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星雲說偈》
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吃了生信心,必能得平安。
──民國‧星雲
寺院的齋堂裡,常可看到一副對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一粒米看似渺小,可是就佛的境界來看,力量大過須彌山。因為這一粒米從播種、插秧、灌溉、施肥、收割、碾米、出售,而後煮成飯,其功德不可思議,可說結合了宇宙萬有的力量,才能有這一粒米讓我們吃啊!因此,佛教叢林寺院的僧人過堂吃飯時,必須正心誠意,端坐受食,並作觀想,故而吃飯的地方稱為「五觀堂」。亦即要作五種觀想: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不生瞋愛。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二○○九年五月,國際佛光會首度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舉辦「國定佛誕節」與「母親節」 共同慶祝儀式,我特別設計了「四色佛誕餐」:青色(菠菜)、黃色(黃薑)、赤色(紅麴)、白色(白米)等四種口味的壽司米飯,顏色與佛經常說的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相應,象徵光明、智慧、平安、希望。當時的佛誕餐盒外,印製了我為佛誕餐所作的詩偈:「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吃了生信心,必能得平安。」
這四句偈說明了佛教的因緣觀與宇宙觀,即使是小小的一粒米,也是集合了土壤、空氣、陽光、水分等等力量才能成就;小小的一粒米,可以滋養一切眾生,希望大家吃了佛誕餐,都能夠智慧增長,對自己有信心,人人得平安。
平時,我們吃飯的當下,應該念茲在茲:農夫辛苦的播種,商人奔波販賣的艱難,一粒米中有大如須彌山的功德,更有無數的因緣成就,我們才能有一餐的溫飽。若不能從了解一粒米的形成過程,進而懂得感恩惜福,反而恣意浪費,將來如何償還這許多因緣恩情呢?一個人的福報,就像銀行存款,如果將福報揮霍殆盡,就像存款透支,未來將生活艱辛。所以,我們要學習佛門的感恩惜福,在衣食溫飽之際,衷心感恩一切因緣的成就,多培植福報,才能福報無盡。
(佛光山法堂書記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