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讀後心得: 不要再說別人不公平了,你自己的判斷每天都不一樣。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現實世界充滿了雜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就是現實世界充滿了雜訊,你可以做一個實驗看看,拿起你的手機去錄影,回放影片的時候你把音量調到最大,這時就會聽到一片吵雜聲,這個吵雜聲就是環境中出現的底噪

在安靜的環境下也許你沒有感覺,如果到車水馬龍的大馬路旁,試試看跟人聊天,你會發現聲音根本就聽不清楚,必須要喊的很大聲才聽的到,這代表環境中的聲音大過了你講話的聲音,也就是雜訊大過了真實的訊息

這時要怎麼解決?


第一、換個安靜的地方去聊天,降低雜訊。

第二、喊的大聲一點讓對方聽見,提高訊息的能見度。


這個就叫做所謂的雜訊(noise),如果我們用示波器來解釋,雜訊就是我們不要的訊號,因為會影響我們對於真實訊息的判斷

所以只要是有需要判斷訊號的場合,都會出現雜訊,只不過在統計學上不叫雜訊,叫做變異或是誤差。


今天要介紹的書就叫做《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作者有三位知名學者,分別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暢銷書《快思慢想》的作者丹尼爾.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巴黎商學院的商業政策教授奧利維. 席波尼(Olivier Sibony)、律師凱斯. 桑思汀(Cass R. Sunstein)


人類判斷的兩種錯誤( 偏誤與雜訊)


這本書在說什麼呢?

主要在說人類有兩種判斷上的錯誤,這兩種錯誤大大了影響社會的運作,就連所謂的專家,下的判斷可能比黑猩猩射飛鏢還不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打過靶,假設你和一群朋友去打靶,每個人給十發子彈去打靶,可能會出現以下四種情況:

狀況一、 彈孔又準又集中,

狀況二、 彈孔不準但集中,

狀況三、 彈孔很準但分散,

狀況四、 彈孔不準又分散。

raw-image



理想的狀態應該是狀況一,彈孔又集中又準,最好是彈彈命中紅心;狀況二問題也不大,彈孔打的很集中只是打不準而已,稍微調整一下位置就很快回到狀況一的水準。

狀況三其實有打中紅心,只是落點大部分比較分散,這有可能是槍的狀態、手的穩定度、環境等問題所導致的,稍加練習或是換槍都還有機會變準,只是會比較花時間。

最麻煩的就是狀況四,打的又散又不準,這可能不是練習能解決的,說不定是連槍都拿不好,問題很大。

如果類比到人類的判斷上,如果我們下的判斷目標是正中紅星,狀況二就是人的偏誤或偏見,狀況三就叫做雜訊

偏誤或偏見還好理解,就是你下的判斷失準,這有可能是你個人的偏見、被帶風向,或是資訊不足充滿了未知數影響判斷( 書中叫做客觀的無知)。

雜訊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我們下的判斷會分散嗎?

這邊就舉幾個案例來幫助我們理解什麼叫做雜訊。


附帶一提,在統計上偏誤叫做準度Ca (Capability of Accuracy)、雜訊叫做精度Cp ( Capability of Precision ) ,Ca與Cp還有個組合計算公式叫做Cpk製程能力,通常Cpk數值越高,代表工廠製作能力越精準,在製造業做過品保或是製程的人應該都很熟悉這個專有名詞。


什麼是判斷的雜訊?

1981年進行了一項試驗,研究提出16個假設案件,請美國208位法官進行裁決,

在這16個案件當中,僅僅只有3個案件,是所有法官全數同意判處入獄服刑。

在其他的案件當中,每位法官裁定的刑期卻是有長有短。

其中有一樁詐欺案件,法官裁定平均刑期為8.5年,可是最長的卻是無期徒刑,而另外一個案件平均刑期為1.1年,最長的則是15年。

同樣的案件怎麼會差異這麼大,這個刑期的差異就是人類判斷的「雜訊」,就像你打靶打的準但是卻打的很分散一樣。

而且判斷的雜訊還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而已,法官還會受到外界的因素干擾,進而影響他的判決。

在法國有一項研究指出,量刑當天如果是被告生日,法官通常會比較寬容。

還有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如果主場球隊如果在週末輸球,當地的法官在星期一的量刑會比較嚴格,反之如果是贏球,法官則會比較寬容。

所以人真的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影響,我還記得我小時候要拿考卷給我媽簽名,如果考不好就要挑大人吃飽飯後會比較沒事,因為吃飽了心情會比較好,被罵的機會小很多,要是白目在大人忙的時候拿過去,被罵就算了,通常還要吃竹筍炒肉絲( 以前崇尚不打不成器 )。

那你一定會想問,就算是判斷有差異,對我日常生活會造成什麼影響嗎?

