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筆記:《一個外送員的21種死亡方式》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表演資訊:

2025台北藝穗節|達秋劇團《一個外送員的21種死亡方式》

2025/08/16(六)14:30剝皮寮歷史街區

《一個外送員的21種死亡方式》是一齣獨角戲作品,舞台佈景與道具簡單,卻驚喜百出。因為是小劇場的演出,舞台佈景與道具都不繁雜,場上主要使用的道具只有一個馬桶座、馬桶刷與一個服裝店常見的人體模型。這樣的舞台設置為外送員的生活環境營造出一種「家徒四壁」的感覺,而看演員拆卸人體模特兒,將其部件作為傢俱等表演,更帶出這個角色的「瘋」和「失現實」。

這是一名患有白日夢妄想症的外送員,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颱風夜,接單、送單到棄單,虛實交雜,穿梭於現實與妄想中的瘋狂旅程。演員一人分飾多角,透過精湛的表演,演繹外送員的內在世界。整齣劇目在妄想與真實中交錯跳躍,呈現出一個處於社會底層位置的人,如何「把世界看成自己想要看成的樣子」。

這齣劇點出社會結構與資本主義對邊緣族群的壓迫,在精神病與創作的關係上也有著墨。而透過「尋死」的行動與「尋死不成」,諷刺而荒唐地,展現了人看似有行動與選擇的空間,事實上可能卻連放棄生命都無能為力。劇作的語言是有殺傷力的幽默,每一句都鞭在痛點上,而因為真實,才能讓人大笑出聲。

一些我讀取到的、連結到的思考……

劇中不斷提到,外送員認為自己是創作者,要寫詩、寫歌,甚或是寫一本成功學的書。然而,一旦他吃下醫生開的藥,這一切的靈感就通通離他而去了。創作是不是要有點病?一種自覺懷才不遇或厭世的病?創作本身,是不是原本就包含了一種「宣洩不正常慾望」的可能性?

那種不正常,在外送員身上是被確診為「白日夢妄想症」的東西,由「藥物」來抑制之。然而,醫生(社會大眾、主流)所意圖去導正、抹除的「不正常」,卻可能是人之所以為他自己,為一個創作者,賴以維生的東西。我常覺得創作者和自身的困擾、病態,處於一個相當微妙的關係中。而

除了創作以外,白日夢妄想症為了什麼而存在?把這些花俏的戲劇剝掉,外送員一角就是在殘酷的社會上苟延殘喘的社會底層。所以,白日夢妄想症是一層欲蓋彌彰的自我欺騙嗎?(溫柔一點的話也許可以說是自我安撫)帶來夢想、希望和信念,緩衝或扭曲峰利的現實,更讓外送員發覺「尋死」的可能性時充滿力量。

物理上的活下去,在人世間將肉身留得更久些,可以說是積極樂觀的結果嗎?我好像會想消極的認為,那是一種對世界更為悲觀,對人的主體性、自由意志之類的東西,看得更破更透徹的結論。人終究是任這個社會擺佈的傀儡,最可悲的,是連尋死都沒有能力。喜劇的殼裡裝著悲催的現實,絕望又無力的時候,總還可以笑吧?

