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多大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有些朋友總愛跟我說「文人多大話」,這話一般而言會被理解為「寫作的人說很多謊話」,這話對也不對。無論是否寫作,人都可以說很多謊話,而很多寫作的人,說謊反而會令他失去讀者,例如學者。我相信沒有人會捧著學者撰寫的著作當小說般讀,認為他寫的東西沒根沒據都無所謂。小說家是否愛說謊話,我找不到統計資料,能夠知道的,就是小說家的大話,總是個幌子,要讀者掀開幌子,尋找背後的真理。說謊是人的天性,也是罪性,蠢蠢欲動,伺機犯禁,因此謊言總是引人入勝的,如果小說家擅於在作品裡運用這種技藝,「文人多大話」於他而言,就是一種美譽。
比起謊言,我更愛用「大話」,因為「大」這個詞包含的意義更廣泛,除了說謊,還表示誇張、失實,也可表示有重要、偉大(大人物)、有氣勢、架式(大場面)、激烈(大風大浪)、轟動(大事件)、有份量(大件頭)等等。劉勰在《文心雕龍》亦提及「文之為德也大矣」,文章(學)有是具德性的,是偉大的。
除了上述那這些意義,我認為「大」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小」。此話何解呢?大與小明明是一對相反詞,怎麼會是相同意思呢?從詞義的角度,它們的確南轅北轍,但從創作的角度,就是一種類似二元相生的概念。
這看似很玄呢,孩子怎麼明白?事實正好相反,孩子比大人(這「大」是解作偉大嗎?還是體型大?年紀大?口氣大?噢,我都不清楚了。)還要懂這道理。試想想,孩子在年幼時,拿起一件小積木,捧在掌心裡,在大人眼中,只不過是一件小東西,而在孩子眼裡,卻是塊大石頭,可以拿來起高樓。孩子比大人還要容易留意到地上的小東西,他們喜歡蹲下觀察螞蟻走路,還有路邊的小葉子小花朵,甚至是別人掉下的碎紙片、麵包碎等垃圾。在他們眼中,這些都不是小東西,而是大發現。我們創作,很多時候都會選擇那些「大」的東西,對那些毫不起眼的人和事,只是雞毛蒜皮,寫下來也不會有甚麼價值。沒錯,寫「大」的東西比「小」的更容易吸睛,戰爭、仇殺、喪屍圍城、外星人襲地球、大災難等等主題,出於獵奇心態,誰也想知道發生甚麼事,而最瑣屑的事情,我們總會忽略過去。在孩子眼中,一隻小老鼠、一個噴嚏、一件玩具,甚至一個窟窿,都可以發現另一個世界。
法國兒童心理學家亨利.瓦隆(Henri Wallon)指出思維是成對而生的。例如「軟」這個概念不在「硬」之前形成,亦不在之後,而是同時、相互碰撞後生成的。思維的基本元素是一個雙軌結構。這種二元相生的概念有點似道家,很多概念並非單獨存在,例如善惡、美醜、真假等等。我曾在這專欄中,推介意大利殿堂級作家羅大里的《謊話國》,這故事便以「誠實與虛假」作為主題,一旦誠實與虛假兩者倒置,這個世界會發生甚麼事呢?羅大里沒有藉這故事長篇大論甚麼道德教訓,而是讓大人和孩子從快樂的閱讀過程中,受到啟發,思考真/假、誠實/虛假這些嚴肅的問題。
我跟孩子分享創意寫作時,通常鼓勵他們把一些看似無關痛癢的東西,嘗試放大來觀察和思考,想像力並非來自外太空,相反,它往往是微小得可以被一陣風吹走,一腳踏得支離破碎的小東西,匿藏在無人關注的地方,需要孩子從小處著眼來尋找它。文人可以多大話,只要是在創作上寫出來,而不是寫一些偽善的人愛說的屁話(Bullshi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9會員
    182Content count
    跟喜歡閱讀與寫作的青年人和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分享我對閱讀與寫作的一點看法、經驗與感想,讓大小朋友慢慢喜歡這個讀寫象外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鄭子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初學寫故事的朋友,不妨先試改寫旅程式的故事作為練習,例如改寫《西遊記》為一篇小小說(約一千到三千字),重新設定唐僧與徒弟們所經歷的劫難和結局,然後隔幾天重讀,看看哪些情節不太吸引,自行修改,修改後給有經驗的作者朋友給予意見,然後再修改,相信這樣的練習對初學者而言,必有幫助。
    孩子喜歡讀故事不等於喜歡寫故事,樂於做一個讀者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好些小說評論專家都不會創作,他們是專業的讀者(沒錯,閱讀是可以專業訓練的。)相反,小說家亦未必能好好的分析文本。再者,如果孩子真的喜歡寫作,他暢游書海一段日子後,自然會按耐不住,或張開口或拿起筆要吐出醞釀已久的故事。那時候,大人要做的,
    大凡敘事的背後總有意圖,意圖可以簡單,也可以複雜,即使多複雜的意圖,也需要整理、琢磨,在過程中把意圖弄清楚,才能好好敘事。