我沒事又不會去跑法院。

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人每天無時無刻都在做決定,做決定本身就是一種判斷,日常生活中有太多需要判斷的狀況了,特別是在一些影響面比較大的決定上,判斷錯誤可是會出大事的,接下來就來說說雜訊到底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



雜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有在跑醫院的人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當我們今天生病了,如果找不出病因,你會怎麼做?

你一定會去找醫生,也許是先去家裡附近的診所,找不出原因然後轉診到大醫院,到了大醫院還要做一大堆的檢查。

光是檢查結果,每位醫生的判斷就可能都不一樣,萬一判斷錯誤或是遲遲找不到原因,可能會導致延誤治療,誇張點甚至送命,所以說醫生的判斷也是充滿了雜訊。

這就是為什麼老人家常說,看病要有醫生緣,因為每位醫生的判斷都會有差異,遇到大病你可能會需要多看幾位醫生,這樣會比較保險。

而且上班族還會遇到另外一種雜訊,就是來自主管判斷的雜訊,當你今天去找工作的時候,不同面試官對你的評價可能天差地遠,也許你很適合這間公司,如果面試官不喜歡你也沒轍。

另外像是績效考核,不同的主管績效考核也不一樣,就算是同一位主管,不同時間對你的考核評分可能也不會一樣。

簡單來說,判斷就是因人而異,

有的人可能比較嚴格,有的人比較寬容。

有的人對某件事比較嚴格,對另外一件事比較寬鬆。

有的人在早上下的判斷,跟下午的結果可能也不一樣。

因為人不是機器,機器的判定可以用程式去設定,人天生就不客觀,我們都會帶著主觀意識去判斷,在判斷的當下會受到情緒、天氣、場合等等的外在因素所影響,

所以只要需要人為判斷的狀況,就無時無刻充斥偏見與雜訊。

那你一定想問,要如何降低雜訊呢?



如何降低雜訊

這邊還是提到打靶的例子,今天你打靶打偏了但是彈孔很集中,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當下調整一下準心就好。

如果是打的很分散,要調整就需要花一點時間了,通常最快的方式是換把槍。

在我工作的場合也很常遇到精度的問題,譬如某機台做出來的尺寸很分散,通常換精度高的機台就解決了,只不過往往會卡在錢的問題,因為高精度機台老闆不見得願意投資,所以說雜訊也不是越低越好,有時候也要考量成本,理想狀態當然是零雜訊,不過考慮到口袋深度,我們其實只要降低雜訊到可接受的程度就好。

回過頭來討論,人為判斷產生的雜訊要怎麼搞定呢?

最大的問題就在我們可能根本就察覺不到或無法預測,就像前面提到法官的例子一樣,那是因為用統計的手法去研究,才會發現同一個案件,判斷的刑期會差這麼多。

書中提到一個方法叫做「決策保健」,就有點像是預防疾病傳染一樣,新冠疫情其間,外出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誰中獎染疫,你又不可能天天待在家不出門,所以應對的方法就用勤洗手、戴口罩的方式去避免染疫。

簡單來說就是事前預防勝於事後治療,既然事前不知道哪裡會有雜訊,那就準備一套方法去降低雜訊。

這套方法有以下四點可以幫助我們降低雜訊:


(1) 用統計、外部觀點來判斷

前面也提到醫療的判斷也充滿了雜訊,所以我們可以使用統計思維、外部觀點,這樣才不會受個人的主觀意識所影響。

Google 從 2017 年進行一樣計畫,透過AI技術用於 X 光檢查的判定,希望提升乳癌檢測機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希望協助醫生提前發現癌症。

最新的研究顯示,AI診斷的結果與專家相比, 診斷出乳癌的準確性更高,假陽性與假陰性的情況都減少了,美國測試的結果發現,AI可以降低 9.4%的誤判率。在英國則是由兩名放射科醫生判定,AI可降低 5.7%的誤判率,

