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食記】可頌大亂鬥

2023/05/3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螞蟻人的台北紀行 #SP 可頌大亂鬥〉

。前言的前言

文章開始之前想要特別感謝Not Just A Visitor 不只是過客
2019年的這篇文章精雕玉琢立意高遠,費盡心思不說字句精準真可謂神人也,推薦對可頌有興趣的人一讀。
和這篇文章相比我這篇簡直是……嗯。

。前言

先打好打滿的預防針:吃開心吃趣味的,幾間我特別喜歡的店家會多寫幾句。口味和評價都是很個人的東西,這幾間也都是一時之選,排名僅供參考;只針對原味可頌評價。
這次的但書會比之前的大亂鬥還要再多一些——整整吃了十二顆不同可頌實在不是開玩笑的,這是個非常容易迷失的過程,和平常單顆吃的體驗非常不同,甚至出現了平常很愛但盲測+車輪戰之後反而排名意外普通的情況。
我認為這是有具體原因的。
每個師傅想要表達的可頌並不相同,每個人側重的部分也不相同;然而看這次的價位和店家就會知道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這幾間店使用的原料絕對不會有太大差距,選擇的不同純粹反映出師傅的個性和偏好
於是,比起分數、比起排名,比起這個可頌的完成度到底如何,更現實影響分數排名的變成很看個人口味的東西。
師傅們選擇的口味和方向,不可能完美命中每個參與者的喜好。
是非常篤定的不可能。
再加上全部都是原味可頌,味覺上的疲勞我認為也稍微有點影響最後結果;我自己是盡可能每一顆都盡量吃到半顆以上再作評價,但其他人即使只吃了四分之一,連續十二顆下來那個疲憊感和不確定也是可想可見的事實
之前的大亂鬥先陳於此:
當然,這次也有可以一談的東西讓我騙一下字數。

。可頌的評比要點

儘管多式多樣多種口味,但這次只評原味可頌,於是迷茫幾乎是注定的
可頌雖然諸多細節各有不同,可是大致上的印象卻是清晰的——酥皮、奶油、內裡
但我們這群資質駑鈍的人怎麼可能有多麼精細的味蕾呢?更何況這是整整十二顆的連續盲測與其說是可頌一號到可頌十二號,實際上進到口中之後對不少人來說就是精緻澱粉一號直到精緻澱粉十二號
當然差異並不是不存在,就像是那基本的三個要點一樣,酥皮奶油內裡吃起來肯定會有所不同,但這份「不同」卻會隨著編號推進再次感受到強烈的迷茫——我吃的是幾號?我知道某個編號比較喜歡,但我要怎麼確認這個和那個的差異程度?明明剛剛吃了九號,怎麼嚐起來十號味道好像也差不多?
心智變化順序如下:我不懂。→我懂了!→我懂了嗎?→我不懂,但都很讚啦!
雖然沒有限定金額上限,但這種完全橫向的比拚反而容易陷入混亂之中。
先說外層酥皮,儘管喜歡酥脆的人是多數,但麵包師傅們就一定都會這樣做嗎?有些時候或許只是一種取捨,可討巧的方式幾乎是必然會獲得比較高的評價。
再說奶油,儘管或許每家店所用奶油有所不同,但這份「不同」即使單吃都不見得能夠精準分辨,現在烤過之後香氣發散又該怎麼評論是好是壞?所以共識當然是奶油香氣是否能夠發散瀰漫口腔而不顯膩,但奶油的品牌選擇又成為一個鑑別點,無分高下。
最後說內裡,雖然多少會有種「蛤總不會連這部分都有爭議吧」的看法,但參與這次可頌大亂鬥的人口味當然不會統一,有人就是喜歡過於扎實的口感,而大多數人會喜歡蓬鬆舒適咬口感輕鬆的可頌。
——都連吃十二顆了,當然是越鬆越好。
是以綜觀多次的大亂鬥,我必須坦白說地說這次真的沒有高下之分,只是喜好的問題。
希望這樣的預防針足夠。

