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關於編輯與漫畫家意見修正交手(?)的
討論。這是永遠討論不完的話題!而既然『
35歲的告白』連載已經完結了,這邊就來提一下第5回分鏡更動的一些地方!順便說說我的看法。
下面這是第五回p6-p7的初始分鏡稿。
腳本通過後,初稿分鏡一開始照著腳本的情境畫,可是在畫的時候發現我的能力畫不出本來想像中的樣子(炸),這時候如果硬是照原本的想法畫的話,最後畫出來只會沒人看懂而已!於是就開始想要怎麼改。
這兩頁有現實與回想的交叉表現,在文字腳本階段這樣寫是相對容易,但轉成畫面就有可能會造成混淆,因為俊人在現實與回想中所站的位置與動作都是一樣的(在客廳拿著毯子)。雖然關於回想的片段我會把框線改細並且改變台詞字體,但為了不要讓讀者搞混亂——或者根本沒發現這當中有穿插回想——於是做了第一步的改動,我刻意讓p6左下角回想那格改掉俊人的存在。
但給編輯看過後,他覺得只有露出一雙腳,在現實與回想的辨識上反而有困難,而且處理不好的話,還會搞不清這雙腳是千凡還是俊人(喂)。這個說法也是有道理,不能保證其他讀者不會產生一樣的觀感,於是就採用了原始的構圖,但是在後製方面我刻意做出很多區分,包括背景的處理以及俊人的服裝有很明顯不同,這樣應該就能讓讀者明白那一段的時空不同了。
另外,p6的第2、3格原本都是畫毛毯,這邊畫面出現了重複性,只有物品的構圖也很容易讓人分不清時空,因此我也改掉了構圖。這邊改為現實中的俊人,一方面也是為了讓他跟回想中的俊人對照——因為他們拿毛毯的動作有細微不同(一是攤開的毛毯、二是摺疊好的毛毯),這樣就可以有更明顯現實與回想的區別。得到了編輯的贊同後,於是就定案了現在的構圖。
P7麻煩的地方在第二格,原本的想法是現實中的俊人+回想中的千凡。但我畫一畫覺得這太意識流了XDDDDD一邊描線稿時一邊想像貼了網點後的樣子...嗯...這個要怎麼貼網點XDDDDDDDD後來忽然轉念一想,不然我乾脆讓這格的兩人都是回想中的樣子吧?
第二格的俊人動作其實跟第三格是連貫的——應該說鏡頭角度是連貫的,因為本來的考量是都在同一個時空(現實)。但是第二格改成回想中的俊人後,反而意外地有韻味出來。明明過去的俊人跟現實的俊人幾乎是同一個動作,但周圍情境卻已大不相同,身旁的千凡已經不在——想到這裡,俊人飆眼淚也是可以理解了吧!XD我提出修改的想法詢問編輯後也得到了同意,於是就改掉了~
我是屬於那種比較喜歡動腦自己想解決辦法的人,所以我會先想幾個方案,然後給編輯看,問他覺得哪個好?為什麼覺得好?選這個有什麼效果?選那個有什麼缺點?我認識的漫畫家朋友、老師們,大家的看法都一致傾向「漫畫家比編輯更會想故事」,所以如果遇到了麻煩,我覺得與其問編輯「我該怎麼做比較好?」,不如問「我想改成這樣,你覺得如何?」
然後就是,如果遇到有編輯用高高在上的立場說教:「這裡你怎麼會這樣畫?這邊應該要這樣這樣表現才對吧,還有我們希望要加進ooxx的內容,請你往這邊那邊方向調整」這個嘛...我就會認為...如果有編輯覺得自己看的漫畫比你多就是比你懂漫畫...那...原創性是會被侷限的...早點逃跑為妙...
不過,以上是「編劇也由漫畫家執筆」的情況。如果編劇故事另有原作、或由出版社提出劇本,漫畫家本身只有單純改編作畫的情況,就...情況會複雜一些,這邊就不多討論。但原則上我的立場還是,既然要把故事「改編為漫畫」,那麼,尊重漫畫家在這方面的「專業」是一個基本。如前面所說,有的時候單純文字想表達的情境不一定能在視覺畫面上完美複製過來,想要有更好的表現可能就必須要改動劇情甚至台詞,如果任一方堅持己見死不改動,會挺麻煩的...
另外,除了上述那種我自己畫一半突然想改而問編輯意見的情況,另一種情況是編輯看過稿之後提出他的想法,然後我再據以修正。以我的長鴻責編的例子來說,他會提出對於某個畫面或台詞他所感受到的違和感,跟我確認我原本想表達的是否是一樣的東西?那如果我決定要修正,基本上也不會完全照單全收編輯的具體建議,會在編輯的意見之下思考出自己覺得表現更好、更符合的解決方式。
上面雖然提到的是第五回修改的案例,但其實修改最多的應該是第四回的後半XDDD主要是台詞的修改。這邊真的花了我幾天時間沈澱,還到處跑去問其他朋友意見,最後好好釐清角色們的想法之後決定修正。台詞的修正依然是以自己意見為主,但是方向跟編輯的建議是一樣的。真的是託給了意見的編輯與朋友們的福,才會成就第四回最後面的高潮戲,不然...說句誇張的,整部故事有可能被我自己毀於一旦呢🥲修正還是很重要的。我們針對每個修正部分來回討論的次數不會超過2次,通常看過一次改稿就能定案,我覺得編輯人滿好的XDDD
不過,對於自由度給予較大的編輯,相對來說就是自己要負起更多責任。就算編輯給過,也要嚴謹地問自己能不能給過?還有沒有比這更好的表現方法?這個品質放到商業市場ok嗎?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水。
以上,就是我在繪製漫畫的過程中與編輯對手戲的一些分享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