所以我們可以期待未來 AI 能夠協助醫生進行更準確的判斷。


(2) 將判斷拆解幾個部份

當嬰兒從媽媽肚子裡出生,醫生就必須馬上進行判斷,如果情況不對,就要為新生兒進行急救措施,前面我們提到,只要是判斷就會有雜訊,萬一醫師判斷錯誤就會延誤急救時機。

所以婦產科有一個判斷的方法,叫做阿帕嘉計分評估表,把新生兒的狀態評估拆解成五個項目,分別是「心跳速率」「呼吸速率」「反射能力」「肌肉張力」「皮膚顏色」等五項,每項最高兩分,五項加總滿分為10分。

如果加總後的分數在4分以下,就代表新生兒需要立刻急救。

利用這個方法就能在短時間內,判斷新生兒的狀況,減少誤判的情況發生。


(3) 抗拒太早出現的直覺

這邊問大家兩個問題,

(1)一隻球棒和一顆棒球共計1.1美元,球棒比棒球貴1美元。那棒球的價錢是多少?

(2)如果5台機器在5分鐘內生產5個產品,100台機器生產100個產品需要多久時間?


第一個問題,通常我們會直覺判定答案是0.1美元,不過正確答案是0.5美元。

第二個問題,你可能會以為是100分鐘,不過實際上你算算看,只需要5分鐘就夠了。


在快思慢想一書提到,人腦有兩個系統在運作,在快思系統我們往往會依賴直覺去判斷,當你是專家、領導者、主管,就更不容許別人質疑你的判斷,問題就在人的判斷,一定會產生誤差。

剛剛的問題叫做認知反射測試,主要是在測試一個人是用直覺還是思考在進行判斷。

有時候人的第一直覺可能會是對的,因為直覺是來自於過去的經驗與專業,但是我們很難保證一定會是對的,所以直覺出現的時候,先不要太早相信直覺,反而是慢下來先思考,萬一你是錯的怎麼辦?


(4) 綜合集體的獨立判斷

人類的判斷會有偏誤與雜訊,如果說是綜合許多人的獨立判斷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雷根糖實驗,有一個罐子裝滿的糖果,請大家猜猜罐子裡面的糖果數量,結果很好玩,所有人預測的平均值往往就是真實數量的理想估值。

而且比大部分的人預測更準確,這邊想說的就是所謂集體優於個體的概念既然個人判斷有偏誤,綜合多名判斷者的獨立判斷呢?

我覺得最好用來比喻的方式就是「瞎子摸象」,每個人的立場、觀點、想法都不一樣,有的人摸到象鼻就認為大象是像水管一樣;有的人摸到象耳;有的人摸到象腿,每個人認為的大象長相一定都不一樣,可是把他們的判斷綜合再一起,大象的全貌就出來了。

簡單來說,這四項最重要的事,就是要你認清楚「人就是天生不客觀」,哪怕是用AI或統計進行判斷,都會因為資訊的不足產生誤差了,更何況是人的判斷。

所以降低雜訊的方法就是要減少人類單獨判斷帶來的偏差。


總結: 為什麼要降低雜訊

人的判斷有兩種錯誤,偏誤與雜訊,就如同打靶一樣,偏誤就是打不準,雜訊就是打太過分散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領域,如醫療、法律、經濟預測、法醫鑑定、保險、人事、績效評估等等領域,這些判斷出現雜訊令人感到頭大。

假設你因為心悸去看醫生,如果一位醫生跟你說心臟有問題,另一位醫師說跟你說壓力大,你要相信誰? 從個人到組織及國家,都要每天都要面對各種決策與判斷,判斷的失誤,小則只是金錢上的損失,大則就會出人命。

