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幾天才剛寫完追到第20集的心得,沒想到這麼快就要寫完結收官感言了。
怎麼說呢?心情很複雜啊,本來想整理思緒個一晚再寫,可就怕又忘東忘西,於是便趁熱打鐵了。
最後七集重點呈現的是元昊這位西夏之王,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繼而帶出國相沒藏訛龐,寧令哥的變化,並補完尉遲源的背景故事,交代花辭樹結局,又對元天關、韋卓然二人關係留下猜測……
元昊作為重點,容後再提,先說說尉遲源吧。
這角色從登場開始就在營造憨厚呆傻、自認聰明的性格,在劇中的每一處都留下不少笑料,可就是這樣一個有些愚笨,甚至到盲目信從的人,卻是本季之中,唯一跟在元天關這位號稱「蚩尤旗」,連元氏一脈都可以不管不顧的狠人身邊,有名有姓之人。
我實在很好奇他們是怎麼建立關係的,背後又有什麼故事,而所有答案,直到尉遲源死前才解答,那一刻也才明白,尉遲源與薛映一樣,出身軍戶,看似能溫飽,實則毫無選擇,連生死都沒辦法掌握在手中。
他不清楚自己活著為了什麼,也不清楚該走向哪裡,於是當元天關伸出援手將其納為棋子時,尉遲源是清楚的,但他也是甘願的,這茫茫人世,終於有人需要他,可以不把他拋棄了。
對於裴景假扮的龍神也是如此,有了可追尋之人,可前方黑暗幽深,令人畏懼,此時龍神地出現無疑一盞燈火,照亮他世路前行,他知道自己迷信,知道龍神為假,可他還是跟上燈火,唯有如此,才能無懼地站在元天關身旁,捨身忘死。
同樣的,假扮野利郎烈的花辭樹,他一再隱忍不曝光身分,周旋野利皇后與元昊之間,為的只是一個契機,殺元昊的契機,所以他學了那劃出劍圍的張遼,為七齋堵住一條通道,源源不斷的守衛,最終以自身之死,完成了八齋未竟之業,也是在七齋六子扶持中倒落,匣破身殘,一柄蜿蜒蛇劍,找著歸路,隨八齋去了……
至於元天關與韋卓然的關係就不細說了,兩人用不同的方式去守護自己的血脈,初始之心不同,做法不同,畢竟是用性命去拚搏──較為可惜的是,元天關是本劇中最神秘的一位,卻也是筆墨簡筆最多的一位,他對待兒子元仲辛的態度究竟埋藏著何等真心,或許永遠也不知道了。
沒藏訛龐與寧令哥,一為國相,一為太子,在後半段故事互相利用,合作一度破局又重啟新局,與其說《大宋少年志2》是在呈現雙方的拉扯,側寫元昊的心機,我更覺得是在借沒藏訛龐襯托出寧令哥的變化。
那個假藉米禽牧北身分潛入大宋,與大宋、密閣糾結得難解難分,用真誠、笑容掩飾真實目的的西夏太子,回到西夏之後反而從一頭惡虎成了凶貓,齜牙裂嘴,卻沒有了第一季時的威脅性。
尤其是在沒藏訛龐現身之後,寧令哥曾經的那些風範優點,都到了沒藏訛龐身上,或許該說,寧令哥曾有的果敢冷靜,都在與元昊一日日接近下消融,只剩下被動順應局勢,成為沒藏訛龐的盟友,成為七齋六子的合作對象。
會如此,我想是因為編劇在用了一連串集數與翻轉,去塑造元昊這個角色。
如果守羊神是八齋耗費三年多時間締造的假神,那元昊就是編劇用十多集篇幅(不算七齋在宋朝境內集數)塑造的魔王。
元昊從一登場便展現了超群的武力,以及不凡的見識,城府心機極深,拋出的每一段話都是為了引誘對方動手,看似不動,實則謀算已遠,就等對手入彀,這幾點在後半段故事展現尤其強烈,面對八齋、七齋六子、沒藏訛龐、寧令哥、野利皇后,謀畫的刺殺、下毒、用藥都一一被元昊識破,甚至元昊高居大位,從容以待,就等著對方動手。
一如同元昊在最後面對七齋刺殺所說:「我只相信我自己。」
為此,他不僅要入局,更是以自身為餌,元昊這一家子人嘴上說著父慈子孝、善良,實際上都是在釣魚,引誘對方動手,他要看得真切,究竟他的皇后、國相、太子、寵妃、降臣,究竟是不是在謀劃他的死?究竟是不是相互勾結?
這樣一個誰也不信的人,畢竟是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只是,第二季走到這邊,為了一層一層展現元昊的智略,一而再再而三讓元昊以輕敵設局,卻是反轉太多,顯得有些拖沓了。
尤其在這期間又夾雜了王寬斷臂、尉遲源與韋卓然先後身死、韋原叛變投靠元昊──
老實說我真的很期待韋原真的投靠元昊,之後在宋朝混成亂源,但在追《大宋少年志2》時,惡補了一下西夏歷史,故事走向基本遵循史載,所以韋原不可能叛變,尤其在編劇賜死楚裊與韋卓然後,韋原更是不能離開七齋,與元仲辛反目,因為元昊得死,唯有元昊死後,韋原才能任性而為。
所以當韋原殺上大殿時,元昊什麼也沒說,只是提戟應戰。
這最後一戰,把寧令哥面對元昊這個心魔的軟弱展現淋漓,寧令哥啊,這反覆施來的刺殺計畫,你從來不是話事人,你只是參與其中的一環,可偏偏你又搖擺不定,一方面畏懼元昊之威,一方面又懷揣轉瞬之死,遲遲不肯踏出一步,這樣的轉變,不說與第一季相差甚遠,就連第二季開頭也比不上。
說不理解呢?我卻能看見他轉變原因,但觀看的體驗真的不是很好,可以說是讓我最為失望的一個角色了。
說了這麼多,書筆已亂,作個結吧。
或許是為了不讓故事走向悲傷,七齋六子全身而退,安然離開西夏,可我偏偏又覺得他們死在沒藏訛龐重兵包圍之中,亦不失為一種解法。
密閣十齋,加入之時,便知道可能身死之時,無人銘記,而七齋六子,也逃不脫這宿命,但是最後沒藏訛龐放過了他們,因為《西夏書事》所載之事:
「慶曆八年,夏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春正月朔,日赤無光。元旦行朝賀儀,羣臣相顧失色。」
也因為沒藏訛龐清楚西夏舊主方死,新主尚幼,不能冒險與大宋為敵──這點畢竟是說服了我。
可惜最後南歸,只聽七齋講了將來之事,只聽趙簡講了成婚之事,故事便戛然而止。
趙簡、元仲辛的婚事……
王寬、裴景的婚事……
有緣無份的薛映與梁埋香……
韋原的往後變化……
一切到此為止。
收得不算盡如人意吧,至少給了他們將來,將來的事,畢竟有將來人可說,只是我聽不見了,萬分可惜。
七齋六子,生死不棄。六十九集,幸好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