足權貴,人所敬愛。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國家安泰,免受疾病、瘟疫,怪病等侵害。事業順利。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佛陀初轉法輪日 祈福除障系列法會。值此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特別於慶讚佛陀初轉法輪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敬邀全球法友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觀音山 慶讚佛陀初轉法輪日 祈福除障系列法會。值此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特別於慶讚佛陀初轉法輪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敬邀全球法友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不管是佛的形像、舍利、塔廟我們都應該要供養,也要勸導眾生一起來作供養,因為供佛福德無量無邊,所以一定要親手去做,就算時間不允許,也要用其他方式盡量參與,把握這樣的修福機會。」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前往護持登記!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不管是佛的形像、舍利、塔廟我們都應該要供養,也要勸導眾生一起來作供養,因為供佛福德無量無邊,所以一定要親手去做,就算時間不允許,也要用其他方式盡量參與,把握這樣的修福機會。」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前往護持登記!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佛陀傳下「佛頂尊勝陀羅尼」,開示解脫之法,而善住天子於六日六夜的持誦之後,便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得以增福添壽。敬邀您把握億倍功德日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佛陀宣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的緣起,是為了救度一位「善住天子」。在佛陀住世時期,有一位天界的善住天子,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祂福報即將享盡,七日後將會死亡;命終之後,會投生到娑婆世界受輪迴之苦,先投胎做七種畜生身,然後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後,才能得生人身,但會生在貧窮卑賤之家,而且在娘胎內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佛陀宣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的緣起,是為了救度一位「善住天子」。在佛陀住世時期,有一位天界的善住天子,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祂福報即將享盡,七日後將會死亡;命終之後,會投生到娑婆世界受輪迴之苦,先投胎做七種畜生身,然後墮落地獄;從地獄出來後,才能得生人身,但會生在貧窮卑賤之家,而且在娘胎內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