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叢書《韓愈古文校注彙輯》評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韓愈是中唐文學大家,韓愈研究一直是唐代文學研究的熱門領域,海峽兩岸都有不少高質量的韓學著作出版。以大陸而言,一九九六年七月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屈守元、常思春主編《韓愈全集校注》(五巨冊),堪稱韓學研究的大事。一九九八年八月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張清華《韓學研究》(上下冊)、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卞孝萱、張清華、閻琦合著的《韓愈評傳》、一九九九年八月巴蜀書社出版陳克明《韓愈年譜及詩文繫年》,都是質量很高的韓學著作。
在臺灣地區,羅聯添、王更生、胡楚生、汪淳、何寄澎、潘呂棋昌、王基倫、方介、柯萬成諸教授以及筆者,近十年來,都有相關論著發表。而在新近出版的韓學著作中,則以羅聯添教授主編的《韓愈古文校注彙輯》最具特色。這是一部篇幅十分龐大的著作,全文厚達四八四0頁,分裝為五巨冊。由國立編譯館主編‧出版,鼎文書局總經銷,民國九十二(二00三)年六月正式上市。
羅聯添教授是唐代文學大師,也是國內最重要的唐代研究組織「中國唐代學會」發起人。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著作等身、育才無數。主要著作有:《韓愈研究》、《韓愈傳》、《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彙編》、《唐代詩文六家年譜》、《白居易散文校記》、《唐代四家詩文論集》、《唐代文學論集》上下冊。另編有:《隋唐五代文學批評資料》、《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四冊、《中國文學史論文選集續編》、《國學論文選集》、《國學導讀》等多種。羅教授也是少數願意投注大量時間、精力編製專題書目的學者,由早期的《唐代文學論著集目》(與王國良教授合編,學生書局版)到後來的《中國文學研究論著集目》(五南圖書公司版),都曾受到學界歡迎,嘉惠後學不淺。
更重要的是早在二十年前,羅教授就已經注意到「古籍整理」這類基礎工作的重要性。羅教授開風氣之先,與國立編譯館簽訂「歷代詩文集校注計畫」,這個計畫持續近二十年,羅教授親自邀集學界同人、並帶領門生後進,進行詩文校注工作,至今已出版十餘種新校注本歷代詩文別集;臺灣地區眾多研究唐代文史的後進同人,無不蒙受到羅教授的霑溉。
在臺灣,學者研究韓詩,多半以錢仲聯《昌黎詩繫年集釋》為文本;至於研究韓文,則以馬其昶《韓昌黎文集校注》為根據,兩書各有崇高的學術價值。其中馬其昶的《韓昌黎文集校注》,由於完成時間較早,隨著韓文研究之逐漸深化,已經難以滿足學者要求。宋代以來有關韓愈詩文集校勘、箋注資料其實十分繁多,因分屬不同書籍,學者研讀之際,搜求為難,使用十分不便。羅教授有鑑於此,很早就想編寫一部能夠涵蓋歷代箋校成果、綜攝古今評釋源流的韓文本子。
據羅教授表示:本書發願寫作的年代很早,在民國八十年二月與國立編譯館訂定寫作契約。花費三年時間蒐集資料,然後組成「韓文校注彙輯小組」,這一個小組成員,都是國內專研唐代文學、對各體文章有專業素養的學者,包括:方介(台大)、王基倫(台師大)、謝佩芬(台大)、邱琇環(北一女中)、潘呂棋昌(交大)及羅聯添教授本人。「韓文校注彙輯小組」歷經多年艱苦寫作,至民國八十六年冬,工作接近完成時,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韓愈全集校注》,然因該書雖已力求詳集歷代舊注,當代重要的校勘、詮評資料,還是有所遺漏。例如大陸學者童第德先生,對於韓文之校勘與詮解,有突破性貢獻,而其《韓集校詮》(全二冊),即未採錄;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影印宋本昌黎集》亦未能運用,且其書體例、作法與本編亦有所不同,這是羅教授覺得本書仍有出版價值的原因。
