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錄
文章數
75
追蹤數
5
已付費
NaN
追蹤專題
贊助作者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學院宮牆
藝林擷英
靜思筆記
書評書序
文章列表
專題介紹
學院宮牆
藝林擷英
靜思筆記
書評書序
書評書序
張窈慈博士《嘉竹器宇——走在斐然成Chang的道路上》前序
再次遇到窈慈,是她來東海應徵新聘教師,我在窈慈的學術演講中,知道她近幾年的工作與研究概況,很可惜窈慈並未被正取。但系裡同仁覺得窈慈有一定的學術素養,很適合在東海貢獻才能,於是以兼任教師聘用。這中間我們曾在基督信仰,有一些交流。後來我也退休離開東海,只能斷斷續續透過網路通訊軟體連絡了。
李建崑.Paulos
2022-03-26
5
中華叢書《韓愈古文校注彙輯》評介
韓愈是中唐文學大家,韓愈研究一直是唐代文學研究的熱門領域,海峽兩岸都有不少高質量的韓學著作出版。以大陸而言,一九九六年七月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屈守元、常思春主編《韓愈全集校注》(五巨冊),堪稱韓學研究的大事。一九九八年八月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張清華《韓學研究》(上下冊)、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南京大學
李建崑.Paulos
2021-09-30
3
《文章辨體序說》與《文體明辨序說》評介-兼談「文體論」對古文學習的重要 (下)
三‧《文章辨體‧序說》與《文體明辨‧序說》簡介 吳訥的《文章辨體》,其實是一部分體文選,共分五十九體編錄,每一文體,都附加〈序說〉。其《內集》五十卷,大體是以宋‧真德秀《文章正宗》 為藍本。《外集》四卷收錄駢文、詩詞。卷首載〈諸儒總論作文法〉,並於解說文體時,雜以評論。 吳訥(生卒年不詳
李建崑.Paulos
2021-09-30
7
《文章辨體序說》與《文體明辨序說》評介-兼談「文體論」對古文學習的重要 (上)
一‧前言 說起「文體」,其實是一個涵蘊豐富的術語。簡單地說,是指文章的體裁、體製或式樣。深入地看,至少還包括:「體類之體」(體裁、文類、體製)、「體性之體」(語勢)與「體貌之體」(風格)三個涵意。不過,在此首先要談的是「體裁、文類、體製」之「體」;當然,「體性」與「體貌」之「體」也不能忽視。
李建崑.Paulos
2021-09-30
7
謝永茂博士《蘭芳共和國史》讀後
■前言 2012年9月初至2013年2月底,我曾應聘赴香港珠海學院(現稱珠海大學)文史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那是一段非常愉快的學術之旅。期間知悉港學界泰斗羅香林教授(1906--1978)於1969年起曾擔任香港珠海書院文學院院長及中國文史研究所創立所長。我在研究生階段就拜讀過羅教授的《唐代
李建崑.Paulos
2021-09-28
7
收到黃雅莉教授新書有感
#學院宮牆 收到清華大學黃雅莉教授的新書,引發很多感觸。目前台灣政治生態和學術生態都對於中文背景的學者很不利。向科技部提研究計畫也好、或投稿比較前端的學報,若不在論文中故作「驚人之語」、或以眩目艱深的術語「妥善包裝」,都可能承受莫名其妙的攔阻。作為一個文史學者在申請研究計畫補助時,尤其容易受
李建崑.Paulos
2021-07-24
2
體壇雅士,藝苑傑人 --讀楊大宇先生詩詞新作有感
我與楊雲(字大宇)先生結識甚晚,若論年齒,大宇先生實是我的父執輩,然而承蒙不棄,一見如故,已成忘年之交。八十三年(1994)秋季開學,我在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夜間部,承乏「中國文學史」推廣教育課程。該課程是為國中教師進修而設,每週五在夜間部雲平樓上課兩小時。某日,有位長者加入本班,專注聽講,認真
李建崑.Paulos
2021-07-24
1
陳秀雋古典詩集序
秀雋與我同門,為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系友。大學低我一班,然就讀大二時,即已結識。秀雋性格誠篤、古道熱腸、不虛假、不矜張。與我氣味相投,交往至今,已逾四十年。 猶記得民國64年8月間服完兵役,幸運成為台中市私立新民高級中學國文教師。開學不到兩週,同時獲聘為母系助教。當時新民中學校長張啟民
李建崑.Paulos
2021-07-23
1
楊忠海先生《螟蛉心,金門情》前序
一、從素昧平生到結為好友 我與金門結緣甚早,1973年10月起,曾在金門服兵役。我雖是文弱書生,卻曾在金門野戰部隊步兵連服預備軍官役,官拜少尉輔導長,為期將近一年。當時金門還是「戰地」,金門與大陸尚有間歇的砲戰(即所謂:單打雙不打)。旅居金門的歲月雖不算長,卻是我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
李建崑.Paulos
2021-07-23
1
讀任九皋博士《九皋趣談》有感(第二版)
2014年9月中至2015年1月初,我在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開設「唐詩欣賞」課程,上課地點就在創意學院一間名為「履昇教室」的地方。我限定修讀的學生必須是非文學院的學生。在這教室與40多位學生談文論藝、互動了一學期,學生的反應超乎想像,使我感覺無比快慰。但一直到期末,我仍然不知這間教室命
李建崑.Paulos
2021-07-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