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SeedYouth:


最近常常接到問我要不要貸款的行銷電話,大致的流程會像這樣:

「邱小姐您好,我是某某銀行行銷專員○○○,不知道您最近是否有使用資金的需求呢?」

「我目前沒有需求,謝謝你。」

「這樣啊,對不起打擾您了,拜拜。」

這類型的行銷專員,當你明確提出拒絕,他也就趕緊往下個目標邁進。


不過偶爾,我會遇到較鍥而不捨的專員,當我回應他目前沒有需求,她會說:「這樣啊,那要不要我寄一份銀行最近的優惠專案讓您參考?您可以看過之後再做決定。」這樣的回應,完全無視於我剛剛的拒絕,但又用了一種拖延戰術,不是繼續說服我,但仍跟我保有某種連繫以及後續對談的可能。

「嗯…好吧。」我有時候會直接拒絕,有時候則在對方的堅持下說了「好」,想說反正收到資料,再次拒絕就好。


有趣的是,同樣在收到貸款說明資料後,我有機會觀察到兩個專員各自不同的行銷策略。

A銀行的專員跟我說:「您收到資料了嗎?要不要我跟您說明一下?您最近真的沒有資金需求嗎?我們這次的利率很優惠喔。」

B銀行的專員跟我說:「您收到資料了嗎?您是我們銀行信用卡和房貸往來的優質客戶,我們這個專案是為您量身訂做的,我們會為您爭取最優惠的利率,您想用這筆資金來做些什麼呢?」


你看出差異了嗎?第一家銀行是我比較沒有往來的銀行,所以他能夠跟我產生的關聯性不高,只能用一般的行銷內容邀請我,第二家銀行是我辦理信用卡和房貸的銀行,所以他們對我的財務狀況和工作情形有較多了解,說起話來就多了幾分把握,並且可以拼命地往我臉上貼金,讓我覺得倍受尊榮。除此之外,第一家銀行用負面的方式問我「您目前真的沒有資金需求嗎?」我很自然地就可以順著他的問話回答「沒有」,第二家銀行說的是「您想用這筆資金來做些什麼呢?」這樣的問話就開啟了其他的想像,我無形中被暗示了「如果有一筆錢,我就可以做些什麼…」的訊息,讓我想要貸款的機率大增。


這讓我想到小時候父親告訴我的銷售之道,父親說:「猶太人賣東西時,不會問你要不要買,他會直接問你要買幾個。」這些故事對從小在雜貨店顧店的我來說,是有趣也可以去實驗的銷售哲理,只是沒想到今天自己碰上別人用類似的手法向我推銷。


我守住自己的底線,回應第二個專員:「謝謝你的肯定,我會把資料留著,如果有需要,我會再主動打給你。」我想把主控權拿回來,讓對方知道,他不用再打給我了,但有需要時,我會打給他,希望後者的訊息能讓他安心,然後願意結束電話。


好玩的是,我第一次遇到都講到這裡還沒有放棄的人,他接下來說的話,更是讓我眼睛一亮並產生興趣,他說:「嗯好,我知道了,歡迎您有需要時打電話給我,那邱小姐,我可以對您有個好奇嗎?」叮咚,我心裡忍不住大笑,通常都是當心理師的我,對跟我諮商的當事人說:「我有一個好奇,我可以問……嗎?」我第一次被這樣問話,覺得這個人怎麼會用到我的語言,讓我願意再多跟他談一些。


最後電話結束在他瞭解了我的工作,並且大大稱讚我的聲音,他說:「做心理師的人,是不是都像您一樣,聲音這麼好聽並且讓人感覺安定啊?真高興認識您。」掛斷電話,我對這個行銷專員充滿肯定,我覺得他善用了許多心理學的溝通技巧,包括表達訴求時(他的目的就是希望我跟銀行貸款)會穿插對我的好奇和稱讚,這些手法都是為了讓我覺得自己很特別,所以就會願意透露更多跟我有關的訊息,然後他就能從這些我自願提供的訊息,尋找更多可以給我暗示,或把我拉向他要的方向的線索。


舉個例子來說,在他知道「我是心理師、我自己創業」的訊息後,他可以一方面肯定我的勇氣和創意,另方面接著說:「那你就可以用這筆資金做更多的宣傳,或是擴大妳事業的規模囉。」這就把他的目標和我的目標進行結合,讓我認為他是來幫我的,而不只是要我貸款,增加他的業績。


以上這段對話並沒有真正發生,因為我也不是省油的燈啊,只是在那段對話之後,我突然感受到各行各業都需要說話的藝術啊,也發現自己說不定可以去幫銷售人員上課,分享如何用心理學,讓顧客跟妳說YES。謝謝這段經歷,讓我可以從對方身上學習,也藉此看到了我自己還有其他潛能。


我跟朋友分享上述的體驗,朋友沒有被我精闢的分析感動,倒是覺得我真的很努力實踐,生活處處有啟示的人生哲學。親愛的SeedYouth,我的確是這樣相信的,上天對我們很好,每一件事、每個人,都帶著要給我們的禮物前來,只是我們有沒有能力去觀察和獲得而已。


祝福你

愛你


avatar-img
加入討論