    許多家長都問我,孩子都不愛閱讀,其實他們不是不讀,而是把「讀」轉化為互聯網的「搜尋」(search)功能。只要用手指在手機屏幕上一滑再一點,想要甚麼文章故事都瞬間「躍然mon上」。怪不得文化理論家詹姆遜(Fredric Jameson)說後現代文化的特徵是碎片化、零散化,其中就包括閱讀。
    我喜歡在寫作班上跟孩子做一些跟寫作沒有甚麼關連的活動,例如「繪畫接龍」。我會先畫一個圓圈,然後請他們逐一在圓圈上加一筆,每次以一筆為限,而且完成後需要令人明白那是甚麼東西。結果往往出人意表,孩子盡情想像,並且
    廣東話「想創你心」意即「你想得美」,或指人妙想天開。「創」本身解作傷口,引申為開啟、建立等意思,有獨特的、首先的意味。沒錯,大凡創作,都是血淋淋的經驗,所謂嘔心瀝血,用心的創作人肯定明白箇中滋味。
    初學寫故事的朋友,不妨先試改寫旅程式的故事作為練習,例如改寫《西遊記》為一篇小小說(約一千到三千字),重新設定唐僧與徒弟們所經歷的劫難和結局,然後隔幾天重讀,看看哪些情節不太吸引,自行修改,修改後給有經驗的作者朋友給予意見,然後再修改,相信這樣的練習對初學者而言,必有幫助。
    孩子喜歡讀故事不等於喜歡寫故事,樂於做一個讀者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好些小說評論專家都不會創作,他們是專業的讀者(沒錯,閱讀是可以專業訓練的。)相反,小說家亦未必能好好的分析文本。再者,如果孩子真的喜歡寫作,他暢游書海一段日子後,自然會按耐不住,或張開口或拿起筆要吐出醞釀已久的故事。那時候,大人要做的,
    大凡敘事的背後總有意圖,意圖可以簡單,也可以複雜,即使多複雜的意圖,也需要整理、琢磨,在過程中把意圖弄清楚,才能好好敘事。
    許多家長都問我,孩子都不愛閱讀,其實他們不是不讀,而是把「讀」轉化為互聯網的「搜尋」(search)功能。只要用手指在手機屏幕上一滑再一點,想要甚麼文章故事都瞬間「躍然mon上」。怪不得文化理論家詹姆遜(Fredric Jameson)說後現代文化的特徵是碎片化、零散化,其中就包括閱讀。
    我喜歡在寫作班上跟孩子做一些跟寫作沒有甚麼關連的活動,例如「繪畫接龍」。我會先畫一個圓圈,然後請他們逐一在圓圈上加一筆,每次以一筆為限,而且完成後需要令人明白那是甚麼東西。結果往往出人意表,孩子盡情想像,並且
    廣東話「想創你心」意即「你想得美」,或指人妙想天開。「創」本身解作傷口,引申為開啟、建立等意思,有獨特的、首先的意味。沒錯,大凡創作,都是血淋淋的經驗,所謂嘔心瀝血,用心的創作人肯定明白箇中滋味。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過去軍人部長,因職業慣性與部內設施,多會留宿部內。也因為軍人,故可以分擔總長責任,留宿營區是合理的。顧立雄是文人部長,上任後並未遵循過去留宿營區,引起關切。 假使文人部長是未來趨勢,部長、總長的分工慣性勢必要調整。現在調整為:部長管,政策、戰略與建軍
    大家是否有感覺到,日本人感覺說英文很奇怪呢(我沒有說不好喔),所以呢,我今天來講解這件事。 原因:首先日本人對於外語來說,是用自己國家的語言拼出來的東西,並不是別的語言,所以呢,都是用50音那些拼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感覺日本人說話會感覺比較怪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文沒有捲舌這件事,所以
    Thumbnail
    該文深度探討文人哲學,通過古今中西文化比較,解析不同文人心態和行為理念。突出文人身份的困難處境和思想體現,挖掘了文人的獨特人格特徵。
    Thumbnail
    文人相輕,自古皆然。文理之爭,大抵若是。 只是,如果真的要學習,作為一個「全人」,是不能被文理這麼二元化的標籤給限制住的
    Thumbnail
    近年推廣通識教育的朋友,常自稱是在發展「全人教育」。因為過去專家、專技、專業的分科教育,不只把人變成了「單面向的人」,還把人變成了碎片:除了手上拿著一種擅長的工具外,整個人其實皆如敲碎的石膏像,什麼也不是、不懂、不會、不能做。提倡通識,就是要讓人活成一個完整的人。 凡事若用現代語言講,都費勁,全人云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的臺灣陳水扁,對人每自稱「阿扁」。其支持者亦如此稱呼他,自居「扁迷」。「阿扁」是個土語,很多底層人士都叫這名。日本據臺時期,甚至有名妓亦稱阿扁,也不乏捧場的扁迷。 《風月報》曾記載兩位,一是昭和十年(1935年)6月6日,第八號,笑花生《尋紅拾翠》欄載的新麗卿,別名阿扁,樹豔幟於稻江,後
    Thumbnail
