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名稱是這樣的「如何不被AI取代?張忠謀給年輕人的4個建議」。
文章中引用了張老的演講,跟一些當初共謀大業的台灣工業科技大佬們,有一些很可愛好笑的互動(發現"詼諧幽默"真的是快樂成功人士的共同特色),最後當然就講到關於未來的一些趨勢。
文中提到物聯網將改變日常生活,說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IT產業有兩波,第一波就是半導體和電腦;第二波就是2000年的網際網路。第一波抓到機會的是日本、台灣和韓國;運用第二波順勢而起的就是中國和美國,畢竟網路科技需要很大的內需市場才能佔到最大便宜。
張老說了,預測未來是關乎於個人聲譽的事情(笑),但他還是大膽預測物聯網(IoT)和人工智能(AI)將會對未來人類生活影響事關重大。
其中說的很經典的一段話「30年前,要解釋電晶體給人家聽,他們都聽不懂,因為他們身上沒有電晶體,不像現在都帶著手機,都內建很多電晶體了。」
我想算力的世界也是這樣吧!即使自己在區塊鏈原生態的BHP算力銀行做事,即使知道算力大概是什麼東西,但畢竟不是工程師,那些數據000011111什麼的世界距我還是太遙遠。但是可以"遇見"算力應用的場景、能夠"預測"可能發生的未來,簡言之,不知道技術面,但清晰應用面的場景與重要性,也就離未來不遠了。
最後,張老總結四個基本要點:
第一,數據。透過大數據預測消費者習慣,紀錄消費者的偏好,將人的行為模式化等等。就像有人會說,每次看到的廣告都差不多;上購物網站,會推薦的商品就是那些,其實背後都有大數據在支援。好消息是,因為catch eyes,所以看得很爽、買得很嗨;壞消息是,有一天你發現世界變小了,總是充斥差不多的東西,可能會煩會膩,這時候別擔心,會有新的一批模式找上你XD
第二,算力。為何算力重要?因為它是驅動AI的石油。據說麻省理工學院新設立了College of Computing,就是因為它在AI上的重要性。中國現在很多小孩的"課餘興趣"就是寫程式,一點都不誇張,因為它真的重要。
第三,創業家。術業有專攻是最近特別體悟的一件事情,新型態的團隊需要的是專家匯集,比如最近一個不錯的項目「煲閣」,就是營運+餐飲+工程師的三人核心團隊完美的結合。我想以後小的公司,一定比現在多。
第四,終身學習。這也是最近老梗中的新體悟,本身在團隊中是負責「統籌」,不是金融專業但略懂,不是技術專業但略懂,不是承上啟下的運營但略懂,將所有的略懂串起來,使得事情行得通,就是我在團隊中的角色。最近因為內容需求,還要略懂拍攝剪輯,以及法律知識,學習使我的人生更豐富。
總之,就是這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