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Chih-Yu 芝羽
2024/07/14last_publish_at碎碎念小天地

久久來一次的

碎碎唸~


關於天賦這件事~


隨著火紅的鳳凰花盛開,除了天氣熱、旅遊熱,熱門學校的熱門科系更是火熱。各階段學生搬離舊窩進駐新窩,而這個新標的物的選擇還真是燒腦得很,畢竟男女都怕入錯行😅;但是,今天的冷門有可能就是明天的熱門,反之,今天膾炙人口的可能過陣子就變燙手山芋;本來嘛,冷熱交替就有其週期性。


比較起來,古人幾乎是「逆來順受」,較能接受自己的命運:英年早逝的舒伯特雖然也曾在書信中感慨造物者如同舞台編劇,但祂似乎有時又不太給力,所以有些人拿到的角色並不適合自己,但即便他對於自己的角色有所疑慮,也終究在自己不算長的人生中完成驚人的創作量;另外從文獻中也可讀到,巴赫曾說他的音樂來自於上帝,自己擁有的才華是神的恩典;而他的音樂是為了榮耀上帝。這其實都有一點宿命論,在選擇性不寬廣的情況下長久的耕耘,堅信「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當然有時候蹲到腳麻也看不到一絲曙光…那就只能自我解嘲(反正不會有百分百正確的選擇)、自欺欺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嘛)…


現代人反倒比較沒有翻開自己手中那副牌的勇氣,為了怕埋沒了自己的天份,深怕成了被A(各行各業)耽誤的B(各領域專家),於是,大夥趨向踏入不同的專項尋尋覓覓,企圖找出命定的道路,但,追尋期有多長?畢竟天份無法轉換成專業,只可能是一個較有優勢的起跑點,專業的深度培育需要時間,過於舉棋不定反而容易錯過有機會成為箇中翹楚的黃金期。


*發掘興趣使人生豐富;掌握自己專業的自信才有樂趣


這麼多元化的選擇,由各界的專家帶領入門,讓棟樑們的觸角可以伸進各個領域,多麼誘人。比起來,我們這種出生在上個世紀的老人(是的,雖然這本來就是事實,但清楚意識到自己符合這樣資格的時候除了翻白眼,說真的還有一絲安心,因爲對於常懷疑自己身處異次元空間的困惑,突然豁然開朗…),學生時代日子實在太乏味:

平常日做的事情,假日當然還是照作;放假嘛,咦當然是有更多的時間做同樣的事。


於是,

小的看老的

「會..嗎?」..「沒學過」

「知道..嗎?」..「沒聽過」

「看過..嗎?」..「沒時間」


而老的看過小的「會」的東西之後,默默地在心裡提醒自己,下次要問他們會什麼的時候要多問一句:要比「會」再好一點…


*跨世紀的鴻溝

*才能的發掘 & 才藝的培育 & 專才的訓練

* 適性揚才的探索模式啟動


sharechanel Hsu
sharechanel Hsu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