至於本書之編寫架構與寫作分工,據羅教授在《韓愈古文校注彙輯‧前言》所示:方介教授負責卷一與外集、王基倫教授負責卷二與卷五、謝佩芬教授負責卷三與卷八、邱琇環女士負責卷四與卷六、潘呂棋昌教授負責卷七,羅聯添教授本人則負責附編之寫作。
本書正文,採用明萬曆徐世泰東雅堂本《昌黎先生集》古文部分作底本,對於韓愈各體文章的編次,則依據馬其昶《韓昌黎文集校注》。宋代以來既存之校注、評說以及各類總集、選集等評注資料,皆所採錄。在版本方面,徵引了17種重要的本子,包括:故宮博物院藏唐‧李漢編《宋本昌黎先生集》、《宋殘本昌黎先生集》、北京圖書館藏南宋蜀刻本《新刊經進詳補昌黎先生文集》、前人據宋理宗紹定二年張洽在池州刻白文本配補《新刊經進詳補昌黎先生文集》、北京圖書館藏《宋蜀刻本昌黎先生文集》、清人抄補《宋蜀刻本昌黎文集》、美國康乃爾大學藏唐‧李漢編、宋‧祝充《音註韓文公文集》、四庫全書本南宋‧方崧卿《韓集舉正》、山西祁縣圖書館藏宋紹定二年張洽校訂本影印南宋‧朱熹《昌黎先生集考異》、宋寧宗慶元六年刻南宋‧魏仲舉編《五百家注昌黎先生集》、清康熙間晉安林氏刊本明‧蔣之翹注《唐韓昌黎集》、清康熙間晉安林氏刊本清‧林雲銘評註《韓文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清陳景雲《韓集點勘》、明萬曆間東吳徐氏東雅堂刊本為底本宋‧廖瑩中集注清‧盧文弨批校《昌黎先生集》、清‧方成珪《韓集箋證》、清‧沈欽韓撰胡承珙訂《韓集補註》、清‧馬其昶校注馬茂元編校《韓昌黎文集校注》。另外引用了《文苑英華》等四種總集;《古文關鍵》、《崇古文訣》、《文章軌範》等34種選集評註資料,以及吳文治編《韓愈資料彙編》、童第德《韓集校詮》、羅聯添《韓愈研究增訂三版》等三種今人之著述。
本書之編寫小組寫作態度十分認真,宋人穆修嘗謂韓文:「制述如經。」其實本書對韓愈文章所作注疏,也已提升到「為經典作注」的規格。《韓愈文集》是門人李漢所編定,宋代以前韓集流傳已無從查考,但是宋人對韓集曾經下過很大功夫。據說穆修曾以二十餘年之時光補正韓集。晚年還曾募工鏤板,印行韓柳集數百部,設市鬻之。其後歐陽修亦曾校訂韓集。但是宋人對韓集所作之校勘,還是以洪興祖、方崧卿、朱熹之貢獻最大。洪氏秉持客觀之態度,對諸本之異同,不敢以私意妄加改易,往往異同兼存。可惜洪氏之校本並未流傳。方崧卿之校勘成果,見之於《韓集舉正》。朱熹之校勘成果完全展現在《韓文考異》中。韓文的版本異文,清代學者曾持續作精細的研究。
本書除了盡力蒐求舊本,還將各種不同版本的異文,作嚴謹察考。充分吸收宋、清諸家之考訂成果。對於一些仍有疑義的地方,則運用校勘方法,考定文字,力圖編出最佳善本。
概而言之,本書至少具有下列三大特色:
第一‧充分運用訓詁手段,逐字逐句箋釋韓文,並廣徵博引歷代典籍,作為疏證。宋人除了校勘、補綴韓集,還對韓集作註釋。最早的注本是樊汝霖《韓集譜註》,其次是韓醇《新刊詁訓唐昌黎先生文集》、祝充《音註韓文公文集》,隨著韓集研究的深入,宋代最後出現一個綜合的本子,此即廖瑩中編《世綵堂昌黎先生集注》,明萬曆中,徐世泰就世綵堂本覆刻,此即《東雅堂昌黎集註》。其後,清‧陳景雲又據世綵堂所註《韓集》,糾正其誤,因成《韓集點勘》四卷。此書考據史傳,訂正訓詁,刪繁補闕,較原本更為精實。以上所有資料,編寫小組皆能一本所知,深入辯證,廣為增補,絕大多數皆已採入本書。