以2021年Covid-19大流行為例,許多國家誤判病毒的威力,新聞上每天新增的重症與死亡人數,令人怵目驚心,光是當局一個判斷錯誤,奪走可是成千上萬的人命。

所以判斷出現雜訊不是沒有代價,只是我們不自覺是問題罷了


每個人都會有許多難題,「閱讀」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你的答案也許已經被某人寫在書裡了,唯有閱讀能解決你的問題,擴展個人的視野,希望遇到瓶頸的你,在這裡能聽到你需要的一本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你的學習只是為了考試,說實在是真的很無聊,學習新知其實就是要有趣,很多學科之所以無趣,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可以用在哪裡? 費曼學習法就是希望你從有趣著手,初步先了解這門知識的概念,能用在哪裡? 發展的脈絡? 相關的歷史與軼事,你對這個知識或學科產生興趣之後,自然就會有動力去精進。 理查費曼是誰
奧本海默是諾蘭2023年暑假最新力作,從三段時間線不同的角度, 讓我們從頭觀看這位「原子彈之父」的心路歷程, 從歷史我們得知奧本海默是曼哈頓計畫的負責人, 但人類在一心追求科學進步的同時,也釋放了人類所不能掌控的力量, 奧本海默就像美國的普羅米修斯,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也帶來了新的戰爭。
你知道你我都是大器晚成的人嗎? 每個時代都會出現的機運與機會,想要翻轉倉鼠人生, 你所要做的就是持續學習,好好把握住你所能掌握的任何機會, 也許你會自我懷疑,但千萬不要自我否定, 你必須時常告訴自己,當世界沉迷於年少有成,韌性就是你成功的超能力。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的書叫做《好情緒.空間整理術》,作者叫做種市勝覺,我想應該大家都聽過《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乍看書名然後作者又是日本人,大概會以為是在教導如何整理以及斷捨離的收納書籍,其實這是本假整理環境之名,行風水改變命運的書。
當你的學習只是為了考試,說實在是真的很無聊,學習新知其實就是要有趣,很多學科之所以無趣,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可以用在哪裡? 費曼學習法就是希望你從有趣著手,初步先了解這門知識的概念,能用在哪裡? 發展的脈絡? 相關的歷史與軼事,你對這個知識或學科產生興趣之後,自然就會有動力去精進。 理查費曼是誰
奧本海默是諾蘭2023年暑假最新力作,從三段時間線不同的角度, 讓我們從頭觀看這位「原子彈之父」的心路歷程, 從歷史我們得知奧本海默是曼哈頓計畫的負責人, 但人類在一心追求科學進步的同時,也釋放了人類所不能掌控的力量, 奧本海默就像美國的普羅米修斯,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也帶來了新的戰爭。
你知道你我都是大器晚成的人嗎? 每個時代都會出現的機運與機會,想要翻轉倉鼠人生, 你所要做的就是持續學習,好好把握住你所能掌握的任何機會, 也許你會自我懷疑,但千萬不要自我否定, 你必須時常告訴自己,當世界沉迷於年少有成,韌性就是你成功的超能力。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的書叫做《好情緒.空間整理術》,作者叫做種市勝覺,我想應該大家都聽過《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乍看書名然後作者又是日本人,大概會以為是在教導如何整理以及斷捨離的收納書籍,其實這是本假整理環境之名,行風水改變命運的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人工智慧與顯示卡巨頭 NVIDIA,於上個月底正式發表了今年 2024 第二季的財報 (時間跨度為 2024 5-7 月,公司內部的財務年度則為 2025 Q2),繳出了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本季 NVIDIA 的表現都高出原本公司給的指引......
Thumbnail
很久沒有好好寫點東西了。 幽默這個題目起碼從去年就開始累積想法,中間經過很多次風口事件,到現在其實我也忘記最初想寫的點了,就單純寫現在想寫的內容吧。
Thumbnail
現在很容易看到的各種價值觀爭議,舉凡世代衝突、性別議題、勞資糾紛這些阿,新的、「進步」的觀念往往受到很多打壓跟阻礙。 今天在想阿,這不就是在高位震盪?
Thumbnail
最近在脆上,偶而看到的在問XX是什麼意思? 很多不知道從哪冒出的流行語,像是觸、氛圍感,或前面用的脆? 之前在別串聊到這塊,開始好奇有的流行語可以廣為流傳,幾乎所有人都有認識,但更多的似乎停留在某個圈圈裡,一段時間後就被人遺忘。 總之簡單整理一下想法。
Thumbnail
人的判斷有兩種錯誤,偏誤與雜訊, 就如同打靶一樣,偏誤就是打不準,雜訊就是打太過分散。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領域會出現雜訊,假設你因為心悸去看醫生, 如果一位醫生跟你說心臟有問題,另一位醫師說跟你說壓力大, 你要相信誰? 是不是覺得很困惑? 這就是人類判斷的雜訊,小則損失金錢,大則可能會送命! 所以我們
Thumbnail
