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動畫工作室,被動漫迷暱稱「京阿尼」的「京都動畫」,在七月十八號上午驚傳遭人縱火,不但死傷慘重,而且幾乎工作室內所有的檔案都付之一炬。由於京阿尼製作的動畫,品質精良,在日本堪稱血汗的動畫製作產業當中,京阿尼是少見堅持自製動畫,自聘畫師,也不外包的動畫工作室,因此它也被日本動畫界視為日本動畫產業的「良心象徵」。然而,這樣為日本動畫盡心盡力的工作室,卻由於有心人不明原因的縱火,就煙消雲散了,怎不令人痛心?
前面說到,日本的動畫產業,一向在日本被視為是「血汗工業」的一環,這或許就頗為令人不解。日本不是動漫大國嗎?日本不少動漫不是全球知名嗎?為什麼日本的動漫產業竟然是血汗工業,而且酬勞與付出竟然大大地不成比例呢?
簡單來講,日本的影視產業,都遇到類似的困境,就是「太過封閉」。因為這裡聚焦談日本的動畫產業,所以其他影視方面就先略過不提。日本的動畫產業,起先是為了因應電視興起,所以就有小工作室,以接案的方式,來提供電視台動畫片。在那個電視剛剛出現,小工作室也不多的情況下,自然有餘裕製作出很精良的動畫片。以相當知名的「科學小飛俠」為例,科學小飛俠一共出了三代,如果是細心的粉絲應該可以發現,後後勝於前前,第三代不論是整個世界觀,或是以畫風來看,都是最成熟的。而在動畫產業搭上電視風潮,越來越成功的情況下,類似的接案小工作室,就越來越多了。因此,就造成了日本動畫業,看起來「百家爭鳴」的場面。
但正是由於小工作室的形式,種下了日本動畫業現在變成血汗產業的遠因。由於日本這種接案的小工作室,越來越多,所以產生了兩個弊端:一個是沒有雄厚大資本的影視公司,願意大舉投資動畫產業,如果有播出動畫的需求,就外包給小工作室來負責,或者是小工作室向大公司提企畫案。總的來說,就是日本大型影視公司,不設動畫部門,或是也沒有想要在動畫產業上大舉投資的動力。另一個弊端則是動畫工作室越來越多的結果,惡性競爭叢生。一方面,動畫工作室為了接到案子,必須要壓低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以壓低成本的方式接到案子,又要在期限內趕出工作成果,那麼作法只有兩個:一是壓榨勞工,另一個就是降低動畫品質,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日本動漫迷對日本動畫品質嘖有煩言的原因。
但日本近年來,還是有一些在國際上知名的動畫片,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在看到美國挾龐大電影工業能力,開始製作動畫影片行銷國際之後,本來也想要隨著製作大型動畫片,但是又擔心收益問題,因此就產生了日本電影特有的「製作委員會」制度。所謂的「製作委員會」,說穿了就是找一堆資方一起出錢分攤風險。有錢大家賺,如果賠錢了,也不至於讓某一方損失太過慘重。但是這種「製作委員會」制度,有兩個缺點:首先,因為是大鍋飯制度,沒有一個統一的行銷管道,所以也就沒有辦法,讓某一方義無反顧地進行強有力的行銷。另一方面,又同樣回到日本動畫傳統的「外包制度」上。這些製作委員會成員,充其量只是出錢,找工作室來作畫。前面說過了,如果賺錢了就大家分,日本動畫再怎麼賺錢,一方面畢竟是少數,另一方面利潤畢竟有限。賺錢了當然出錢的製作委員會成員先拿,層層剝削的結果,變成花心力最多的工作室,獲得的其實最少。在投入與回收不成比例的情況下,又怎麼能吸引得到真正優秀的人才,投入動畫產業呢?
或許,有人會拿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來當做反例,但是別忘了,吉卜力工作室也是一個工作室,它只是一個比較有名的工作室。而吉卜力也是在打出名聲之後,才能逐漸聚積到更多的資本。並且,日本這麼多年,也只出了一個吉卜力工作室,不正也說明,吉卜力工作室的情況,在日本動畫界,只是特例,而不是通例嗎?同時,宮崎駿自己的兒子宮崎吾朗的出道作「地海戰記」,推出之後慘不忍睹,負評不絕,大師之子尚且如此,不正也突顯出日本動畫界,斷層有多麼嚴重嗎?
當然,造成日本動畫品質日漸低落的原因還有不少,像是盜版猖獗,因此使得正版動畫無利可圖、周邊商品雖然興盛,但能夠真正回到工作室的還是極為有限。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小工作室制度與欠缺全球經營行銷的策略與眼光,使得一方面動畫品質日漸低落,二方面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再投入動畫領域。所以日本的動畫產業,並不如表面上所看到的如此光鮮,黑暗面其實更加不堪聞問。不少動畫迷在責備他們近年來日本動畫作畫方式越來越取巧,品質也越來越低落時,有沒有想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其實都是良有以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