眾所皆知,有關韓文之箋釋,見解頗有異同,何者確當?何者未諦?本書大體都能評比分辨,並給予適當抉擇與判斷。至於韓文用典方面,前賢有謂:「杜詩、韓文無一字無來歷」,本書除吸收前賢的成果,已經盡力考求韓文語典之來源。
第二,對於韓文之文理、章法,適度徵引古今評論資料加以梳理。一些研究唐宋古文必備的專書如:宋‧呂祖謙《古文關鍵》、宋‧謝枋得《正續文章軌範》、舊題明‧歸有光《文章指南》、清‧金聖嘆《天下才子必讀書》、清‧林雲銘《古文析義》、清林雲銘《韓文起》、清‧過珙《古文評註全集》、清高宗御選《唐宋文醇》、清‧吳闓生《古文範》、清‧吳闓生《桐城吳氏古文法》、民國‧高步瀛《唐宋文舉要》、民國‧宋文蔚《評註文法津梁》、民國‧杭永年《古文快筆貫通解》、民國‧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乃至於不著編人之朝鮮學者所編之《韓文正宗》,其中有關章法、結構之分析、或者篇章評論意見,都擇優納入註文中。
第三,各篇文章之後,臚列現存的析論、評點資料,以供後學者參證。此外,羅聯添教授親自編纂的《韓愈古文校注彙輯‧附編》,厚達一二00餘頁。分為:「韓愈事蹟」、「韓愈年譜新編」、「古文評說類編」、「昌黎集序跋」、「韓愈研究論著集目」五大部分。前時吳文治先生主編《韓愈資料彙編》二巨冊,學者稱便,羅教授《韓愈古文校注彙集‧附編》更加體貼學者研究之需要,可謂功德無量。
關於本書之讀法,筆者以為:就初階讀者而言,應先讀羅聯添教授《韓愈研究》一書,先對於韓愈家世、事蹟、交遊、各體韓文,有個初步瞭解,再來翻閱《韓愈古文校注彙輯‧附編》。由於《附編》之資料,也十分繁富,所以應分為「其書」、「其人」、「其文」三步驟進行。先讀《附編》「昌黎集序跋」,以期瞭解《韓昌黎文集》之形成與歷代各種版本優劣得失;再讀「韓愈年譜新編」,以便深入理解韓愈生活、宦歷與創作情形;再讀「古文評說類編」,將韓愈古文總論、韓愈各體文章綜論看個大概,然後循序漸進,展讀各卷文章。實際閱讀各體文章時,除細看每一段落之「校注」,以求通曉全篇文義,也應由篇末所附「評說」資料,深入研探文理,細味韓愈古文之意匠經營,從而獲致美感之體驗。
對於進階讀者而言,不必費時費力,奔走於不同的典藏地點;所有能看到的、有關韓愈古文的考證、校勘、箋注、分析、評論資料,都已分類呈現眼前。通讀全書,必能感受到「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從而依據自身研究取向,找到足夠的原典資料。
而對於一個已經卓然有成的韓文專家來說,本書將提供一個宏觀全局的好機會;各種既存的議題,都可以得到再檢討;各種新研究法、新研究課題,都可以得到實驗或開發的機會,而無文獻缺乏之疑慮。隨著研究層面的深化,通讀全書,深入體會前修論韓意見之後,肯定會有嶄新的研究課題,紛然湧現。
總之,羅聯添教授《韓愈古文校注彙輯》,對於初階的讀者,固然是一部極佳的韓文善本;對於進階的論者,更能從綜包古今論韓資料中,輕易獲得研究啟發;對於所有韓文專家而言,都是一部應該常置案頭、不可或缺的著作。
原載於:國立編譯館主編:《國立編譯館館刊》三十二卷第一期,(二00四年三月)頁八六至九六。
avatar-img
6.1K會員
665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柳冕之生平事蹟    世人論及古文運動,咸將蕭穎士、李華、賈至、獨孤及、梁肅、元結、柳冕諸家視為古文運動之先驅者。其中元結以高古淳樸之古文創作,湔除六朝以來駢儷之餘風,享有創作者的地位;而柳冕雖無客觀之創作成績,卻有獨樹一幟、卓然成家之創作理念足與韓愈相提並論。因此,被視為韓柳之前,最重要的
