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輕,自古皆然。文理之爭,大抵若是。
只是,如果真的要學習,作為一個「全人」,是不能被文理這麼二元化的標籤給限制住的
我母系的很多教授,其實都不是念歷史出身,甚至還有念管理、機械系畢業,後來才轉念歷史的:而念純歷史碩博的教授們,也十分鼓勵我們去學習法律、統計、哲學、物理、醫學,因為「學歷史的怎麼可以不瞭解人類文明是如何演進的呢?」
---
先暫時不看大學各科系,那是術業有專攻的部分。我們就來談談十二年國教
其實在我看來,就像是許多前輩都說過的,數學、英文、中文等等,都是語言,而我們在大學之前的12年之中就是讓學生學會「利用三種語言,闡述兩種規則。」
----
世界通用語英文、
台灣最通行的中文,
以及具有指向性的精準語言數學
1.自然規則
2.社會規則
---
各位仔細省視,會發現其實大學以前的自然規則不外乎探討四件事情:
物理=力如何作用在物體之內與外
化學=物質如何透過各種力來改變構成方式,而構成方式一變,特性即變
生物=力與物質如何作用在生命體中
地球科學=力與物質如何運行於以地球為尺度的非生命體之中
其他的自然規則我們幾乎都暫時刪減,留待大學了。
---
人文社會學門的知識也是,
我們教導學生用地理與歷史來解釋今日的世界如何誕生,
再用公民教育來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如何自我培養且與他人合作,
以面對未知的挑戰、一同開創理想的未來。
無論哪一科,許多細瑣的、雜亂的資訊已經逐漸在過往二十年的教育改革中慢慢被剔除,留待大學生們各有專精時再做研習。
而如何用通用於台灣的中文、英文與數學去精準或晦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正是十二年國教之中所要達成的目的。
只以文理組、有用無用視之,有點太過可惜,與學習的機會失之交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