    真正文人畫的出現,應該從宋代講起。 宋代歐陽修、蘇東坡是文人畫的提倡者。他們有詩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蘇東坡《與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論畫不以形似為重,就突破了我們原來繪畫觀念中對物象的刻畫。不完全刻畫物象,才有「神似」這一說法。 東坡還有一首長詩,比較吳道子與王維,推崇王維的畫超越
    Thumbnail
    「十年一覺楊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中國古代,文人風流,閒時三五成群拜訪青樓,談談情說說愛,就像我們會去唱K一樣平常。 平常得像我們食飯會打卡一樣,古時文人無卡可打,卻有書寫的專業權利,作詩即打卡,「陳小明到此一遊」,以文字留住了地方回憶,宣示了自我存在。
    Thumbnail
    文人,是我國特有的流品、階層和文化。西方也多有舞文弄墨的人,但沒這一階層群體。 他們以其能文,高居四民之首。其才藝可令神、鬼、狐、妓均生歆羨,固然是其榮耀之處,但若考試終究考不上,榮耀就會慢慢變成恥辱,然後再形成飢寒。 這就是文人為什麼把科考看得如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過去軍人部長,因職業慣性與部內設施,多會留宿部內。也因為軍人,故可以分擔總長責任,留宿營區是合理的。顧立雄是文人部長,上任後並未遵循過去留宿營區,引起關切。 假使文人部長是未來趨勢,部長、總長的分工慣性勢必要調整。現在調整為:部長管,政策、戰略與建軍
    大家是否有感覺到,日本人感覺說英文很奇怪呢(我沒有說不好喔),所以呢,我今天來講解這件事。 原因:首先日本人對於外語來說,是用自己國家的語言拼出來的東西,並不是別的語言,所以呢,都是用50音那些拼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感覺日本人說話會感覺比較怪怪。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文沒有捲舌這件事,所以
    Thumbnail
    該文深度探討文人哲學,通過古今中西文化比較,解析不同文人心態和行為理念。突出文人身份的困難處境和思想體現,挖掘了文人的獨特人格特徵。
    Thumbnail
    文人相輕,自古皆然。文理之爭,大抵若是。 只是,如果真的要學習,作為一個「全人」,是不能被文理這麼二元化的標籤給限制住的
    Thumbnail
    近年推廣通識教育的朋友,常自稱是在發展「全人教育」。因為過去專家、專技、專業的分科教育,不只把人變成了「單面向的人」,還把人變成了碎片:除了手上拿著一種擅長的工具外,整個人其實皆如敲碎的石膏像,什麼也不是、不懂、不會、不能做。提倡通識,就是要讓人活成一個完整的人。 凡事若用現代語言講,都費勁,全人云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的臺灣陳水扁,對人每自稱「阿扁」。其支持者亦如此稱呼他,自居「扁迷」。「阿扁」是個土語,很多底層人士都叫這名。日本據臺時期,甚至有名妓亦稱阿扁,也不乏捧場的扁迷。 《風月報》曾記載兩位,一是昭和十年(1935年)6月6日,第八號,笑花生《尋紅拾翠》欄載的新麗卿,別名阿扁,樹豔幟於稻江,後
    Thumbnail
    真正文人畫的出現,應該從宋代講起。 宋代歐陽修、蘇東坡是文人畫的提倡者。他們有詩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蘇東坡《與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論畫不以形似為重,就突破了我們原來繪畫觀念中對物象的刻畫。不完全刻畫物象,才有「神似」這一說法。 東坡還有一首長詩,比較吳道子與王維,推崇王維的畫超越
    Thumbnail
    「十年一覺楊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中國古代,文人風流,閒時三五成群拜訪青樓,談談情說說愛,就像我們會去唱K一樣平常。 平常得像我們食飯會打卡一樣,古時文人無卡可打,卻有書寫的專業權利,作詩即打卡,「陳小明到此一遊」,以文字留住了地方回憶,宣示了自我存在。
    Thumbnail
    文人,是我國特有的流品、階層和文化。西方也多有舞文弄墨的人,但沒這一階層群體。 他們以其能文,高居四民之首。其才藝可令神、鬼、狐、妓均生歆羨,固然是其榮耀之處,但若考試終究考不上,榮耀就會慢慢變成恥辱,然後再形成飢寒。 這就是文人為什麼把科考看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