三‧《文章辨體‧序說》與《文體明辨‧序說》簡介    吳訥的《文章辨體》,其實是一部分體文選,共分五十九體編錄,每一文體,都附加〈序說〉。其《內集》五十卷,大體是以宋‧真德秀《文章正宗》 為藍本。《外集》四卷收錄駢文、詩詞。卷首載〈諸儒總論作文法〉,並於解說文體時,雜以評論。    吳訥(生卒年不詳
 一‧前言    說起「文體」,其實是一個涵蘊豐富的術語。簡單地說,是指文章的體裁、體製或式樣。深入地看,至少還包括:「體類之體」(體裁、文類、體製)、「體性之體」(語勢)與「體貌之體」(風格)三個涵意。不過,在此首先要談的是「體裁、文類、體製」之「體」;當然,「體性」與「體貌」之「體」也不能忽視。
 ■前言     2012年9月初至2013年2月底,我曾應聘赴香港珠海學院(現稱珠海大學)文史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那是一段非常愉快的學術之旅。期間知悉港學界泰斗羅香林教授(1906--1978)於1969年起曾擔任香港珠海書院文學院院長及中國文史研究所創立所長。我在研究生階段就拜讀過羅教授的《唐代
#學院宮牆   今天(2020.06.30)在國立台中科技大學中正大樓國際會議廳參加[2020語言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下午並擔任一場學術討論的「特約討論人」,負責討論一位年輕助理教授所提的論文。 2020.06.30於台中科技大學      她的論文研究的是漢武帝時期重要文人東方朔、董仲舒
#學院宮牆     收到清華大學黃雅莉教授的新書,引發很多感觸。目前台灣政治生態和學術生態都對於中文背景的學者很不利。向科技部提研究計畫也好、或投稿比較前端的學報,若不在論文中故作「驚人之語」、或以眩目艱深的術語「妥善包裝」,都可能承受莫名其妙的攔阻。作為一個文史學者在申請研究計畫補助時,尤其容易受
  一.柳冕之生平事蹟    世人論及古文運動,咸將蕭穎士、李華、賈至、獨孤及、梁肅、元結、柳冕諸家視為古文運動之先驅者。其中元結以高古淳樸之古文創作,湔除六朝以來駢儷之餘風,享有創作者的地位;而柳冕雖無客觀之創作成績,卻有獨樹一幟、卓然成家之創作理念足與韓愈相提並論。因此,被視為韓柳之前,最重要的
三‧《文章辨體‧序說》與《文體明辨‧序說》簡介    吳訥的《文章辨體》,其實是一部分體文選,共分五十九體編錄,每一文體,都附加〈序說〉。其《內集》五十卷,大體是以宋‧真德秀《文章正宗》 為藍本。《外集》四卷收錄駢文、詩詞。卷首載〈諸儒總論作文法〉,並於解說文體時,雜以評論。    吳訥(生卒年不詳
 一‧前言    說起「文體」,其實是一個涵蘊豐富的術語。簡單地說,是指文章的體裁、體製或式樣。深入地看,至少還包括:「體類之體」(體裁、文類、體製)、「體性之體」(語勢)與「體貌之體」(風格)三個涵意。不過,在此首先要談的是「體裁、文類、體製」之「體」;當然,「體性」與「體貌」之「體」也不能忽視。
 ■前言     2012年9月初至2013年2月底,我曾應聘赴香港珠海學院(現稱珠海大學)文史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那是一段非常愉快的學術之旅。期間知悉港學界泰斗羅香林教授(1906--1978)於1969年起曾擔任香港珠海書院文學院院長及中國文史研究所創立所長。我在研究生階段就拜讀過羅教授的《唐代
#學院宮牆   今天(2020.06.30)在國立台中科技大學中正大樓國際會議廳參加[2020語言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下午並擔任一場學術討論的「特約討論人」,負責討論一位年輕助理教授所提的論文。 2020.06.30於台中科技大學      她的論文研究的是漢武帝時期重要文人東方朔、董仲舒
