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費登奎斯方法是「身心學」的流派之一。

我通常是這樣說明「身心學」:身心學與心理學在相對的位置,二者的目的之一皆是達成人的整體健康,心理學透過各種派別的心理諮商技術達成;身心學則是透過身體動作的技術來完成。因為心理諮商而釋放某些身體的感受,以及操作身心技法時觸及到情緒、回憶,都是常見的狀況。

老蔡今天想透過兩位學生個案來談論這樣的「身心互滲」的現象。從身體智慧的角度來看,個人生命史的背景說明得愈詳盡愈有意義,但是維護個案隱私是身體工作的共通基本原則,本文也將在這個原則下進行。

第一位老蔡想聊的學生個案,與其說來上功能整合不如說是想要體驗已久,因其本身沒有什麼特定的需求;進行過程也很平常;可是課程一結束,他就起身站得直直的、一動不動的一小段時間,然後開始流淚。我觀察他的情緒釋放像是平地的熔岩,穩定而平緩,於是不做任何介入。等這一段走完再詢問時,他說是因為好久沒有被支撐的感覺了,因此忍不住流下淚來。「嗯,又被學生教了一課」我暗自想著。

第二位個案同學因為全身肌肉僵硬而來上課。在課程前段的晤談時間,他娓娓道出長久以來身體的狀況與處理過程,卻始終緊皺著眉頭,彷彿談論的不只是個人遭遇,而是僵硬與疼痛就是他的化身。課程結束後,他說呼吸變得容易、身體也比較放鬆;不過最引起老蔡注意的卻是,不知道同學自己是否有察覺,他在下課離開前的閒聊都是帶著微笑的。

雖然這兩位同學是帶著身體問題來尋求功能整合,一部分的效果卻透過情感表現,一位是釋放情緒、一位是舒緩情緒;這樣的結果說明了「身心雜揉」密不可分,只是比重多少的問題。放到現代社會來看,幾乎人人都面對相當程度的精神壓力以及對身體的影響,費登奎斯方法可以同時對兩個面向的問題起到幫助,老蔡覺得是相當有意義的選項。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