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的海風裡,多了一種藝術的氣息。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自9月5日起展開
邀請來自9個國家的藝術家及55組國內外藝術團隊,在四鄉五島帶來超過50件作品
島嶼的每個角落,因藝術而有了新的視角,無論是愛好拍照的文青還是喜歡慢慢感受空間的旅行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驚喜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位於南竿山隴排練場的作品《生命之網 Web of Life》
藝術家米谷健與茱莉亞,以細膩的釣魚線搭建出巨大的網絡結構
在紫外線燈光下,線條在漆黑的空間裡清晰浮現
站在作品前,彷彿被一張會呼吸的光網包圍,每一條線都像是生命之間的連結
讓人不自覺地放慢腳步,思考自己與自然、與海洋之間的關係
就在不遠處,山隴舊體育館內展出的柳幸典《哥吉拉計畫2025》帶來完全不同的震撼
作品中不斷投映原子彈爆炸的影像與迴盪的聲響,提醒著人類:科技與力量既能保護,也能摧毀
站在現場時,我真的起了雞皮疙瘩,那種對災難的集體記憶被拉回眼前,令人反思人類與科技之間的權力關係
位於珠螺海灣長堤這件《築巢》作品,我覺得它不只是雕塑,而像是一種生命的象徵
在被限制、被隔絕的環境裡,生命依然找到方法去生長、去重建,像鳥巢一樣倔強又溫柔
《海就是我的陸》讓我感覺到海不再是阻隔,而是一條把人與島嶼緊緊連結的路
舊船零件和錨鏈彷彿承載著馬祖人往返的記憶,重組後不只是藝術品
更像是一座凝聚情感的地標,提醒我們:漂泊不是失根,而是另一種扎根
《漁夢》作品像是一首會動的海上詩,把漁村的日常、潮汐的節奏都收進作品裡
看著機械裝置隨風轉動、像漁火閃爍,讓人彷彿聽見海的呼吸,也想起那些關於家鄉與海的溫柔記憶
《菊花5000朵》作品讓我感受到強烈的反差,曾經是炮火與緊張的據點,如今被溫柔的黃菊覆滿
花朵像是一種安靜的和解,替過去的傷痛蓋上一層溫暖的香氣,提醒我們和平與安寧比任何勝利都珍貴
《拍楸一簍光·竹影》給人一種安靜的美,像是把海岸的風、陽光和漁村的記憶一起編進竹簍裡
它不只是裝置藝術,更像一個留給海的詩意註腳,讓人靜下來感受曾經的榮景與當下的寧謐
如果有時間登上北竿,一定不能錯過驫舞劇場的現地創作《時間行者》
作品在北竿發電廠展出,結合表演與空間,舞者的身影穿梭在老電廠的陰影與光線之間
緩緩描繪出島嶼生活的轉變,也呈現了馬祖人從戰地生活走向安居樂業的歷程
《我是對的》外傳《欠打》作品,給我一種帶點自嘲的幽默感
那種「明知道會輸,還是要上場」的態度,反而讓人覺得真實又有點可愛
《海量》作品,甕與光影交錯之間,彷彿能聞到酒香、聽見海與飛機的聲音
在這裡時間變得緩慢,讓人重新感覺到與土地、與家的連結
《風化顯影》作品捕捉生鏽、剝落的物件,象徵海風、鹽霧與軍管歲月的侵蝕
並透過露天逆向顯影,讓影像在光、雨、風的作用下逐漸模糊或重現
呈現時間與環境交織的痕跡,也引發對歷史與記憶的思考
《漁汐》透過纖維與草編技藝,將漁具、手工痕跡與海洋記憶重新編織
呈現勞動與傳承的美,也提供了一個可以感受地方文化、探索技藝與記憶的互動空間
若你計畫來馬祖旅行,建議先索取「官方護照」,將主要展區分布與作品資訊帶在身邊,慢慢探索每一座作品
遊客可透過集章活動累積Artworks Collection印章:凡集滿20個印章,即可兌換精美禮品一份
此外,登島禮也別錯過:凡登島西茗及東引兩島觀展,至指定地點出示護照
即可加碼兌換限定禮品,每項禮品每人限領一次,數量有限,換完為止
今年的馬祖國際藝術島,帶給人的不只是視覺的震撼,更是一場心靈的旅行
當藝術在四鄉五島蔓延,就像「拍楸」一樣,把竹樁深深打入海底
也把馬祖人的文化與情感,深深印刻在每位旅人的心裡~
走在島上,每一步都像在閱讀一段段故事:風、海、光影與手工痕跡交織,藝術與島嶼生活融為一體
推薦大家親自來馬祖,用雙眼、雙手和心去感受這片海島上獨有的藝術氛圍與文化魅力,絕對會有出乎意料的驚喜
馬祖國際藝術島
官網:https://matsubiennial.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atsubiennial
IG:https://www.instagram.com/matsubiennial/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v2ZkkyUa6YzJEBEuGiygQ
☆歡迎加入金亮亮部落客吃喝玩樂社群☆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ickupuu/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ickupuuu/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pickupuu/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