#學院宮牆     收到清華大學黃雅莉教授的新書,引發很多感觸。目前台灣政治生態和學術生態都對於中文背景的學者很不利。向科技部提研究計畫也好、或投稿比較前端的學報,若不在論文中故作「驚人之語」、或以眩目艱深的術語「妥善包裝」,都可能承受莫名其妙的攔阻。作為一個文史學者在申請研究計畫補助時,尤其容易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旨在論述從師問學的重要性。說,文體名,用以說明事理,闡述己見。   中唐時代,多數士大夫自恃門第高貴,而以從師問學為恥,韓愈慨嘆師道淪喪,藉李蟠請學提出重振師道之論,期能轉移風氣。全文緊扣師與道的關係,先以「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確立師道觀,接著批判士大夫恥於從師的
Thumbnail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教授出版專書論文,論述樸雅吟社。該論文收錄於嘉義大學中文系林宏達副教授2024年主編之《臺灣古典詩社采風》系列叢書,該叢書收錄台灣全國各地至今仍持續運作的著名台語漢文詩社,第二輯介紹「樸雅吟社」與「梅川傳統文化學會」。
Thumbnail
家歆按:這是我第一本書《楚辭九章集釋》二版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漢.劉向所編《楚辭》有十六卷,王逸註《楚辭》時,又加上一卷自己作品〈九思〉,今傳《楚辭》共十七卷。其中有些是漢人擬作,有些是屈原弟子作品,傳統認為是屈原作品的,只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選自昌黎先生集,旨在論述從師問學的重要性。說,文體名,用以說明事理,闡述己見。   中唐時代,多數士大夫自恃門第高貴,而以從師問學為恥,韓愈慨嘆師道淪喪,藉李蟠請學提出重振師道之論,期能轉移風氣。全文緊扣師與道的關係,先以「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確立師道觀,接著批判士大夫恥於從師的
Thumbnail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這是介紹知名大學裡的熱門課程,包括文學、詩歌和傳統文化,張一南以中國古代文學和熱門文學術語扣合,用「巫師」/「麻瓜」的概念來解釋中國古代的貴族士大夫以及寒素的關係。介紹中國文學的主題設定是按照最能和我們產生共鳴的「主題」進行分類,分別是「夫婦(愛情)、父子、情商、文藝、見識」。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圈內人會暱稱林瑞明、呂興昌、陳萬益三位老師為台文福祿壽三仙、台文老公仔標,從他們並稱的外號大概就可以知道三位對台灣文學研究和建置台灣文學的付出實在令人敬佩。
Thumbnail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李玉璽教授出版專書論文,論述樸雅吟社。該論文收錄於嘉義大學中文系林宏達副教授2024年主編之《臺灣古典詩社采風》系列叢書,該叢書收錄台灣全國各地至今仍持續運作的著名台語漢文詩社,第二輯介紹「樸雅吟社」與「梅川傳統文化學會」。
Thumbnail
家歆按:這是我第一本書《楚辭九章集釋》二版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漢.劉向所編《楚辭》有十六卷,王逸註《楚辭》時,又加上一卷自己作品〈九思〉,今傳《楚辭》共十七卷。其中有些是漢人擬作,有些是屈原弟子作品,傳統認為是屈原作品的,只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