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家庭議題:學習「怎麼說」勝過「不說」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有時候,

家庭裡最沉默的話題,

不是愛,是錢。


我們家從來不太談錢,

彷彿這件事默默被貼上了「不該說」的標籤。

直到前陣子,

因為一封來自銀行的通知,我們終於打開了這層靜默。

我才發現,藏在我們心裡不願說出口的,不只是金錢,

還有彼此的不安、誤解與擔憂。

錢,只是引爆點;

真正讓關係變得脆弱的,

是「不說」這個習慣。


那天爸爸打來,一開口語氣就很急,

要我把借錢的事情交代清楚,

說我不成熟、沒想清楚風險。

我沒有反駁,因為他講的不是沒有道理。

我只是冷靜地,把金額、原因、經過,

全部一一說明。


電話接給媽媽,她的語氣情緒化了很多。

她說她很心痛、也很擔心。

她問我為什麼什麼都自己扛,不跟他們說。

她說,她早就想叫我搬回家,但一直忍著不講。

「你非要待在台北,難道回家就不能做你想做的事嗎?」

她說:「你永遠不會懂,當父母的擔心。」

這句話好重,當下我心頭一沉。

但我也聽懂了,她不是在責備我,而是太害怕了。

她不知道怎麼說,才會把愛包裝成情緒。


我靜靜聽她說完,

然後用平和但堅定的語氣回應她:

「我知道妳是因為擔心我才這樣講。

但這種說法讓我覺得很像情緒勒索,我會不舒服。

我希望,妳不要再用這樣的方式對我。」

她有些驚訝,但情緒也慢慢緩和下來。

我接著說:

「我們的關係,要修復的地方其實很多。

不是只有我不說,而是我們都不說。

我不是不理解你們,我也正在學怎麼說出來,而不是一味地忍。」


我們家的語言模式,

長年以來就是「報喜不報憂」,

少表達、少討論,

大多數時候,一開口就是結論與責備。

我曾經以為,不說就是成熟,就是讓爸媽放心。

直到後來才明白,這其實是一種代代相傳的沉默

而這次我能說出來,是因為我這幾年一直在練習。


兩年前,

我因為一段感情的失落接觸到《非暴力溝通》。

從那時開始,我一點一滴地練習表達情緒、感受與界線。

那段感情沒走下去,但《非暴力溝通》這件事留下來了。

我沒想到,

第一次真正派上用場的時候,

是在家人面前。


我說出我的不舒服,說出我也在意他們,

只是我不希望愛與擔心,變成壓力。

我開始學著分辨:哪些是情緒?哪些才是真正的需要?

也開始相信,我們是有機會好好說話的。


我不是在責怪誰,我也真的沒有怨了。

我只是想,既然我們終於發現「不說」是問題,

那我們能不能一起,試著找出「怎麼說」才不會那麼痛?

因為我知道,不只是我,爸媽其實也沒學過怎麼說。

他們的父母也一樣,這是很多家庭都共同經歷過的困難。

他們以為自己開明、不干涉,但其實只是「沒有說」,

並不代表他們真的懂、真的放手了。

就像這次,我媽說她忍了很久,

忍著沒叫我搬回家,然後問我:「媽媽是不是很糟?」

我說:「不是你糟,是你沒說出來而已。」


我們不是不在意,只是沒學會怎麼好好表達。

這一整套「重要的事就不要說」的模式,

往往也跟著我們走進感情、職場、朋友關係:

「你怎麼這樣對我?我們是家人欸?」

「你怎麼都不懂我?」

「你不是我朋友嗎?」

如果你也常常這樣問,也許你也可以問問自己:

我們真的有說清楚過嗎?


溝通,真的需要練習。

練習表達感受,而不是發洩情緒;

練習說出需求,而不是指責對方;

練習在愛裡保有界線,而不是犧牲自己。

說出來,不代表你不孝、不愛。

反而代表,你願意真誠的守護這段關係。


所以這一次,

我很感謝自己能夠好好說出來,

也謝謝我的爸媽,願意聽。

重要的關係,不該只靠沉默來維繫。

我們都可以慢慢學著說,

慢慢讓愛,更靠近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宇宙邊緣筆記
4會員
32內容數
這裡是我用文字搭建的獨特宇宙,記錄著腦袋中的各種思緒與生命風景。 歡迎來到這裡,讓我們一起在文字中遇見,共同發光!
宇宙邊緣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9/21
分享一個因情緒壓抑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真實經歷,從求助身心科到逐步康復的過程,以及如何學習接納自己、釋放情緒,並鼓勵讀者重視自身心理健康。
Thumbnail
2025/09/21
分享一個因情緒壓抑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真實經歷,從求助身心科到逐步康復的過程,以及如何學習接納自己、釋放情緒,並鼓勵讀者重視自身心理健康。
Thumbnail
2025/09/07
作者敘述自身被欠債的經驗,如何選擇向父親坦白,以及父親出乎意料的冷靜反應。 這段經歷讓作者學會勇敢表達、放下焦慮,並更深刻體會到家人的支持。
Thumbnail
2025/09/07
作者敘述自身被欠債的經驗,如何選擇向父親坦白,以及父親出乎意料的冷靜反應。 這段經歷讓作者學會勇敢表達、放下焦慮,並更深刻體會到家人的支持。
Thumbnail
2025/08/17
看清自己與別人的過程,有夠痛苦。 我開始明白,我不需要比他更能處理他的情緒,我們的感情才能繼續走下去。 我也不需要再幫他找理由,告訴自己「他只是狀況不好」、「他不是故意的」。 有些人不是不能,而是根本沒打算對你有力氣。 我以為自己是在體諒他,但其實,是一次次推翻自己的底線。
Thumbnail
2025/08/17
看清自己與別人的過程,有夠痛苦。 我開始明白,我不需要比他更能處理他的情緒,我們的感情才能繼續走下去。 我也不需要再幫他找理由,告訴自己「他只是狀況不好」、「他不是故意的」。 有些人不是不能,而是根本沒打算對你有力氣。 我以為自己是在體諒他,但其實,是一次次推翻自己的底線。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