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資從這邊出發、過程、結束。

我的投資從這邊出發、過程、結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從這邊 —— 出發:

我會選擇被動式指數化投資,有以下幾點個人因素:
1、投資時間還有10年以上。
2、持續在工作,有穩定的主動收入與儲蓄。
3、沒有興趣研究個股,更不覺得這是一門可以輕鬆掌握的技術。
4、思考自己能力圈是有限的,不確定自己比別人優秀,尤其在短線投資是一場零和遊戲中。

以財富成長的三要素 (也就是複利的公式)做為出發點來思考。

raw-image

FV(Future Value):是指財富在未來的價值;
PV(Present Value)是指現值,亦即指本金;
i(interest)是指週期內的固定利率或固定回報率,n則是累計的週期。

也就是【財富在未來的價值FV】是由【本金PV】、【報酬率i】、【時間 n】所決定。大家可以用自身情況套入這三點來思考,以我一個平凡人為例:

【時間 n】:我還有10年以上,有必要還可以拉長,所以可選擇性很高,多數人也是如此。
【本金PV】:過去累積了一些本金,也持續有主動收入,評估為可選擇性尚可。
【報酬率i】:當兩個變數( 時間n與本金PV)被我先固定下來後,而財富在未來的價值FV 也設定一個期望值。

例如:每月投資1萬元本金,希望在15年後有1500萬的財富價值。那需要多少的報酬率才能達成此目標?簡單試算後可以求得報酬率i ,只要實際報酬率超過這個最低報酬率i 時,財富在未來的價值FV 就會被實現。

例如:
如果此值是 1%,代表只要報酬率超過3%的投資工具都適合,即 1% < 報酬率i < 無限大。

如果此值是12%,代表你只要報酬率超過12%的投資工具才能適合,即 12% < 報酬率i < 無限大。

所以【報酬率i】可以越低,也就代表你的可選擇性 越高,很明顯 1%的選擇性高於 12%,因為1%連定存都符合你的選擇了。當你的選擇性很高,甚至可以用試誤法來慢慢建立最適合的方法。

相反情況是:有人在本金的掌握度不高,或是投資時間設定較短,當這兩個變數也被限制在較小的數值時。【報酬率i】就會被提高,也就代表你的可選擇性 越少,你只能去想追求年化12%或更高的投資方式。

更慘的是少部份的人完全沒想過這些問題,只想要從股市提錢,最好是源源不斷。連可選擇性都沒思考過,如同股市裡的喪屍般只會本能般的盲目的買賣,迷路般的賭運氣罷了。

為了要讓投資之路能成功,我給自己有更多選擇性的機會,並且考慮到最不受個人能力影響的方式,最後評估【指數化投資】是最適合我的方式。

因為對我而言,我可以在本金PV、報酬率i 、時間 n 之間取得一個最適解,並求得最有彈性的方法。

譬如:年化報酬率 6%~10%,投資時間10-15年,只要滿足如6%、10年的最低限度,就可達成一個階段目標值,只要再持續投入都可以達成計劃。

每個十年代區間的年化報酬表現皆不同,可能在3-12%間波動,無法預測的情況下,我們必需盡量讓計劃有餘裕,而不是將此公式優化成最佳解 (例如:提高報酬率i,企圖降低時間 n),一個極為緊蹦的系統,只要出現一點小幅度的異常便會產生滾雪球般的效果。

沒人希望是往壞的方面,企圖提高報酬率i,可能會超出我自認的能力圈範圍,尤其你只是剛好遇到多頭之末....

從這邊 —— 過程:

無論資產配置是全現金,股債各半或是現金股票各半,這在資產配置上都是全投入的。

現金也是一種通貨,其購買力也是一直在波動。只能說相對於其他資產類別,有其相對的特性。例如:現金與股票的相關性可能是中性,短期內股票的漲跌都不會影響貨幣的價值。

所以現金、股票、黃金、不動產都是你資產配置中的一項,只是各自的產能利用率不同(報酬率與波動率不同),並且有各自的機會成本,現金為王只是駝鳥心態的阿Q想法,通貨的真實價值是一直在改變的。(例如受匯率與通澎影響)

資產配置考慮的是相關性(正與負相關),與單純買進幾家個股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加入負相關就可以減少整體資產價值的波動。經典資產配置範例:

分別買進防曬油與陽傘公司的股票,不管什麼天氣,都會有一方產生正向獲利,而長期間只要正向獲利大於反向虧損,你就可以穩定的持續獲利。

不過負相關是可遇而不可求,即使過去統計出有兩種核心資產有負相關特性,你持有的期間也可能例外。負相關可以有機會透過再平衡增加報酬率,債券只是因為再過去的統計上,與股票呈現負相關,而又比持有現金的報酬率更高。而成為資產配置者的首選工具。

所以當你建立起自己的資產配置後,最重要的還是整體資產的總和效益。如總資產之年增率,而不是在意單一資產的獲利。

一個總資產一千萬只用100萬來投資股市,即使股市報酬有20%,對總資產而言只有2%的報酬產生,這是沒有發揮資產優勢的。

當你的資產具有『規模經濟』的好處時,就要好好的利用它,用800萬去獲取6%報酬,絕對比用100萬去獲取48%報酬來的容易些。

以指數化投資而言,資產配置先考慮現金比重,主要是緊急備用金用途,其餘都將用於資產投資。善用經濟規模的好處,整個投資過程就只是管理配置的比重,而非指數高低在買賣,多做多錯罷了。

請記住我們要追求 『本大利小獲益高』

從這邊 —— 結束:

主動選股有一點是我最不想要的,就是『主動』這個行為。如果在退休之際還要『主動』,那是我最不想要的。

或許有人說改股息方式?難到你相信定存股真的是定存嗎?無論價差或是股息,那都是在挑戰自己的能力圈。

『很多你認為是隨機的東西是你可以掌控的,這毋寧是悲哀,更慘的是相反:很多你認為可以掌控的東西其實是隨機的』—— 黑天鵝語錄

你連腦袋都控制不了,你還想控制什麼?尤其你要知道你的腦袋不會一直管用。

你的身體不會永遠讓你隨心所欲。你的視力也沒辦法讓你到老都能盯著螢幕這些小字。想到如果自己不用工作後還要『用心於交易』那是多痛苦的一件事。

我們應該從當下就開始『用心於不交易』,投資不是我的興趣,所以我不要這種投資方式。 所以這也是我轉換到指數化投資的原因。

出發點就是選擇一個,可以到終老都不需要改變太多的投資方法。

raw-image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2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叫:閃電打下來時,你必須在場。 閃電通常只會發生在陰雨天,尤其是風雨交加的天氣。如果此時你正好站在一個不停雷鳴的草原上,你肯定會感到特別害怕。 在股市呢?單日大盤下跌5%以上算是夠大的雷鳴吧?於是大叔就想統計看看台股發生雷鳴後,如果你能堅持留在現場,在一段時間後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先前在這篇文章【精打細算手續費】的結尾有提到: 之前都是每月定期定額投資3000元,現在改成每季投資3000x3 = 9000元。 為了節省手續費的費用比,因此建議拉長交易的頻率。但是這邊並沒有例證來說明,這樣的改動是否有其他影響。例如:由每月改成每季交易是否對於報酬率會有影響? 為了讓這樣的對策更
在【給媽媽的投資五步驟】與【我真沒騙你!】兩篇文章中大叔都只強調買入並持有,股息再投入的重要性,並且說到每年的1月初、4月初、7月初、10月初(每一季的第一個月)不看股價直接買。 我想很多人看到不看股價直接買這一個步驟時,心裡一定會出現一個OS: 『他在唬爛嗎?』,是的,買股票怎麼能不注意股價呢?虧
你說:我有一筆錢想投資買某個標的,想問問大家的看法。 我想:這邊有幾個問題想先問問你。 問題一、請問你現在的投資與現金比例各是多少? 我想,這個問題取決在你對於資金控管的想法。譬如你認為兩者比例必須隨著某個技術指標變動,技術指標處在那個區間,就會有對應的比重。 當 N 介於 1.7 ~1.9之間,
為什麼約翰.柏格對投資界如此重要? Why Jack Bogle mattered so much to the investing world 關鍵點: 一、柏格於 1975 年創建了第一隻追蹤標準普爾 500 指數建立的指數基金。它最初以 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
投資理財的工具中,不管是股票,共同基金或是黃金,總是逃不了價格上上下下波動的情境,這無疑總是勾起人們心中的貪婪與恐懼,市場是詭譎多變無法預測的。 下圖是台灣加權製數加計每年殖利率後,1994到2014年的歷年報酬率。 在這20年間,投資人遭遇了網路泡沫化與次貸金融風暴,面對這樣的變化,如果你想試圖猜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叫:閃電打下來時,你必須在場。 閃電通常只會發生在陰雨天,尤其是風雨交加的天氣。如果此時你正好站在一個不停雷鳴的草原上,你肯定會感到特別害怕。 在股市呢?單日大盤下跌5%以上算是夠大的雷鳴吧?於是大叔就想統計看看台股發生雷鳴後,如果你能堅持留在現場,在一段時間後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先前在這篇文章【精打細算手續費】的結尾有提到: 之前都是每月定期定額投資3000元,現在改成每季投資3000x3 = 9000元。 為了節省手續費的費用比,因此建議拉長交易的頻率。但是這邊並沒有例證來說明,這樣的改動是否有其他影響。例如:由每月改成每季交易是否對於報酬率會有影響? 為了讓這樣的對策更
在【給媽媽的投資五步驟】與【我真沒騙你!】兩篇文章中大叔都只強調買入並持有,股息再投入的重要性,並且說到每年的1月初、4月初、7月初、10月初(每一季的第一個月)不看股價直接買。 我想很多人看到不看股價直接買這一個步驟時,心裡一定會出現一個OS: 『他在唬爛嗎?』,是的,買股票怎麼能不注意股價呢?虧
你說:我有一筆錢想投資買某個標的,想問問大家的看法。 我想:這邊有幾個問題想先問問你。 問題一、請問你現在的投資與現金比例各是多少? 我想,這個問題取決在你對於資金控管的想法。譬如你認為兩者比例必須隨著某個技術指標變動,技術指標處在那個區間,就會有對應的比重。 當 N 介於 1.7 ~1.9之間,
為什麼約翰.柏格對投資界如此重要? Why Jack Bogle mattered so much to the investing world 關鍵點: 一、柏格於 1975 年創建了第一隻追蹤標準普爾 500 指數建立的指數基金。它最初以 First Index Investment Trust
投資理財的工具中,不管是股票,共同基金或是黃金,總是逃不了價格上上下下波動的情境,這無疑總是勾起人們心中的貪婪與恐懼,市場是詭譎多變無法預測的。 下圖是台灣加權製數加計每年殖利率後,1994到2014年的歷年報酬率。 在這20年間,投資人遭遇了網路泡沫化與次貸金融風暴,面對這樣的變化,如果你想試圖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