也許這樣,活過就不算一無所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陽光、空氣、水及其他
10會員
16內容數
精神糧食的消化過程紀錄……如果你也熱愛故事(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影像、劇場等),歡迎光臨∠( ᐛ 」∠)_!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3 這個數字,讓人自然聯想到「最後的晚餐」。我認為 2021 年的日本電影《在車上》也有類似的安排。 主角劇場導演(1)+ 編劇老婆(1)+ 韓國劇作家尹秀(1)+ 柚原小姐劇團幹事(1)+ 女司機渡利峽(1)+ 《凡尼亞舅舅》劇目演出者(8)= 13。
Thumbnail
13 這個數字,讓人自然聯想到「最後的晚餐」。我認為 2021 年的日本電影《在車上》也有類似的安排。 主角劇場導演(1)+ 編劇老婆(1)+ 韓國劇作家尹秀(1)+ 柚原小姐劇團幹事(1)+ 女司機渡利峽(1)+ 《凡尼亞舅舅》劇目演出者(8)= 13。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寫劇本,不是很成熟,是在2021年時寫的。 當時看到一位我很欣賞的,很有才氣又得過文學獎的文友(也是我的大學學弟,我們是在網路上認識才知道彼此念同一個大學)寫過很多舞台劇的劇本,覺得很有趣又很新鮮。從沒嘗試過這樣文體的我,就試著按著他的格式來寫看看,他本人也看過這
Thumbnail
寫在前面: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寫劇本,不是很成熟,是在2021年時寫的。 當時看到一位我很欣賞的,很有才氣又得過文學獎的文友(也是我的大學學弟,我們是在網路上認識才知道彼此念同一個大學)寫過很多舞台劇的劇本,覺得很有趣又很新鮮。從沒嘗試過這樣文體的我,就試著按著他的格式來寫看看,他本人也看過這
Thumbnail
《金華街的一月八日》於2022年榮幸收錄在《劇透:北藝大學生劇本創作集I》中,但其實這部劇本早在2020年以前便已完成,寫於疫情肆虐前的某一年。 這是一齣雙人獨幕劇,劇情聚焦於一名因傷退休的教師與其所雇用的裸體清潔人員之間,約莫一小時內的互動細節。沒錯,劇情充滿隱喻,而畫面畫面也蘊含富有意圖的
Thumbnail
《金華街的一月八日》於2022年榮幸收錄在《劇透:北藝大學生劇本創作集I》中,但其實這部劇本早在2020年以前便已完成,寫於疫情肆虐前的某一年。 這是一齣雙人獨幕劇,劇情聚焦於一名因傷退休的教師與其所雇用的裸體清潔人員之間,約莫一小時內的互動細節。沒錯,劇情充滿隱喻,而畫面畫面也蘊含富有意圖的
Thumbnail
2009年,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熱映,這才讓社會大眾開始注意到這群直對死亡的外線工作者,其實這行業包含的面向很廣,禮儀師、入殮師、法師、國樂手、化妝師、孝女白琴、雕刻師等,而近日熱度逼人的陸劇「春色寄情人」中男主的職業~遺體整容師,也在他們同一行列中。 或許是劇中場景位於小
Thumbnail
2009年,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熱映,這才讓社會大眾開始注意到這群直對死亡的外線工作者,其實這行業包含的面向很廣,禮儀師、入殮師、法師、國樂手、化妝師、孝女白琴、雕刻師等,而近日熱度逼人的陸劇「春色寄情人」中男主的職業~遺體整容師,也在他們同一行列中。 或許是劇中場景位於小
Thumbnail
邊緣人追劇救星!Going bus 現在什麼都要訂閱!就連A片都要訂閱😂真的有太多平台都採取訂閱制,連想看個A漫都要訂閱😂摸摸口袋;看看存則⋯只能做節流了吧!也只能這樣子了吧!薪水又沒漲⋯只能自立自強!😂有沒有工具可以幫忙減少支出?有得!想問我嗎?放假想一個人待在家裡看劇亦或者想要省摳摳,畢
Thumbnail
邊緣人追劇救星!Going bus 現在什麼都要訂閱!就連A片都要訂閱😂真的有太多平台都採取訂閱制,連想看個A漫都要訂閱😂摸摸口袋;看看存則⋯只能做節流了吧!也只能這樣子了吧!薪水又沒漲⋯只能自立自強!😂有沒有工具可以幫忙減少支出?有得!想問我嗎?放假想一個人待在家裡看劇亦或者想要省摳摳,畢
Thumbnail
關於往後的規劃跟一些介紹,都歡迎來打招呼,不用很嚴肅。
Thumbnail
關於往後的規劃跟一些介紹,都歡迎來打招呼,不用很嚴肅。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人生荒誕之處,喜劇同悲劇。 在諷笑的餘聲蕩漾之中,不忘反視自己。 看劇如窺視般的視角,看著與自身之外的人事物劇情發展,我們怒罵嘻笑悲泣,享受自己情緒的高昂起伏,卻可免於角色的一切責任與壓力。 這大概就是看劇過癮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摘要 本篇文章將會探討"死期將至"的觀後感心得,先介紹劇情大綱,劇情設計巧思,還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劇情大綱 "死期將至"述說著一個對人生失望的男生上班族自殺後,可以重新附身在其他人身上,值得一提的是,這邊的每個人都有明顯的死期,如果主角可以度過他們的死期,就可以用他們身體過完餘生
Thumbnail
摘要 本篇文章將會探討"死期將至"的觀後感心得,先介紹劇情大綱,劇情設計巧思,還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劇情大綱 "死期將至"述說著一個對人生失望的男生上班族自殺後,可以重新附身在其他人身上,值得一提的是,這邊的每個人都有明顯的死期,如果主角可以度過他們的死期,就可以用他們身體過完餘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