。計分方式

這次沒有考慮太多,吃完之後給分。
因為可頌的口感和口味實在難以辨別,所以每個人打分數的時候都有點迷茫。

。排名與簡評

這次的可頌都有回烤,不過這算是盡可能地公平。
畢竟有些可頌就是靜置之後一樣好吃,而有些如果不能當場食用必然會有要注意的保存和加熱方式;一律回烤純粹是方便作業,我認為多少可能有影響到可頌本身的風味。
分數表在最下面。
Salt & Stone(1):中規中矩,甚至有點平庸,「麵包」的存在感比較強烈。
Rise Bakery(2):表層的表現極好,嚼到後面奶油的香氣也發散得相當自然,鼻腔中的香味不錯,麵包體的濕潤感吃完一口也不錯。
Boulangerie Ours(3):層次較為明顯,表層同樣不錯,和2號接近。
珠寶盒(4):與一號相若,不怎麼樣,比較油。
哈肯鋪(5):油,酥,喜歡但很容易膩。
Le Boulanger de Monge(6):有種問號感。
陳耀訓(7):有股神祕的不喜歡味道,不清楚是烤的過程出錯還是如何。
10 Thousand(8):平衡感優秀,奶油釋放出的香氣適中。
曼瑪儂(9):氣孔結構目前最佳。
吉可頌(10):氣孔結構同樣優秀出色,跟9號很像,奶油風味一樣不錯,吃起來比較輕鬆。
Gontran Chereier(11):失敗?麵包體讓人覺得更不像是可頌,味道不差但層次感過於一致。
Mr.啃(12):難以言喻的蛤感,結構清晰吃進嘴裡卻沒有太多可頌的印象。
對,這次有秤重。

依照往例挑幾間來說。
Rise Barkey表現依舊亮眼,每次比完之後都覺得它們出來的東西就是很符合所有定義想像,幾乎是沒有破綻的優秀作品;第一顆吃完的時候大家還有些許迷茫,但Rise Barkery這顆上來之後兩種不同風格的碰撞幾乎就確定了大家的喜好分數會往哪裡走。
我覺得這點挺有趣的,它的登場時機應該影響了後續的所有評比。
哈肯鋪的落差感很好玩。好吃嗎?還不錯。但它的問題卻幾乎是每個人咬下去之後立刻指出那個落差感,我想這就是技藝和原料層面的差距吧,是個很合適的對照組。
陳耀訓的可頌在我這邊評價不高,但老實說那股奇怪的氣味以前吃了幾次也完全沒有出現過,不確定是否保存問題或是加熱有誤,我認為單純吃單純評價的話它絕對是個優秀的可頌麵包,但那天評比吃了操作失當的悶虧。
曼瑪儂就……上次已經說過,不用再說,好吃。
吉可頌也是如此,我甚至曾經專文寫過。這次吃到它的時候莫名有種相似的感覺很好玩,盲測的時候遇到這種隱約相識甚至相熟的似是故人感很有趣。
Mr.啃太特殊了,它跟Salt & Stone在評分上會有種天然的弱勢:大家會有點困惑,在每個人都長得比較相似的時候,這份過於清新脫俗的口感和口味就莫名很像是異端。事前不知道價格如何倒還好,事後知道價格就讓人覺得實在需要斟酌。
當然,它們的燒餅還是很好吃。
10 Thousand最後評分能衝到這麼高讓我有點小小意外,它不是我的第一名但也在前三之列;但這間我其實之前某天下午時分浪蕩信義區時是剛好有吃過的,吃的是提拉米蘇口味。當初第一時間的感想是這間雖然很網紅,但價格和味道卻挺真材實料的,甚至真要說起來我認為加了醬反而未必有原味的可頌好吃。
當然,如果要排隊三十分鐘以上的話,我會完全不考慮就是了。

。後話

幾次大亂鬥下來,雖然提了又提,但還是想要講一句這次真的是有夠難評
店家的數量也明顯還不夠廣,但再廣下去真的會吃死人的,肉桂捲雖然血糖飆升直至無盡,但類似味道的精緻澱粉在一個下午內不停輸出也實在是會吃到讓人懷疑人生。
我喜歡可頌,雖然不到入迷的程度,但可頌的口感和奶油香對我這種肥肥人來說實在是各種基礎麵包種類當中吃起來最過癮的品項,更不用說除了原味之外還有各種口味上的變化、形式上的變化。
些許文字和感想,僅供參考。
照片 by 強者我表妹,這是她的Instagra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97會員
314內容數
記錄吃過的,記錄看過的,記錄去過的。 食記遊記雜記閱讀心得之外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異色情慾小說以及輕小說創作,雖然字數很多廢話很多但我想是個不太無聊的地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