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自己與別人的過程,有夠痛苦。
我開始明白,我不需要比他更能處理他的情緒,我們的感情才能繼續走下去。
我也不需要再幫他找理由,告訴自己「他只是狀況不好」、「他不是故意的」。
有些人不是不能,而是根本沒打算對你有力氣。
我以為自己是在體諒他,但其實,是一次次推翻自己的底線。
每個人都有侷限,也都有極限。
對他來說,是無法顧及別人;而我,是一直假裝這沒關係。
我可以提出需求,但不該妄想改變一個人。
不該奢望拒絕不會發生,被接納只是幸運,不是標配。
有時候,我真的不懂:為什麼我每一次理解別人,反而更讓自己受傷?
原來我一直以為,只要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這麼做,就能比較不痛。
但我錯了。
知道原因,不等於可以接受。
我羨慕他,真的。
他可以一句話不說就消失,讓自己斷聯、專心處理自己,
然後出現後說一句「我不是故意的」,再補一個解釋。
但在他消失的這段時間裡,我要自己修補所有的情緒裂痕、試著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然後再把那些破洞蓋起來,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
所以我想放棄了,放棄跟他的連結。
這整段關係裡,我一直受傷,卻一直被我自己說服「其實還好」。
或許,對他仁慈,就是對自己仁慈。
我可以照顧別人的感受,但也該把自己放進那個範圍內。
我開始問自己:
我到底為什麼那麼努力?是因為想在他心中變得特別?
還是,我只是想被認同,想證明我值得被愛?
我想我明白了。
那些不甘心、那些疼痛,都是因為我其實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所以我才會用「犧牲」來換自信。
我不要再這樣了。
我不要再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我終於放下了一個過重的包袱,覺得自己又靠近了一點完整,也重新對未來有了希望。
以前太看重理性,壓抑情緒,結果生了病。
後來又矯枉過正,只想追求情緒共鳴,反而忽略了應該有的理性。
現在知道,快樂不能當目標,理性不能當敵人。
情緒與理性,需要平衡,這樣的快樂,才能撐得久一點。
我以為只要夠體諒、夠理解,就能修補一段關係。
但後來發現,每一次妥協,其實都在削弱自己的聲音。
停止討好,是我給自己的第一份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