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唯之與阿”,多解釋指向“態度和發聲”解。
例如:誠懇輕聲回答和不耐大聲回應,兩相較差別有多少?(這種解釋我第一個直覺就不對。)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若指常識的「善和惡」,這善和惡本差異就很大,我想老子不會舉這種例來砸自己的腳。
在老子《帛書甲本》原文是「美與惡,其相去何若?」
還有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所以我想“善與惡”應是指美和醜。
而且“美醜觀”這種也比較接近“自由心證”;「你看覺得美,我看沒那麼美」。舉例美醜也較適當。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恭敬唯諾和阿諛奉承,從行動外表看起來又差多少?(兩者很像)
美和醜相較起來又各如何?(美醜自由心證)
「唯、阿」若是看作態度和發聲解,那和第二句「美與醜」,就不太合!
「唯、阿」是形象外表,「美、醜」也是形象外表。
這符合邏輯性,舉例意義相近性,不落差太大。
【荒兮其未央哉】
我看老子的個性,應該不是那種人云亦云,人怕亦怕的人!
蠻多解釋應說幾乎,都把“荒兮其未央哉”做單句解:
「荒漠阿!無邊際無窮止盡」或「大道!深遠廣闊不能停止」等等大概諸如此類 ..,還有你現在的解釋。
“荒兮”上一句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綜合兩句意思,
“人們所畏懼的,我們也不能不畏懼,大道阿!深遠廣闊沒有止盡。”
我覺得這樣見解,感覺沒頭沒腦!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衆人熙熙,如享太牢 .. 」。
從上下句看,我老覺它是連繫上一句,而且還是很有個性的一句話,我覺應該是這樣解,
「人們害怕的,我也就要跟著怕,那到天荒地老也沒完沒了阿!?」
而且句尾“哉”字有反問的語意。
這一段我為什麼這樣看待呢?
因為看老子寫這本道德經,我不相信他會是個人云亦云,人怕亦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