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看這本《價值,從視野開始》,是因先前看過同是水野學寫的《
品味,從知識開始》,很喜歡這位日本設計大師的想法與理念,所以又買了這本「姊妹作」來拜讀。
這本書並不是單純的工具書,而是本對談集。除了水野學,還找來商業策略大師山口周一同激盪、思辨。巧的是,先前也分享過山口周的《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因此看著兩位大師對談可說十分親切。
以下分 3 部分來介紹這本書。首先會談談為什麼當前的設計,需要擺脫過往的「實用」思維;接下來會分享兩人認為當前設計最需要的概念:創造世界觀;最後則會聊聊如何去培養建構世界觀的能力。
【1. 實用思維的退位】
書中兩人不約而同地說到:現在的品牌設計,必須的擺脫「實用」的思維。
山口說,人們購買商品與服務是為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在過去物質稀缺的時代,品牌只要解決低層次的基礎需求就能生存。如日本昭和中期的家電與汽車產業之所以能急遽成長,是因為他們能夠解決人們的生理需求(如夏天太熱)或安全需求(如希望安全舒適地移動)。
但在物質過剩的現在,多數基礎需求都已被滿足,過去的「實用」思維面臨極大挑戰。如山口形容的,當前的消費者反而因為太容易找到解方,而陷入一種「答案過多」的冏境。
像書中就提到,各品牌的冰箱功能幾乎一模一樣,單提供實用性難以勝出。甚至多產品過度追求實用,反而變得很無用。山口戲就謔地說,他家中的遙控器按鍵多達六十五個,以後可能會超過一百個,一堆功能根本用不到……
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山口認為必須從生產「實用」的東西,轉向生產有「意義」的事物。水野學進一步指出,這是種從「文明」轉向「文化」的過程。當文明所追求的實用性被過度滿足時,就必須透過文化賦予意義,才能為商品或服務創造新的價值。
【2. 設計要能創造世界觀】
好的,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在這物質過剩的時代要拋下實用思維,幫產品、服務創造意義。那具體要怎麼做呢?針對這問題,書中給出一個宏大的答案,也是整本書的主軸:創造世界觀。
書中舉了個有趣的例子,在 1987 年蘋果發表的名為「知識領航員」的短片。設想未來電腦將為以何種形式輔助人類:
裡面中提到的網路資料庫、觸控和視訊等應用,這幾十年來都已逐步實現。現在來看,蘋果根本是個大預言家。但山口並不這麼想,他說蘋果所做的並不是預測,而是構想出一個「如果能實現,一定會很美好」的新世界。
也就是說,蘋果並不是去滿足消費者需求,而是創造需求,自己給出問題,再提出解答。如賈伯斯說過的:「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
因此山口認為,在基礎需求多被滿足的現在,比起單純「提出解方的人」,市場更需要像蘋果這樣能「提出問題的人」。這種想像創造就是所謂的「世界觀」,換言之,現在品牌要為消費者設計出願景,也就是上一段所說的「意義」。書中,水野對設計的形容,我覺得可精準總結這樣概念:
設計個功用在於想像尚不存在的未來,並將想法清晰地描繪出來,思考可實現的方法。
因此水野認為,任何產品都要像說故事一樣為他們塑造一個「世界」,並將受眾客群設定成主角,想像他們身在這世界中的樣子。像他就會去想像買產品的人將如何展露笑容,又會如何使用等細節。
書中以他為相鐵拍的網路微電影《100 YEARS TRAIN》為例。影片中全然沒有傳統的「實用」內容(像不必轉車、幾分鐘就能到達○站等),而是專注於傳遞相鐵的世界觀,訴說一個「故事」。
水野笑談這明明是傳遞相鐵能直達市中心的廣告,實用資訊卻出奇地少。但這短片卻獲得極大成功,許多人看完甚至留言說「我愛上相鐵了」、「我想住在相鐵沿線」。顯然比起以理服人,創造「共感」是更有效的模式。
另外水野也提醒,世界觀的營造不能只專注於視覺,單是外觀時尚搶眼並不足以讓消費者買帳。重點是要創造令人嚮往氛圍,建立人們對產品或服務的連結感,產生一種「啊,這就是我需要的東西」的感覺。
【3. 世界觀始於生活】
打造「世界觀」聽起來很猛,但也有些遙遠。究竟我們要如何擁有創造世界觀的能力呢?
山口認為所謂世界觀始於知識,也就是說,美好願景的背後需要知識的累積。如他說的:
我們能不能增加自己的知識量,取決於平時看過多少電影、走過多少街道、讀過多少書籍、接觸過多少藝術。
水野進一步說,想增加知識就必須用心在生活中體驗。像他在等新幹線時就會眺望窗外的人家,想像他們的家庭結構。也就是說,不管身在何處,都要留給自己一點「動腦的時間」。
另外,山口也提到很多人因為太想追求正確答案,而拔掉接收有趣事物的天線,陷入所謂實用思維。很喜歡他在書中的這段話:
輸入看似毫無用處、與工作無關的知識,正是以創造故事、創造世界觀的形式輸出自己想法的材料,而且這些知識也可說是形塑品味的材料。
這些想法或可這樣小結。世界觀的型塑始於平時的積累,藉由生活觀察與知識攝取,從微處步步提升視野,才能找到創造價值的可能。
【後記:世界觀?】
讀完這本書馬上思考的是,我的〈姆斯的閱讀空間〉想建構出怎樣的世界觀呢?
在《
閱讀的危險》一文中曾提到,閱讀讓我了解自己的無知,因此更願意虛心接受不同的知識可能;同時閱讀讓我明白自己的無力,進而能同理他人。這是我從閱讀得到的珍貴禮物,也是我分享閱讀的初衷。
如此一想,這概念似乎就是我所嚮往的世界觀:一個能接納多元想法,保持開放溝通,同情他者並建立共好的世界。在這社群興盛、知識速食的時代,人們攝取的資訊極度分眾,也更加盲信自己的觀點,造成許多極化對立。而我相信閱讀能幫助人們突破知識同溫層,並讓心慢下來,創造思考、同理的可能。
過去一直對〈姆斯的閱讀空間〉的定位有些迷惘,覺得分享的書種很散、不聚焦。但如果從「世界觀」這個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看似混雜無序的書籍分享,似乎都環繞著相同的願景。
寫著寫著覺得這些想法有點托大,畢竟現在的我實在沒什麼影響力(笑)。但這些思考,讓我對〈姆斯的閱讀空間〉的經營方向又更篤實了些。
最後還是很推薦大家看看這本書。山口和水野在書中分享了很多他們的生命歷練的反芻結晶,並援引許多親身案例,是本思想爆發、理論實務兼備的精采對談。相信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收穫!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