她認為她應該要對婆婆說什麼得體的話,但是這些話並無法成型。它之所以無法成型是因為它並不完全來自於Angel的意志,她不認為自己能夠說得好,她也不認為那是她真心想說的話。所以這些尚未成型的言語就卡在喉嚨壁上面,形成一股很雜亂的能量在這裡。
Thumbnail
你收集到的資料,80%是雜訊!! ❦推薦給:各式各樣的資料很多,但是不太會整理的人! [ 撰打這篇讀書心得時,我一直想到:我自己的這篇分享文,對格友來說是不是也是「雜訊」?這樣真是打臉自己分享此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紫式書摘》的第002篇文章,紀錄了我閱讀得到聽書《轉變:應對複雜新世界的思維方式》後,產生對「成功之道:資訊思維、科技應用與團隊協作的融合」 的一些想法隨筆。 本文章要回答的問題是:如何通過資訊思維、科技應用和有效溝通來突破限制,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在《雜訊》一書中,用了非常圖像式的比喻來形容雜訊與偏誤。 還提出了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許多偏誤,這些偏誤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如何解決這些偏誤成為了重要課題,包括多角度思考、設定明確目標、建立有效的決策機制等提供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問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humbnail
★覺察雜訊就是看清楚潛意識究竟在渴望什麼,在抗拒什麼。接著,就能理解、接納全部的不管好或壞的自我,並體驗「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放下心中大石,從此過著輕鬆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人工智慧與顯示卡巨頭 NVIDIA,於上個月底正式發表了今年 2024 第二季的財報 (時間跨度為 2024 5-7 月,公司內部的財務年度則為 2025 Q2),繳出了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本季 NVIDIA 的表現都高出原本公司給的指引......
Thumbnail
很久沒有好好寫點東西了。 幽默這個題目起碼從去年就開始累積想法,中間經過很多次風口事件,到現在其實我也忘記最初想寫的點了,就單純寫現在想寫的內容吧。
Thumbnail
現在很容易看到的各種價值觀爭議,舉凡世代衝突、性別議題、勞資糾紛這些阿,新的、「進步」的觀念往往受到很多打壓跟阻礙。 今天在想阿,這不就是在高位震盪?
Thumbnail
最近在脆上,偶而看到的在問XX是什麼意思? 很多不知道從哪冒出的流行語,像是觸、氛圍感,或前面用的脆? 之前在別串聊到這塊,開始好奇有的流行語可以廣為流傳,幾乎所有人都有認識,但更多的似乎停留在某個圈圈裡,一段時間後就被人遺忘。 總之簡單整理一下想法。
Thumbnail
人的判斷有兩種錯誤,偏誤與雜訊, 就如同打靶一樣,偏誤就是打不準,雜訊就是打太過分散。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領域會出現雜訊,假設你因為心悸去看醫生, 如果一位醫生跟你說心臟有問題,另一位醫師說跟你說壓力大, 你要相信誰? 是不是覺得很困惑? 這就是人類判斷的雜訊,小則損失金錢,大則可能會送命! 所以我們
Thumbnail
她認為她應該要對婆婆說什麼得體的話,但是這些話並無法成型。它之所以無法成型是因為它並不完全來自於Angel的意志,她不認為自己能夠說得好,她也不認為那是她真心想說的話。所以這些尚未成型的言語就卡在喉嚨壁上面,形成一股很雜亂的能量在這裡。
Thumbnail
你收集到的資料,80%是雜訊!! ❦推薦給:各式各樣的資料很多,但是不太會整理的人! [ 撰打這篇讀書心得時,我一直想到:我自己的這篇分享文,對格友來說是不是也是「雜訊」?這樣真是打臉自己分享此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紫式書摘》的第002篇文章,紀錄了我閱讀得到聽書《轉變:應對複雜新世界的思維方式》後,產生對「成功之道:資訊思維、科技應用與團隊協作的融合」 的一些想法隨筆。 本文章要回答的問題是:如何通過資訊思維、科技應用和有效溝通來突破限制,提高生產力?
Thumbnail
在《雜訊》一書中,用了非常圖像式的比喻來形容雜訊與偏誤。 還提出了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許多偏誤,這些偏誤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如何解決這些偏誤成為了重要課題,包括多角度思考、設定明確目標、建立有效的決策機制等提供的方法,我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問題,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humbnail
★覺察雜訊就是看清楚潛意識究竟在渴望什麼,在抗拒什麼。接著,就能理解、接納全部的不管好或壞的自我,並體驗「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放下心中大石,從此過著輕鬆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