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正在處理分鏡的工作,心血來潮地整理一下我流的分鏡方式作分享。
關於我的作品最常收到大家的回饋就是讀起來很舒服很順暢,所以雖然說分鏡方式百百種每個人都各有特色,這邊我就提供自己在分鏡時會留意到的地方,希望能對一部分正在學習畫漫畫的人有幫助^^
怎麼樣開始作漫畫分鏡呢?
0. 先準備好台詞腳本
就像要做海報設計、封面設計、網頁設計什麼的,都需要先有文案,所以現在正式分鏡之前,我都會先有一個步驟就是寫一個大致的故事台詞腳本。這樣做有很多好處,譬如比較好先預估頁數;比較好在畫分鏡時先搞清楚整個故事的架構;另外,因為CSP的文字工具很lag,直接在CSP上打字太慢了,先在WORD打好再複製貼上是最輕鬆的。
當然,不是說這個動作非需要不可,也有人習慣直接邊分鏡邊想,通常這樣的劇情流動也比較自然。尤其是台詞少、重視動作戲的少年系漫畫,我覺得直接分鏡應該就可以了。
然後這邊有個缺點就是先寫腳本的話通常台詞會比最後需要的來得多,所以到時候要有大刀闊斧刪減掉自己好不容易想到的台詞...的心理準備XD
1.先決定一個頁面的資訊量
把這頁的台詞都先丟進去擺好。有想法的話可以大致放個位置,沒想法的話先亂放著也可以,不過可以先想一下哪些台詞是一組的(在同一格裡),把同組的放在一起。
2.參考前後文,決定頁面的節奏緩急
大致用這四種:台詞多、台詞少、畫面緩、畫面急 來做出不同組合。可以畫面緩(格子少)+台詞多,或畫面急(格子多)+台詞少等等。在純文字的這個階段去想像最後成形的畫面是怎樣。如果覺得台詞太多就移到下一頁,之類的。
3.原則上一頁約4~6格為佳
我畫的是比較重視靜態氣氛的女性漫畫,留白很重要。看過很多自己喜歡的漫畫去研究他們的分鏡以後,覺得目前4~6格是個平均。當然如果是少年系漫畫,有時候格子就可以多一點。但原則上,一頁8~10格左右然後持續同樣的狀況好幾頁,我覺得應該對讀者來說是會有壓迫感的(尤其最後變成小小本的單行本時...)
並不是說不能分太多格子,而是說不能一直長時間持續,這就是上一點中提到的畫面緩急。
4.四層式、三層式、二層式、雙欄式、跨頁...等等
我自己最常用的是三層式,該說這是最標準的分鏡方法嗎...不過最近反覆研究,覺得其實對眼睛最舒服的應該是二層式。三層式若用太多,尤其是靜態漫畫的話,其實會有點平板無聊。另一方面,使用到四層式等於是已經相當壓縮格子的大小。這種時候要不是平均分配,要不就是決定哪一格該放大、哪一格比較不重要的該縮小。近期的分鏡我挑戰的都是格子大小落差比較大的形式。所以就是...因為格子小的時候自然不用畫那麼細,所以要告訴自己學習割捨(?)
5.標準格與破格
可以從自己的分鏡裡找出哪種是自己的「標準格」、哪種是自己的「破格」。破格也就是像跨頁那樣比較重畫面張力、或者是格子組合互相疊來疊去、斜來斜去(?)這種不常使用的分鏡方式。標準格以我來說的話,應該就是最普通的三層式結構吧。
因為劇情也有所謂的緩跟急,所以破格不適合一直連續使用,讀者光是要理解為什麼你格子要這樣組合就要多花一番腦力、會累。適時地組合標準格與破格,劇情節奏的豐富度就會跑出來。
破格的舉例:
6.如何帶領畫面流動
日式漫畫裡,原則上閱讀方向是由上而下、由右往左。不過,在一頁的畫面中,能夠帶動畫面流動最大的主導還是「台詞」。真正分鏡很厲害的人,就算他在日式漫畫中突然來一個由左往右導向的台詞,也不會讓讀者覺得哪裡不順。
其次我覺得帶領流動的是「角色」,接下來才是「格子本身」。
讀者閱讀時,第一個會注意到的是台詞,接下來會注意角色本身,譬如角色臉上的情緒、角色的手部動作、角色現在站在哪裡,目光會追尋(主要)角色。
至於格子嘛…其實我到現在還不太能抓準要領,總而言之斜切的格子比一般橫豎的分格還要能帶領流動,這點應該是確定的吧。但應該要往左斜切?還是往右斜切?這個應該就是要看你想要讓讀者注目在哪一格了。哪一格要放比較大、哪一格可以放比較小,這樣就可以決定出要往哪邊斜切(大概?)。
斜切格帶領畫面流動的例子:
換句話說,通常標準格的格子是最普通照著原則由上往下、由右而左來流動的,基本上可以說沒有流動,所以這時安排台詞與角色的臉的位置就相對重要。
有的人可能會習慣一個畫面的某個角落空空的就把台詞塞那裡,不過我的方式是先決定台詞的位置後再來思考可以畫怎樣的構圖。最近的一個新的想法就是認為「構圖沒有絕對」,反而是台詞比較具有絕對性呢~譬如說一個台詞擺在某一格裡,而你可以決定那一格裡面是講話的人、還是聽這句話的人、或者甚至可能只有背景,每一種構圖傳達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真難取捨啊>”<
以上,大概是我想到先整理的地方。之後還有其他心得的話再慢慢補充上來~
喜歡的話歡迎分享、按讚支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